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路徑,勞動教育是挖掘勞動的教育性,引導受教育者不斷完善自我的一種教育活動。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水平直接關系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進程。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路徑,通過深化思想認識、建立課程體系、加強師資培養、豐富教育資源、健全評價機制、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及傳承優良家風等,與社會及家庭一起推動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勞動教育  改進路徑

引  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勞動教育成為各個教育層級重點關注的課題。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技術技能應用人才和掌握專門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而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有責任傳承和發揚工人階級熱愛勞動、勤于創造的優秀傳統,以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支持產業興國。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利于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從而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育系統勞動教育現狀

勞動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即確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積極的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等)和養成良好勞動素養(形成勞動習慣、有一定勞動知識與技能、有能力開展創造性勞動等)為目的的教育活動。近年來,一系列勞動教育政策文件的出臺使得勞動教育成為教育系統關注的重點課題,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提法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及學校等積極投入到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有益的方法。但在實施勞動教育時,依然存在一些認識不清的地方。比如,有的學校重視勞動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勞動精神的涵養。有的學校可以保證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勞動技能,也可以保證學生有一定的勞動實踐時長,但是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依然不愿意參加勞動,甚至恥于參加勞動。學生將參加勞動看成是被迫完成的任務,未能真正樹立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價值觀,沒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無法理解勞動對人的全面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因而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勞動教育效果。此外,現有的教育體制機制也對勞動教育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制約。教育系統對德智體美的教育成果有比較成熟的評價方法,而對勞動教育成果的評價方法卻還處于探索階段。理論知識考試、勞動實踐時長和成果固然可以作為其中的重要參數,反映一部分勞動教育的成果,但無法全面展現學生的勞動素養。這就對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造成一定的困難。

2.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

第一,沒有充分認識到勞動的教育性。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路徑,而勞動教育是挖掘勞動的教育性,引導受教育者不斷完善自我的一種教育活動。勞動具有綜合的或獨特的育人價值,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勞動必然具有教育性。只有從教育的立場出發組織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勞動的教育性才能夠實現。高職院校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普遍還是比較重視的,但在如何提煉和升華勞動過程的教育性方面認識不充分,勞動教育課程偏重勞動技能訓練,缺乏應有的教育引導,往往出現有勞動無教育的現象。比如,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用簡單的學工學農、打掃衛生等活動來代替勞動教育,沒有充分發揮勞動的教育性。殊不知勞動的目的是生產和創造物質的財富或精神的財富,而勞動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的勞動素養。

第二,勞動教育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產業工人隊伍的生力軍和接班人。因此,高職院校要以培養新時代高素質產業工人為目標,設置系統的、分層次的勞動教育課程。課程內容應涵蓋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品德和勞動實踐等方面,全面培養新時代的勞動者,使其愛勞動、會勞動、能勞動。目前,部分學校在學科建設和課程體系設計方面還不夠完善,導致勞動教育課程被分解為若干個零散模塊,相互之間既沒有關聯又不能彼此印證,無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體系。此外,受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擠壓,勞動教育的學時很難得到充分保障。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壓力下,就出現了以勞代育的現象。

第三,專業師資力量缺乏。目前,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課程主要由思想政治課教師或輔導員兼任。由于缺乏專業訓練,教師在勞動教育課上表現為重理論而輕實踐或重勞動而輕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師往往是用主要精力上好思想政治課的前提下,再兼顧勞動教育課,雖然可以在課堂上教授勞動教育理論,但無法全程參與學生的勞動實踐過程,難以及時引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輔導員可以和學生保持密切的接觸,但缺乏對勞動教育理論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不能在關鍵時刻升華對勞動實踐的詮釋,失去了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價值觀的最佳時機。此外,在師資培養方面的投入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深入鉆研勞動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的動力,直接影響勞動教育發展的后勁。

第四,勞動教育資源不夠豐富。在勞動教育實踐中,部分高職院校窄化了對勞動教育資源的認識,一直沿用傳統的“課堂+工廠”模式,即在學校課堂完成理論教育,在“工廠”崗位完成實踐環節鍛煉,但卻忽視了身邊人身邊事的勞動教育資源,如日常生活勞動(整理收納、常用器具維護保養等)、新技術體驗與應用(三維打印、智能控制等)和現代服務業及公益勞動(城市形象宣傳、博物館志愿活動等)尚未進入勞動教育資源池。此外,勞模紀念館、大國工匠創新工作室、傳統手工藝傳承人還沒有發揮出勞動育人的獨特作用。由于教學形式單一,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創新開發,各個教學環節缺乏有效銜接,客觀上造成了高職院校學生勞動理論和實踐的脫節。

第五,勞動教育評價不能適應新時代要求。評價內容單一,方法簡單,混淆了勞動成果和勞動教育成果。勞動成果的評價看重的是“產品”的質量和效率,而勞動教育成果的評價看重的是被教育的人的勞動素養。能夠生產出優質“產品”的學生固然具備優秀的勞動技能,如果沒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品質,也難以擁有較高的勞動素養。然而,有的學生雖然一時不能熟練掌握勞動技巧,導致相對較低的生產效率,但是他們能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潛心鉆研、勤于練習,那么簡單地用一個“產品”的優劣來評價學生的勞動素養就難免有失偏頗了。

3.社會和家庭勞動教育現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大量高新技術的工業化應用,社會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獲取物質資源變得相對容易,行業和地區收入差距較大,加之西方多元文化和消費主義的影響,勤儉節約、誠實勞動、踏實勞動的風氣逐漸淡化,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將來要從事的職業認同感不高,不愿通過踏踏實實的勞動謀求經濟條件的改善及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而這給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造成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

受到不良社會風氣和錯誤思想認識的影響,家庭在學生勞動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減弱。勞動教育觀念存在著被家庭輕視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在典型的“四二一”家庭結構下,老一輩人不愿讓孩子再吃苦受罪,對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溺愛。導致孩子從小沒有接受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優秀家風的熏陶,沒有形成熱愛勞動、誠實勞動、辛勤勞動的習慣。長大之后便難以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此外,多年的應試教育慣性,使得家長更看重孩子學科知識的學習而輕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認為家庭體力勞動會占用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一部分家長本身就歧視或抵觸體力勞動,不能做到以身示范,身體力行,更別提在家庭教育中實施勞動教育了。在這樣教育理念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會勞動,不愛勞動,甚至不能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更不用說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了。

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改進路徑

1.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表重要講話,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向勞模工匠學習的熱潮。高職院校更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將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造就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后備軍。一是在課堂上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論講清楚、講透徹,讓學生真正理解它們的豐富內涵,有效把握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二是邀請勞模工匠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激發學生學習勞模、崇尚勞動的創造熱情,帶動全體學生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三是組織學生到勞模工匠的創新工作室參觀,現場感悟他們艱苦奮斗、勇于創新、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品質和理想信念。

2.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加強勞動教育實踐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由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而這不僅需要大量的科技專家,還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高職院校就是培養各行各業所需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的高等職業教育專門學校,是建設我國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的中堅力量。在學生開啟職業生涯前,高職院校必須解決學生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愿勞動、不愛勞動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學生勤勞、節儉、奮斗、創新的勞動精神,讓學生想勞動、愛勞動、懂勞動、會勞動,使之具備生產生活所要求的勞動能力,強化學生誠實合法勞動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因而高職院校理應成為勞動教育的主陣地。

第一,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中開展,必須要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勞動教育對人全面培養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強化勞動意識、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不僅可以引領前行的方向,也會為我們創造動力。只要學生能夠認同勞動教育的目標,把勞動變成自己價值取向的載體,就能夠獲得強大而持久的動力。在新時代,我們宣揚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精神,反對不勞而獲、投機取巧、急功近利、貪圖享樂的思想。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無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勞動,無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只要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都值得尊重和鼓勵。在勞動教育中,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勞動和勞動分工,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

第二,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合理的教學時長和學分。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勞動課程。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宣講相關行業發展情況、勞模工匠的先進事跡,開展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勞動情懷,激勵學生勇于創造、追趕超越的覺悟。在學生的專業技能課教學中,充分發掘利用本專業的勞動教育素材,將專業技能教育和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勞動技能、勞動創新、勞動實踐體驗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學生即將畢業的實習階段,仍然要注重引導學生尊重勞動、誠實勞動,提升學生勞動素養,使其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擇業觀念。

第三,健全師資培養和激勵機制,培養更多合格的專業勞動教育師資。一方面,引進勞動教育專業人才,建立學科體系。另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青年教師鉆研專業理論,鼓勵他們到生產一線去,多和優秀勞動者交流,深入挖掘勞動教育理論在勞動實踐中的應用,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第四,積極開發勞動教育資源,加強實踐教學。凡是可以實現勞動教育目的的人、事、物都可以納入勞動教育資源,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應積極拓展實踐渠道。與德智體美教育不同,勞動教育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實踐性。讓學生在具體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精神,塑造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勞動品質。具體而言,一是積極聯系社區、企業、行業協會,拓展勞動實踐教育資源,利用黨日團日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服務性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凸顯勞動教育,促進勞動實踐教學多樣化、常態化。二是充分發掘身邊人身邊事的勞動教育屬性,組織學生參觀勞模紀念館、大國工匠工作室,尋訪傳統手工藝傳承人,用這些優秀勞動者的卓越品質激發學生勞動熱情。三是依托勞動技能、創新創業等比賽,積極參與新技術體驗與應用,打造以賽代練實踐教學平臺,發掘學生解決問題的激情和潛力。

第五,優化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評價內容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評價指標是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的指揮棒。健全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引導教師和學生正確看待勞動教育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在實踐中,要注意區分對勞動成果的評價和對勞動教育的評價,避免直接用勞動成果的質量評價勞動教育的水平。評價一項勞動教育活動的優劣,除了勞動成果之外,更要關注學生通過勞動教育在勞動素養方面發生的變化。換言之,要看學生是否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的勞動態度,是否具備一定的勞動知識與技能,是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等等。具體而言,要從多個維度優化評價內容,使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及引入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綜合看待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表現、勞動習慣、勞動時長、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并將其作為評價勞動教育成果的重要參考。

3.重視家庭勞動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待勞動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勞動認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積極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認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注重培養孩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一是家長要加強正向引導,改變自己溺愛孩子的習慣,以自己的勞動態度和敬業精神影響孩子勞動觀念的形成,提升孩子的勞動意識,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讓孩子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二是家長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孩子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好習慣,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言傳與身教并行,家長不僅自己要勞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素養,還要讓孩子看到和學到,把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熱愛勞動等優良家風傳承下去。三是家長要不斷豐富家庭教育的內容。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可以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參加社區公益勞動,等等,其實這些也是家庭勞動教育的一部分。

結  語

新時代勞動教育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家、社會、學校各層面的重視。在高職院校中加強勞動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勞動技能水平及專業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將學生培養成愛勞動、想勞動和會勞動的新時代勞動者。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深入發展,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產業工人大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有利于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進而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因此,面對勞動教育認知的偏差、社會不良勞動風氣的影響、家庭勞動教育的淡化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一些現實問題,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從教育制度入手,深化思想認識,建立系統的、全面的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師資培養,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優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承優良家風,聚合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力量,確保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82-84.

[3]周興國.勞動的教育性及其實現[J].教育文匯,2021(12).

[4]班建武.勞動與勞動教育的關系辨析及其實踐意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

[5]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6]周葉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新論)[N].人民日報,2021-8-30(9).

[7]李愷嫻.高校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實現路徑[J].教育教學研究,2022(4).

(白楊:陜西工運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