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王婭莉以《做堅強的中學生》為題,在她任教的安康市漢濱初中高新校區剛做了一堂“心理委員培訓講座”,沒想到這心理健康教育課題馬上就由線下移到了線上。

20221205143637639-78-d0fd4.jpg

安康疫情擴散,部分小區封控,她和同事們都居家辦公了。那么,居家學習的學生有什么需要幫助的?他們除了上網課,如何做好心理健康防護,安心在家學習、生活呢?從小學走到中學,作為省級教學能手,王婭莉既有豐富的校內教學經驗,也有廣泛的社會活動實踐,她深知:此時的中小學生乃至家長,都特別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支持。于是,她與同為學校教師的部分心理健康咨詢師展開微信交流:怎樣運用我們的專業特長,為學生及家長的居家抗疫打好心理健康防護墻?

身為安康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負責人的張永華,和王婭莉一樣,同為人民教師,均是國家二級心理健康咨詢師,二人又在負責籌建安康市慈善協會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務隊,并已做了好幾年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務工作。他們一拍即合,快速展開了各自的線上業務。

王婭莉和高新區第六小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姚紅梅攜手,制作線上講座微視頻,分別向學生家長講授陪護技巧,向學生傳授居家期間的學習、生活方法。

姚紅梅開設的《高新六小防疫小課堂》,第一期推出了面向家長的《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心理防護》好評如潮,建議和求教信息紛至沓來。緊接著,姚紅梅一鼓作氣,推出了第二講《疫情防控期間怎樣做好心理防護》,她面向居家上網課的學生,提出了網絡信息少關注、做好防護是關鍵、規律作息身體好、適度運動調情緒等科學、合理的溫馨建議,受到了校內外學生的熱捧與熱議。

與此同時,在漢濱區五里鎮負責家庭教育中心工作的陜西省家庭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二級心理健康咨詢師包玲玲,在五里鎮中心學校的幫助下,面向轄區內學生及家長開展了“疫情之下,心靈相約”心理健康知識微信視頻號直播活動,以緩解家長及學生們的焦慮與緊張情緒。

11月25日晚上7點,張永華應邀主講,她從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咨詢的受眾人群、疫情期間如何緩解負面焦慮情緒三個方面和直播間的家長、學生進行了溝通交流。她重點圍繞負面焦慮情緒的概念、影響和應對方法三個方面,結合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典型個案,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她認為,疫情雖然對我們生活、學習造成了不便,但它也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由此引導大家正確認識和接納焦慮、培養積極思維、做好時間管理、堅定心中目標、注重自我減壓。這場直播活動,吸引1300多名家長參與線上互動,當晚視頻號關注量突破兩千,而點贊量超過九萬。由此,張永華、包玲玲和伙伴們既看到了量大面廣的社會需求,又感到了肩頭責任的重大。

王婭莉在和伙伴們交流、分享與合作的同時,讓自己的微視頻講座從一開始的針對性,逐步走向了系統性。她從《居家期間怎樣陪伴孩子》入手,推出了《怎樣陪伴孩子學習》《怎樣陪伴孩子閱讀》等深受歡迎的系列講座。

在此期間,她也十分注重隨時解決學生及家長反映的實際問題。一天,她從微信聊天中得知,不少家長居家期間和孩子最常見、最煩惱的事情是小事爭執,極易吵架。于是,她連夜推出了《和孩子吵架了怎么辦》的講座,用入情入理的分析、入耳入腦的交談,為家長們做了溫馨提示。這個兩分多鐘的微視頻講座,不僅家長叫好,也受到學生稱贊。當一位初中生發來信息向她致謝,說她調解好了一家三口的矛盾時,王婭莉深切地感受到了這種付出的價值和意義。

為此,王婭莉給安康市慈善協會建議:把特殊人群和特殊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慈善文化志愿服務的正常軌道,擴大隊伍,完善機制,為社會建筑起心理健康的銅墻鐵壁!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