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武功縣普集鎮中心小學“七個驅動”深化勞動教育
作者:王宣利
發布時間:2022-12-05 15:19:07 來源:武功縣教育局
近年來,咸陽武功縣普集鎮中心小學聚焦“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培養目標,“七個驅動”深化勞動教育,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
——方案驅動。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培養勞動素養的重要途徑。該校嚴格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依據義務教育“課程類別與科目設置”和“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總課時比例”,將勞動課程具體明確在教學工作計劃之中,按照“每班每周至少一節勞動課程”的標準開足開好勞動課程,有力驅動了勞動教育科學化、常態化、序列化、安全化實施。
——課標驅動。勞動教育關注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勞動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該校組織科任教師通過自主學習、集中輔導、觀看講座等方式,從課程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深入研讀和準確把握《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有效驅動學生在學習與勞動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課題驅動。勞動教育內容豐富、點多面廣,場地開放、方式靈活,加強課題研究有助于拎住勞動教育的衣領子、牽住勞動課程的牛鼻子。該校依托縣婦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和縣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認真總結家校社協同共育工作,申請立項市級課題《勞動教育家校協同實踐研究》,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育人體系,優化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努力提高勞動教育實效性。
——課堂驅動。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第一課堂重在教技能、樹觀念,第二課堂重在習技能、樹品質,第三課堂重在用技能、樹精神。該校以勞動素養為導向,以任務群為基本單元,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創新勞動課程教學計劃與課堂教學設計模板,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集體備課和常態化聽評課活動,通過三個課堂的有機融合、相互補充,著力驅動勞動教育深入開展。
——體驗驅動。勞動體驗,重在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該校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堅持“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征,強化綜合實施,因地因時制宜”的原則,在校園西側開辟種植園400平方米,平均分配給各個班級,廣泛開展勞動技能體驗活動。經過幾年的春耕夏收與秋收冬藏,讓學生參與其中、體驗其中,強力驅動知行合一,不斷習得勞動素養。
——實踐驅動。勞動教育在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于接受鍛煉、磨煉意志,進而成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該校特別重視寒暑假期間學生的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始終堅持“放假前依據學段特點精心制定綜合實踐指南;假期中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收假后集中展示綜合實踐活動成果”,進而驅動勞動創新意識、勞動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與發展。
——成果驅動。勞動成果是學生動手實踐、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學創融合的重要體現。該校在每年春秋季開學初,都要以年級組為單位,分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等項目主題,通過圖文并茂、實物展示等方式,公開展覽學生寒暑假期間的勞動成果,驅動學生享有更加充分更可持續的勞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