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促進“三教”改革和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十三五”期間,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舉辦省級賽事五屆,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 職業教育有大賽”的生動局面。

一、“十三五”期間陜西省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分析

(一)基本情況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根據國賽情況設置省賽賽項及相對應的獎項:2016年有56個賽項,2017年有51個賽項,2018年有43個賽項,2019年有49個賽項,2020年有65個賽項;設置了一、二、三等獎及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獎、特別貢獻獎等獎項。五年中,共有9560名學生參賽,5751名學生分別獲得各賽項一、二、三等獎,756名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在省級技能大賽的基礎上,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國家級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職組),共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15項。

(二)對接國賽,省賽辦賽質量不斷提升

1.賽項設置合理,以對接國賽為主,兼顧地方特色和優勢專業

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賽項設置堅持立足實際、對接全國大賽,既涵蓋國賽的所有賽項,如“網絡安全、網絡搭建與應用、智能家居安裝與維護、電氣安裝與維修、機器人技術應用、電子商務技能、沙盤模擬企業經營”等,也有突出陜西省職業教育特點和專業特色的賽項,如“烹飪、幼兒保育、導游服務、茶藝表演”等。

2.賽事覆蓋面不斷擴大,省賽適度控制人數,競賽質量不斷提高

賽項數量逐年增加,賽項專業覆蓋優化調整。引導校賽、市賽規范開展,賽事覆蓋面不斷擴大。適當控制了省賽參賽人數,保證省賽質量,競賽水平逐年提高。

20221202103942003-73-da103.jpg


(三)參賽水平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各中職學校、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狠抓專業技能教學,設立技能節,舉辦校級學生技能大賽,以大賽促進教學改革,以大賽提升質量發展,形成了“人人能參與、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的良好局面,為社會培養出德技雙修的技術技能人才。以2019年為例,咸陽市舉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包含7大類23個賽項,400余名學生參賽;漢中市第四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共設72個賽項,其中中職賽項共35項,參賽中職學生達627人次;安康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共設14個項目,全市10所中等職業學校的330名選手參賽。

技能大賽已成為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對提升辦學質量和打造特色品牌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各中等職業學校以開展技能大賽為抓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和辦學特色,切實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參賽水平。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中,17所學校78名選手代表陜西省在24個賽項上斬獲獎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30項,優秀指導教師獎2名,咸陽市秦都區職業教育中心斬獲了“網絡空間安全”賽項一等獎。在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中職組)的18個賽項中,陜西省7所學校的27名選手在11個項目中斬獲獎項,其中,二等獎13項、三等獎14項。

(四)建立健全技能大賽長效機制

1.建立“四級競賽”機制

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形成校賽、市賽、省賽、國賽“四級競賽”機制。中職學校參賽率100%;市賽舉辦率100%,經過市賽選拔方可報名參加省賽;健全參加國賽機制,根據省賽成績,推薦參加國賽;參加國賽前,統一組織集訓。健全表彰激勵機制,各學校技能大賽參賽及獲獎情況,被納入到對各學校的績效考核中。

2.完善賽事評價機制

建立賽后對承辦院校和賽項開展滿意度測評機制,不斷完善滿意度測評體系,及時公布測評報告,測評結果作為下一年度賽點設置的重要參考指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把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以及獲獎情況作為對中職學校教學質量評估、“雙達標”驗收、省級高水平示范校評選的重要依據。

3.健全保障措施機制

建立大賽組織機構,統籌安排、指導、協調大賽的順利舉行。省財政每年在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中列支技能大賽經費,保證技能大賽順利開展。

二、技能大賽引領教學改革,

“崗課賽證”融合提升育人水平

五年來,陜西省注重發揮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從賽項標準研制與解讀,到評審與賽項小結,均向國賽看齊,高規格、嚴標準舉辦大賽,引領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崗課賽證”融合提升育人水平。

(一)以賽促教,引領教學改革

1.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優化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

省賽賽項規程對接國賽標準,內容緊跟教學實際,推進行動導向教學改革,賽課融合;對接真實工作崗位,把工作過程、項目任務和要求融入比賽環節,崗賽融通;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研制賽項內容及評價標準,進一步轉化為教學要求、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等,實現賽證融通。將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通過大賽技術技能標準對接專業教學標準,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促進課程教學改革。通過競賽規范、技術分析、競賽成果的整理和優化,結合“1+X”證書標準體系建設,構建“崗課賽證”育人機制。

2.以賽促建,改善學校實習實訓條件

以賽促建,促進實習實訓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學習難以致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將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按照技能大賽技術技能訓練的需求,穩步推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陜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綜合性實訓基地”重點建設項目于2017年啟動實施,首批啟動實訓基地建設項目10個,每個基地給予200萬元省級專項經費支持。各地市和中等職業學校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精準投入,改善學校實習實訓條件。比如石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引企駐校,共建生產實訓車間。澄城縣職業教育中心聯合市內部分職業院校及汽修服務企業成立渭南市汽車職業教育集團,投資500余萬元,在學校內建成集實訓、培訓、維修、考試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

(二)“崗課賽證”融合,探索育人新模式

1.建立課隨崗動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機制

各中職學校紛紛嘗試建立課隨崗動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機制。從行業企業入手,分析崗位技術技能標準與規范,以此確定相應的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因崗而課,因課而賽,因賽而證”,把課程內容、競賽項目、證書培訓內容與企業培訓內容融合到一起,從而做到把教學過程、賽訓過程、證書考試與生產過程相融合。五年來中職學生參加全國、全省技能大賽的獲獎情況和技能水平均有明顯提高,不少學校將技能大賽賽項轉化為教學項目,如旬陽職業中專、眉縣職教中心、秦都職教中心、西安旅游職業中專實施項目式教學成效顯著,育人質量明顯提升。

2.“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真正實現“工學結合”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為全省中職學校教師、學生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大賽檢驗了各參賽學校的教學水平,促進了各參賽學校的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實習實訓條件的改善。與區域內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緊密結合,提升了骨干專業、特色專業實力,改善了辦學條件。引進企業進駐學校,引導學校融入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參與學校專業建設、教學設計、教材研發、課程設置和實習實訓,學校推行企業環境下的培養模式。

3.“崗課賽證”融合培養,深化產教融合育人模式

用技能大賽引導課程改革、檢驗課程效果,反過來倒推課程改革以工作崗位需求為標準,推進學校與行業企業進一步密切合作,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例如咸陽市以秦都區職教中心為主體,以渭城、三原等縣區職教中心為聯盟學校,組建咸陽市現代服務業區域職教中心;西安市灞橋區職教中心和吉利集團合作簽約“吉利定向班”,吉利集團、西安市教育局、灞橋區教育局共建“吉利集團人才培養基地”。

三、以賽促學激勵成才,

擴大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

(一)以賽促學,激勵學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1.大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技能大賽過程中激烈的腦力博弈和技藝比拼,是對學生興趣和毅力的極大挑戰。努力拼搏的中職生,在技能大賽的舞臺上,迎來了自己學生生涯的高光時刻,激發了他們走技能成才之路的內生動力。

2.大賽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技能大賽是對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較量。參賽學校在賽前的強化訓練中,從技能操作、職業素養、體能訓練、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強化訓練,并堅持認真接受考核,逐項達標,強化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工匠精神”。

(二)“崗課賽證”融合培養,擴大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1.技能大賽的常態化促使學生成才,進而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技能大賽是對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實力的考量。學校通過承辦大賽推進了“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管理、學習與工作、技能與素質、就業與創業”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加快了技能大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化工作的轉變,由部分學生參與向全體學生參與的轉變,這就使得技能大賽逐步成為師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和重要經歷,擴大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2.服務就業,技能大賽的舞臺也是向企業推介學生的平臺。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既是職業競技舞臺,也是職業能力考核舞臺,更是優秀的學生展現自我、推介自我的舞臺。五年來的辦賽經驗促使職業技能大賽已經成為集儀式、比賽、展覽、觀摩等為一體的活動。大賽邀請行業企業參與,企業現場觀摩學生技能展示,達成現場簽約,促成就業。例如寶雞市、咸陽市教育局在陜西晨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網”的協助下先后主辦了四屆“校企合作人才供需暨聯合辦學專業共建洽談會”,邀請中航國鐵等著名企業340家和省內各區縣職教中心、國內大中專職業院校336所參加,共提供就業崗位32712個。彬州市職業教育中心與安徽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秦都區職業教育中心與深圳市天發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陜西省高教系統中等專業學校與中國WIFI運營商深圳市檸檬網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簽約,實現學生就業16800人。

3.對賽事進行全程直播,全程接受社會監督,擴大社會影響力。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大賽,承擔賽點任務的中職學校所在的市縣政府主管領導親臨賽場,表現出當地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支持。比如,安康市政府對旬陽市職業中專賽點賽事進行宣傳,商洛市山陽縣政府對山陽職教中心賽事進行宣傳報道,營造出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弘揚“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擴大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四、反思與展望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在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還存在發展不全面、不均衡、不深入的問題,在推進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對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需要更加深入,賽項承辦、賽事規范、賽事評價、賽事執裁等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十四五”已開啟,陜西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經濟中心,使命在肩,陜西省技能大賽將在國賽的引領下,繼續完善省賽管理體系及治理機制體系,構建“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實現職業教育全方位改革,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2020年陜西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十三五’陜西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研究”(立項編號:SGH20Z002),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十三五’陜西省職業教育發展研究”(立項編號:SGH21Y057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石油化工學校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