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四號飛船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陜西科技為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家園保駕護航。

中繼終端

航天員在返回地球家園前,要經歷整理“房間”、收拾“行李”、鍛煉身體、熟悉流程等多個環節,其中航天員與地面的聯系以及航天員的身體健康情況都是地面的科研人員最為關注的事情。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研制的中繼終端是空間站與地面建立通信聯系的重要通道,航天員在空間站內生活的狀況、與地面的通信以及地面對空間站的測控都是通過中繼終端來實現的。

除此之外,西安分院為空間站“三艙”研制的儀表計算機應用軟件可以提供空間站各個系統的工作狀態以及航天員的身體狀況,隸屬于“三艙”儀表與照明分系統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是整個空間站的“智慧大腦”,與“三艙”有關的所有信息都需要匯集到儀表計算機應用軟件,最終通過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繼終端傳回地面,供地面的科研人員進行數據分析。

地面測控

在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的過程中,地面測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地面測控站通過計算飛船返回控制參數,控制飛船的順利返回。為進一步確保航天員的安全,提升飛船自主運行的能力,飛船系統設計了在軌自主應急返回的救生方案。

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作為航天員的“太空APP”,可以進行軌道預報,并通過神經網絡計算落點的控制參數,尋找落點的優選方案,實現飛船在地面測控通信網之外自主應急返回。

天線網絡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神舟十四號飛船研制的天線網絡是航天員與地面建立聯系的重要信息通道,所有與地面建立聯系的信號都必須通過天線網絡進行分類、過濾和傳輸。

當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順利返回地球家園后,如何迅速找到返回艙和航天員成為地面搜救人員最關心的事情。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天線網絡要在飛船著陸后,通過開關選擇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線,確保地面的搜救人員可以通過天線網絡來找到返回艙。

天線網絡負責為通信信號、測控信號、定位信號、搜救信號建立獨立通路,保障其傳輸的穩定和通暢,搭建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與地面信號傳輸的重要通道和橋梁,有效確保飛船和航天員安全順利“回家”。

數據管理中央計算機

本次“神舟十四號返回”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所研制的系列產品工作正常,為任務圓滿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數據管理中央計算機是載人飛船數據管理分系統的核心設備,相當于飛船的神經中樞。在飛船返回過程中,它通過系統總線,對各類數據及指令進行存儲、控制、處理和轉發,實現對飛船各個分系統的控制和管理,對飛船返回任務的成功起到第一關鍵的作用。

人體醫學生理監測計算機

艙載人體醫學生理監測計算機是航天員生理信息測量系統的數據處理中心,相當于臨床護士。在飛船返回過程中,飛船通過數次減速、轉向、分離,經歷了從微重力環境至超重力環境再到重力環境的環境變化,會使航天員的身體承受很大的過載。在這個過程中,生理監測計算機實時接收三名航天員的生理健康信號,密切關注他們心血管系統的生理指標變化情況,以便在航天員返回時對重力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提供及時的醫療保障。

話音處理計算機安裝在航天員的通信頭戴裝置內,配置雙麥克、雙耳機,保證航天員在返回過程中與地面站的通話聯絡。

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