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現代課程包括課程思想的現代化、課程范式的現代化、課程設置的現代化。

首先是課程思想的現代化。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什么知識最有價值?”我們不妨也問一些教育的基本問題:“什么樣的教育最美好?”“什么樣的學校最理想?”“什么樣的課程最優秀?”“什么樣的課堂最智慧?”美好的教育是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所以學校教育應倡導“規范與選擇”,規范對應人的社會化,選擇對應人的個性化,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都是不可缺失的。理想的學校是東方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和諧統一,要堅持東方教育的務實觀念,也要借鑒西方教育的創新舉措,科學的人才觀是要培養“T型人才”,“T型人才”=寬度+深度;西方教育強調培養人才的適應性,東方教育強調培養人才的邏輯思維能力;西方教育強調知識的寬度,東方教育強調知識的深度;西方教育強調個體獨立性,東方教育則強調集體主義;西方教育強調創造性,東方教育則強調規范性;東西方教育各有其長,二者不可偏廢。優秀的課程是科學精神與人文思想的和諧統一,科學需要批判,人文需要積淀。智慧的課堂是思維啟迪與文化浸潤的和諧統一,課堂激活學生,讓學生思維開闊,課堂應該有文化意味,縱深滋潤學生心靈。

其次是課程范式的現代化。(1)從群體式課程走向個體式課程。必修課程分層走班——水平分類,選修課程分類走班——志趣分類,專修課程定制走讀——個別教學。(2)從分科式課程走向整合式課程。學術課程主題整合——以主題為依據,實踐課程項目整合——以產品為依據,生涯課程跨界整合——以人生為依據。(3)從閉合型課程走向開放型課程。聯合大學雙向開放——你來我往,走向社會立體開放——真實情境,面向世界互動開放——協同合作。

最后是課程設置的現代化。依據課程主體分為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學生課程三大系列,縱橫交織。國家課程體現國家意志,反映國家教育標準,保證國家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學校課程體現學校教育理念,學校教師自主研發的課程,體現學校的課程特色。學生課程體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愛好,自主設計定制的課程。三大系列的課程其課改的路徑分別是: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學校課程生本化建設、學生課程個性化建構。目前學校的課程都體現社會意志、成人意志,國家課程體現國家意志,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體現的是學校意志、教師意志,成人意志把持了學校一切課程。毫無疑問,國家意志、學校意志都是為了學生健康成長,但完全忽略學生的意志、訴求同樣也是不對的,學生的正當訴求應該予以滿足,學生的意志應該體現在課程設置上。

(作者系教育學博士、特級教師、特級校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稱號)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