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165931101-26-015ba.jpg

漢中市漢臺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向欣

2021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漢中市漢臺區深入貫徹意見精神,把“雙減”工作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教育公益屬性、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扛牢政治責任,致力于在實踐中蹚出“新航道”,探索出具有漢臺特色的“雙減”“135模式”,推動全區教育減負增效、內涵提質,進一步營造出良好教育生態。在陜西教育報刊社開展的“構建高質量體系 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走進漢中市漢臺區,就“雙減”工作專訪了漢臺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向欣。

記者:您認為“雙減”的核心是什么?

向欣:“雙減”的核心要素是“減負提質”,就是向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質量、向作業設計要科學、向課后服務要興趣,是重塑全民教育價值觀的過程,是讓全社會越來越尊重教育規律的過程,是讓學生回歸學校正規教育的過程。

記者:落實“雙減”政策的首要任務是提高校內的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和服務水平,請問漢臺區有哪些好的做法?

向欣:主要是以有效落實“雙減”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為主導思想,將育人方式改革、“五項”管理、教育環境治理、教學質量提升、特色化辦學等有機融合。我們做優“三化”實施路徑:一是作業管理精準化。出臺了《漢臺區教育體育局減輕義務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十項措施》《漢臺區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義務段作業管理辦法》。二是課后服務多元化。課后服務學校覆蓋率達到100%,課后服務參與學生46438人,參與率達98.7%。用好課后服務時間,積極提供“1+X”形式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全區組建社團700余個,志愿參加教師2300余人,占比91.2%,遴選外聘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教師200余人參與社團活動。三是課堂建設融合化。積極開展“課堂革命·漢臺行動”,融通“三個”課堂,構建“大課堂·大育人”體系。推動“五導”發力,強化保障落實,第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日報告、月調度、季通報的工作機制,全區形成上下齊動、部門聯動、系統推進的工作格局。第二是加強教研指導,大力開展“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青藍工程”結對幫扶、聯片大教研等活動,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帶動全區創新教學方式,打造特色有效課堂。第三是加強典型引導,先后召開課后服務現場會、經驗介紹會,開展課后服務優秀案例、作業管理與設計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第四是加強檢查督導。建立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公示制,公開校內校外監督舉報電話、郵箱,暢通舉報途徑。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學校和責任人進行通報,并啟動約談、問責程序,壓實各學校的“雙減”主體責任。第五是加強家校倡導。充分利用公眾號、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家訪、校園開放日等活動,廣泛宣傳“雙減”政策的重大意義和《家庭教育促進法》,引導廣大家長正確認識“雙減”政策和校外培訓,樹立科學的育人觀、成才觀和責任觀,減少教育焦慮,凝聚家校共識,推進協同育人。

記者:給校外培訓減負是“雙減”工作的兩項重點工作之一,請問漢臺區在校外培訓減負上有哪些真招實招?

向欣:我們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核心是堅持首善標準、“減負提質”,不僅要“治亂、減負、防風險”,更要“改革、轉型、促提升”,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壓減數量。通過“關、停、轉”等方式,規范一校一牌,拆除線下廣告標志標牌;開展撤平臺清網行動,對線上廣告進行全面清理,實現社會面培訓降溫,家長焦慮得到緩解,全區學科類培訓機構由135個減少到33個。二是提高質量。建立教材、教學、師資、時間、安全、招生以及培訓結果使用等管理和督查制度,進一步規范培訓活動,嚴厲打擊與招生入學勾連、以夸大培訓功能從而欺騙家長等違規違紀行為。三是嚴控增量。實施持續開展“雙減”政策宣講、懸掛機構標識牌、組建社會監督員隊伍、公布舉報電話等措施,對機構或個人違規從事學科類培訓行為進行嚴查嚴處全覆蓋,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四是管好存量。嚴格落實學科類培訓機構執行政府指導價政策,大幅降低培訓收費,減少家庭培訓支出,并對培訓資金全面監管,一課一銷,暢通家長維權通道、提高家長維權意識,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法制觀念,凝聚社會、家長、學生三方合力,助推“雙減”落實。

記者:漢臺區是如何指導執行教育部睡眠令的?

向欣:我們嚴格執行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各學段學生的睡眠、學習量到課外輔導時間都作了詳細規定,概括來說,即作業、校外培訓不得擠占學生睡眠時間。漢臺區各學校嚴格執行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的規定,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確保中小學生睡眠充足。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同時,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后的時間,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

20221201170014658-49-419c6.jpg

記者:我們很高興看到漢臺區的“雙減”工作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135模式”,請問漢臺區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將“雙減”工作常態化推進?

向欣:下一步,漢臺區將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縱深推進“雙減”提質增效,一是持續推進“三個全覆蓋”。堅持公辦民辦一體化管理全覆蓋,學生愿留盡留全覆蓋,工作日“5+2”全覆蓋。二是持續推動“三個延伸”。支持學校根據學生特殊需求彈性延長課后服務時間,學校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支持初中學校課后服務向晚自習延伸,盡可能地解決托管學生的配餐、供餐問題;支持托管服務向假期延伸。三是持續推出“三張清單”,堅持“家長自愿、成本補償、非營利性”的原則。正面清單強調學校工作實績和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切實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引入社會優質資源和優質師資參與課后服務,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負面清單明確提出,將安全、德育、“五項”管理、學科類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等剛性指標進行細化分解,進行嚴格管理。考核清單明確將校內、校外“雙減”工作內容進行條塊、鏈式賦分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教師管理和校長任職評價的重要指標。四是持續推行“三項制度”,即學科類培訓機構準入退出機制、質量監測機制、師資共享和激勵機制。讓漢臺區的“雙減”工作實效和模式繼續領跑全市基礎教育,助推教育強市建設。

記者:作為民生之基,讓優質教育惠及千家萬戶就需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那么在您看來什么樣的教育是好教育?

向欣: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使命,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不斷涵養師者匠心、豐盈教育情懷,緊扣公平、質量,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三個一樣好”,即硬件建設一樣好、師資隊伍一樣好、辦學質量一樣好,把漢臺區打造成為基礎教育優選地。

記者:感謝向局長的精彩分享,相信漢臺教育未來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