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新的教育形勢對學校的管理模式、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各地中小學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了一套課后服務體系。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好課后服務工作,是擺在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國內外開展課后服務的做法

課后服務在不少國家地區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做法,經過對國內國外相關政策措施的比較研究,各地區開展課后服務的主要做法有:

制定法律法規,明確責任義務。如美國政府制定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和《每個學生成功》法案,明確規定了兒童到校前和離校后看管服務的地點安排、資金來源、具體執行等方面。2021年8月,《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正式印發,從服務時間、服務內容和經費保障等方面對中小學課后服務作出明確規定。

利用公共資源,提供課后服務。如韓國的“放課后學校”,就是一種以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為目的,在校內放學后或寒暑假開展的教育活動。濟南市從2013年開始就組織志愿者,利用學校資源,在全市開展校內志愿服務活動。由志愿者對暫不離校的學生進行作業輔導、專題講座、科普知識培訓,同時開展圖書閱覽、科學實驗、文體健身等教育娛樂活動。

整合社會機構,實現互利共贏。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廣部分地方義務教育課后服務有關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課后服務的師資隊伍可以由學校教師、校外專業人員或志愿者共同組成。廣州市在2018年開始嘗試市場化課后延時服務,采取了多種模式,如學校教師自行組織管理、政府向第三方社會機構采購服務、學校與第三方社會機構合作開展等,由學校負責統籌和監督。

細化分層管理,堅持以生為本。如深圳市部分學校在課后服務中,對作業輔導進行分類設計。學生自主完成各科作業后,安排多位老師進行全科輔導,在全科輔導中,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弱勢自行選擇科目,旨在解決弱勢學科作業中的疑難問題,部分有余力的學生在自主完成作業后,可以根據需求向教師提出深層次問題。這種分層輔導,是在完成基礎教學且不開展新課的情況下,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延伸服務,這使得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并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開展素質教育,滿足學生需求。如上海市靜安區采用“三段式”課后服務的方式,將課后服務分為“學習時刻”“自主時刻”“溫馨時刻”。鼓勵學生在校完成作業后,積極參與體育、科普、閱讀、藝術等主題式實踐活動,學生還可以根據興趣參與心理小游戲、靜心閱讀、伙伴交往、師生談心等活動。

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制定制度細則,狠抓政策落實。為促進國家“雙減”政策落地實施,西安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的通知》。西安市各中小學校均依此制訂了相應措施。航天城第六小學(以下簡稱“六小”)依據文件內容制訂了《課后服務實施方案》《作業統籌協調制度》等,成立了“‘雙減’工作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牽頭抓整體,校中層干部分抓落實,全校教師積極配合,確保“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建立服務制度,開展分段服務。對于如何開展服務、做好服務,不少學校利用問卷調查或家長代表會議的形式對學生家長進行了“雙減”工作摸底調研,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在課后服務實踐過程中,在“看護式服務”和“輔導式服務”的基礎上形成“分段式”課后服務體系,即“學習鞏固時段”和“素質培養時段”,有效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減輕學生及家長負擔,并不斷探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渠道,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深耕服務內容,推行走班制度。“雙減”背景下,不少學校開始探索提供高質量課后服務來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學習需求的新模式。如六小在做好“思曉云課堂”免費線上學習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了差異化課程資源,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興趣和能力,開設了特色課程,以“走班選修”的方式,讓學生自行選擇課后服務內容,因材施教,發揮學生最大的潛能。

堅持“五育”并舉,開展導師輔導。除了做好“5+2”課后輔導外,部分學校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推行“導師制”,即一名教師點對點服務數名學生,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思想品行、學習成績等情況,發揮教師育人功能,指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認識和發展自己。

服務家長需要,做好家校聯動。學校除了基本的教學和培養職能外,增加了解決家長后顧之憂這一職能。學校從“我能幫家長做什么”的角度出發,采用調研訪問、制度共商、電話回訪等方式,了解家長困難,與家長共情,化解家長疑慮,與家長同心,進而不斷完善學校課后服務的形式和內容。

課后服務實施中遇到的困難

時間難以協調,管理難度加大。一是“雙減”政策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晚上結束時間不得晚于八點半,因此培訓機構上課時間大多提前到七點甚至更早的時間段,部分學生存在需要提前結束延時服務、主動放棄課后服務、沒有進餐時間的情況。二是家長在接學生放學的時間上無法統一。大部分學校都存在不參加托管班、家長下班較早和家長下班較晚的學生,給學校管理、教學安排、教師調配帶來了困難。

服務標準不一,教師壓力驟增。西安市城區學校課后服務的收費標準是一致的,但提供服務的內容卻有較大差異,如有的學校除提供看護、輔導作業外,還有豐盛的餐食和各具特色的文體特長教育,但有的學校則只提供看護和簡單的作業輔導,餐食也比較單一,因此,部分家長認為課后服務未能達到他們的預期。與此同時,課后服務的推行導致教師本來用于備課、學習、開會的時間只能依次順延,不少教師表示工作時間延長了2小時以上,不僅難以兼顧家庭和工作,也影響身體健康。

改進方法與建議

建立課后服務體系,實現師、生、家長共贏。“雙減”政策下,學校要提供高質量的課后服務,需要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整體建構課程,將所學課程和課后服務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或是將課后服務課程與教師成長、教學研究結合起來。

找準問題背后根源,實現“教考評”的一致性。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何立新所長認為,沒有學校的常規考試改革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作為保障,“雙減”、課后服務和作業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要努力實現“教考評”的一致性。要實現“雙減”的目標,就需要重構“作業輔導”與“活動課程”的內容、意義和關系,打破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與課后服務、作業設計之間的時間與任務界限,整體統籌、系統改革。

總之,課后服務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一環。為此,從學校到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以學生成長為核心,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航天城第六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