引導中職學校不斷增強適應性 || 陜西省第四輪“316工程“學校督導評價(五)
——《陜西省第四輪“316工程”學校高質量發展督導評價實施方案》之中等職業學校指標體系解讀
作者:高居紅
發布時間:2022-12-05 17:35:54
近日,陜西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陜西省第四輪“316工程”學校高質量發展督導評價實施方案》,此輪督導是在陜西省學校督導評價工作經歷了前三輪“學校發展水平”“深化素質教育”“教育質量提升”主題之后,在極大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辦學水平、推進了素質教育發展、提升了教育質量的良好發展基礎上,進入第四輪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督導階段。
陜西省第四輪“316工程”學校高質量發展督導評價中等職業學校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大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立足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為根本依循,基于第三輪“316工程”督導指標體系,對部分不適應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和取舍,增加了近年來中省有關職業教育改革的最新文件精神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經驗,緊緊圍繞增強適應性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兩大主題,構建了包括基礎性指標、地方性指標和負面清單三部分,共計42個二級指標281個觀測點。指標體系內容構建具備以下特點:
確立增強適應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把“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作為實現“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強調“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要求,將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作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和主攻方向?;诖吮尘?,指標體系確立了“增強適應性推動全省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
以“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為根本保證
指標體系中一級指標“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要求規范學校黨建工作,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融合,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徹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引導學校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德育為先、德技并修,“三全”育人,強調校企協同育人。引導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依據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文件精神,明確中職學校多樣化發展路徑,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就業與升學并重,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產教互動互補,校企協同育人。
以“優化內部管理”為基礎保障
一級指標“二、優化內部管理”對中職學校優化內部管理作了詳細規定,重點關注校長履職、管理團隊、管理機制三個部分,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準》要求,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結構、能力、責任、黨政關系、工作機制、中層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強調科學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系統制定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完善內部管理機制,規范招生行為、辦學行為,嚴格落實學籍管理、證書管理、校企合作管理、實習實訓管理各項管理制度,通過社團建設和班集體建設加強學生管理,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學校自我督查常態化開展,確保學校辦學方向正確,辦學過程規范。
以“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深化教改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動力
一級指標“三、專業建設與課程教學”是指標體系的核心內容,凸顯類型特色,強化內涵發展。以《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精神為依據,引導學校切實加強專業建設,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專業體系,規范教學管理,深化“三教”改革,強化校本研究,規范使用教材,優化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向教學全過程要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師德為先 雙師為本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性保障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一級指標“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依據《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引導學校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培養培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特別強調“雙師型”教師培養、骨干教師體系建設、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建立教師激勵機制,為學校增強適應性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師資保障。
以“五育并舉 全面發展 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為成果檢驗標準
一級指標“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引導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強化核心素養培養;重視學生身心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加強美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加強勞動教育,端正勞動態度,培養勞動情感,鍛造勞動精神,加強技能教育,培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以“提升辦學條件”為基本條件保障
辦學條件薄弱依然是制約全省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原因,一級指標“六、提升辦學條件”依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等文件要求,引導學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條件,增強學?,F代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夯實學校高質量發展基礎。依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等文件精神,引導學校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強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的智慧融合應用,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培養學生信息化素養和能力,以信息化發展增強現代職業教育適應性,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以“彰顯特色 突出貢獻”為鮮明表征
一級指標“七、彰顯發展特色”,引導學校建設彰顯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政企校共建共享的多層次開放辦學平臺、開展職前職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實施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校改革創新、形成品牌,切實提高辦學水平,提升辦學質量,增強適應性,充分展示學校高質量發展成果。
第四輪“316工程”督導指標體系的修訂具有重大意義,將積極發揮導向作用,促使新時代中省職教政策落地落實,引導中職學校不斷增強適應性,抵達高質量發展新航道。
作者系陜西省特約教育督導員、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