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相關建議
作者:張無為 辛建文
發布時間:2022-12-02 10:45:2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近期,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中心牽頭組織全省職業教育發展研究課題組就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展開調研。調研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筆者對問題的思考及提出的對策思路。
一、陜西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要成績
調研顯示,“十三五”期間,隨著全國職教大會的召開,職業教育類型地位的確定,《職業教育法》的修訂,陜西省政府將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和高中階段招生比例納入督導考核,全省各級政府自上而下建立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發展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得到加強;一批本科院校面向“三校生”招生,打破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天花板”,允許高中生轉讀中職(專、技)學校,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印發了《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全方位的指導促進了職業教育發展;堅持開展了省市校三級技能大賽制度,充分發揮了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的促進作用;深入實施“雙達標”工程,培育一批優質示范校,持續鞏固中職教育的基礎地位,集中資源支持國家“雙高計劃”院校建設,全省職業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探索性開展了“1+X”證書制度試點,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
二、陜西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時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協同推進職教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政府統籌發展職業教育責任落實不細,普遍缺乏抓手,企業、行業、社會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機制不夠健全,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和行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仍需持續加力,協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任重道遠。
(二)評價制度體系有待完善。學校自身評價、教育行政部門評價和社會第三方評價尚未形成聯動機制,行業、企業參與評價甚微。中職教育缺乏制度化頂層設計。沒有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僅個別地市開展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指揮棒”作用缺失。
(三)保障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工作機制不健全。教育附加費30%用于職業教育、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的政策落實不力,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未建立,高職教育生均經費撥款包含范圍亟需界定,中職教育生均經費尚未建立和落實,適應職業教育的新型教師聘任制度和職稱評審制度還沒有建立和落實。
(四)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加快發展陜西職業教育的建議
(一)落實好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體制,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在各級已經建立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責任、明確目標、細化相關部門職責,落實好半年一次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
(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發展職責落實考核機制。一是將發展職業教育盡職盡責情況納入到對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和督導中。重點考核和督導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教育附加費30%用于職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不低于4∶6、中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四項政策的落實情況。二是將發展職業教育盡職盡責情況納入到各級政府對部門的年度考核和督導中。重點考核人社部門對職業教育教師招聘計劃的完成情況、職稱評審的推進情況和“雙師型”教師建設情況;財政部門對職業教育經費的保障情況;工信部門對推進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育人、深化產教融合的推進情況;教育部門對開展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情況,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情況等。
(三)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發展評價機制。強化中職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全面開展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評價。強化職業教育類型教育地位,督促各級政府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研究院(所),加強對區域職業教育的研究,協同、配合各級教育部門指導職業院校辦學。組建省級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建立陜西省職業教育評估中心,發揮智庫作用、第三方作用,促進陜西省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四)增加“單招”計劃,進一步暢通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擴大面向職業學校學生招生的院校范圍,增加職教高考本科招生計劃,進一步暢通職業院校學生上升渠道。
本文系2020年陜西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十三五’陜西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研究”(課題立項編號:SGH20Z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教育學院 榆林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