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國建設實踐中的三線建設留下了豐富的工業遺產,創造了不朽的工業奇跡,并孕育了偉大的“三線精神”,而將“三線精神”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密切融合,使其作為課程思政實踐教學素材,有助于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及豐富課程思政思想內涵。文章選擇“三線精神”作為切入點,將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思政教育作為研究對象,對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基于“三線精神”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旨在能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三線精神”  課程思政  高職學校

引  言

近幾年黨中央高度重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規劃,在全面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明確提出應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切入點,按照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對課程思政育人模式進行建構,使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設計能與專業教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有效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實施合理化鍛煉。因此,新時期在高職教育中可以重點探索“三線精神”的有效挖掘和滲透,將“三線精神”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活動有機融合,進而優化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確保高職院校育人工作保持良性發展狀態。

“三線精神”的基本內涵

“三線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特殊的國際局勢積極推進三線建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三線建設的開展實現了對國防工業基礎的構筑,對我國工業布局的東西部平衡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三線建設工作的系統貫徹落實,為國家實現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線建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三線精神”這一寶貴財富。對“三線精神”內涵進行挖掘,能對新時代青年群眾的教育和引導產生積極影響。通過對“三線精神”內涵進行細致解讀,能看出“三線精神”主要包含“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信念,其中艱苦創業是三線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核心思想,也是“三線精神”的基本內核,無私奉獻是基礎,團結合作是對“三線精神”的集中表現,勇于創新彰顯了時代特色。系統解讀“三線精神”并將其融入高職院校育人工作之中,能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全面而系統的改革和創新,促使高職院校人才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呈現積極發展狀態。

“三線精神”融入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

結合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情況來看,在積極探索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特色需求,以“三線精神”為基礎促進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和開發,能夠顯著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效果,促使人才培養的價值和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下面筆者就基于“三線精神”的應用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價值進行系統解讀。

1.有助于推動協同育人機制的形成

在高職院校結合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挖掘和滲透“三線精神”的情況下,借助“三線精神”對學生實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導,可以在學校教育中形成協同育人效果,構建良好的協同育人機制,確保能從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思想政治素養的強化雙重維度對學生實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導,從而切實保障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開展能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格局。

2.有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加強對“三線精神”的發掘,有利于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融合和滲透,不僅能夠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精神力量支持,并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還能更充分地發揮“三線精神”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啟發和引導學生從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提升的角度預設個人未來的發展,也有利于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激活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得到應用和踐行,進而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和效能的進一步提升,確保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果。

3.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

在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實施高質量的專業教育指導及進行實踐技能層面的組織鍛煉,還要有意識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針對“三線精神”進行系統的發掘和滲透,能使學生從更加全面的角度思考個人未來職業的發展,優化學生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價值定位,進而促使學生自覺在課程思政學習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在學習“三線精神”、專業技能等的過程中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三線精神”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困境

在基于“三線精神”的引領對課程思政體系進行建設和開發的過程中,“三線精神”對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促使課程思政建設的合理化實施。但是在將“三線精神”與課程思政建設有機交融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一定的困境,這不僅會對課程思政建設產生一些沖擊,甚至還會影響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1.教學素材單一,思政引領效果不理想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在基于“三線精神”的應用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現階段僅僅是將思政教學與專業教學簡單地融合在一起,沒有重點針對“三線精神”涉及的思政資源和思政素材進行挖掘,并且所選擇的內容具有普遍性,缺乏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知識的關聯性,導致在實際應用“三線精神”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無法真正彰顯“三線精神”的育人特色,課程思政建設效果不理想,思政工作的開展受到一定的制約。

2.教學資源匱乏,研修活動開展受到限制

對“三線精神”引領下的課程思政建設來說,要想構建更為完善的課程思政體系,對學生群體實施積極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在實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就要結合“三線精神”的應用和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進行研修活動,系統地對“三線精神”引領下的課程思政建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證,準確定位教學方法創新的方式。但是在實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現階段所能應用的教學資源有限,沒有從網絡平臺和實地調研的角度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對社會化資源的利用率偏低,導致無法保障研修活動的深度和全面,難以按照課程思政需求制定研修方案,無法有效支持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優化和創新開展。

3.教學方法滯后,教學影響力較小

在新時期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創新能更好地促進“三線精神”的有效貫徹落實,可以顯著改善人才培養工作的效果。但是現階段基于“三線精神”探索思政教學創新的過程中,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組織方法,對信息化教學的探索有所不足,“三線精神”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滲透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難以準確實現對學生情感的有效激活,這導致“三線精神”建設效果不夠理想,不利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全面開發和創新。

基于“三線精神”

推進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措施

在“三線精神”引領下,高職院校針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進行建設和開發的過程中,要注意將“三線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實踐之中,提升專業育人工作的成效。下面筆者結合對“三線精神”的系統解讀,進一步系統地探析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措施。

1.篩選“三線精神”教學素材,融合專業課程教學

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在對“三線精神”進行挖掘和滲透時,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選擇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三線精神”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組織活動中,使學生在“三線精神”引領下有效地針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學習,進而使學生能在“三線精神”引領下針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積極參與專業實踐技能訓練,借助專業課程指導對自己的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和提升,為自己未來參與崗位實習實訓做好準備工作。

比如在開展“電動汽車性能檢測”相關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對電動汽車性能檢測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針對性學習和實踐,這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課程知識、專業知識等,顯著改善“電動汽車性能檢測”相關課程的訓練實效。另一方面從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角度,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電動汽車性能檢測專業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對三線建設方面的內容進行挖掘,從三線建設中工人群體堅持不懈、艱苦奮斗并最終取得偉大成就的角度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受到“三線精神”思想指引,深化個人的思想認識,能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在“電動汽車性能檢測”實習實訓中總結經驗教訓,使其通過“電動汽車性能檢測”相關課程知識的學習,個人的實操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確保個人的職業發展水平、職業競爭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在今后的就業競爭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這種授課方式不僅能有效加強“三線精神”與學校課程教學活動的融合度,而且有助于借助“三線精神”的力量逐步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育人效果,確保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狀態。

2.整合“三線精神”資源,組織好社會實踐研修研學活動

在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活動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按照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和人才培養工作的現實需求,新時期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針對“三線精神”資源進行適當的整合,借助豐富資源的支撐做好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和研學研修教育活動,深化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體驗和感悟,加深他們對“三線精神”的理解,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實施合理化培養。在教育活動中可以對“三線精神”資源進行整合,并設計合理化的研修研學社會實踐活動,構建更加科學的素質教育平臺和技能訓練模式。

比如在組織學生對“動力電池與電機驅動技術”方面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依托“三線精神”資源的整合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開發設計,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和職業精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三線建設遺址遺存所在地的參觀活動,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動力電池與電機驅動技術”的發展歷史、前期技術探索等,這非常有助于學生課程內容的學習。同時在社會實踐研修研學活動中還應重點滲透“三線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向三線建設中涌現出的榜樣學習,深刻感悟三線建設中建設者始終堅持不懈在艱苦環境中參與工程建設的精神思想,進而學習他們在艱苦條件下勇敢創新的品質。這樣就能通過“三線精神”資源的有機整合,在“動力電池與電機驅動技術”教學活動中優化社會實踐研修研學效果,以“三線精神”教育和感染學生,逐步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模擬三線建設情境,開發云端學習環境

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嘗試結合網絡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教學條件和云端教學模式等對三線建設情境進行模擬,對“三線精神”相關實體博物館進行虛擬還原,以此為基礎在網絡上對“三線精神”教育情境進行模擬,配合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課程的編排和設置打造情境教學活動體系,以情境教學為支撐,將情境模擬作為主要抓手,在情境模擬中使專業課程講解與思政知識滲透相融合。在教學實踐中借助虛擬現實技術相對真實地模擬三線建設場景,能讓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更逼真地了解工業生產的基本環境,有利于豐富學生未來的工作體驗,在優化思政教學的同時為學生未來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結合“汽車構造”課程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網絡化教學空間中可以對汽車構造教學場景進行三維建模還原,讓學生能在虛擬空間中對汽車構造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建構立體思維,顯著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系統探究。在完成對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的講解后,教師在在線教學活動中還可以為學生展示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360度全景,與汽車構造方面的360度全景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能從攀枝花鋼鐵工業的發展過渡到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使學生在360度全景虛擬展示中感受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建設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并從歷史發展和技術創新的角度對新時代新能源汽車的建設形成全新的認識。這樣就能通過全景虛擬空間教學活動的開展,啟發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和民族工業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在提高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懷,借助“三線精神”的滲透和云端教學活動的開展,循序漸進地增強課程教學活動的綜合發展成效,確保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取得顯著成果。如此就能通過“三線精神”的滲透和課程思政的建設,逐步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高質量推進。

4.邀請三線建設親歷者,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要想將“三線精神”作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對“三線精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理化的滲透,并且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規劃中還要注意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嘗試邀請三線建設的親歷者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為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講解三線建設歷史及自己對“三線精神”的理解,從而在優化師資隊伍的基礎上使學生受到榜樣的熏陶和感染,進而深化和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比如在針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專題講座活動中,學校就可以嘗試邀請三線建設中的優秀工人、先進建設者代表及勞動模范等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分享他們在參與工程建設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從三線建設親歷者的視角重新對三線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豐富精神內涵和深厚文化底蘊進行解讀,讓學生在與三線建設優秀工人、先進建設者代表及勞動模范等進行面對面對話的基礎上了解真實的三線建設,在互動交流中對三線建設中形成的先進精神理念和為中國工程、工業建設不斷奮斗的理想信念等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優化思政教育對學生職業觀念、理想信念樹立的綜合影響力。在具體開展專題講座活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嘗試邀請丁愛譜講解她在三線建設中任勞任怨,18個春節在工廠中堅持奮斗的故事;可以邀請雷永講解他在礦務局建材總廠電桿廠的鍋爐房艱苦奮斗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這些勞模的講解和分享,能對學生形成積極的教育作用,以“三線精神”教育學生,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效果,促使課程思政在輔助人才培養和人才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

結  語

面向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現實需求,新時期在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要準確定位“三線精神”的積極影響,并重點結合“三線精神”的應用對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進行系統分析,確保能循序漸進地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鑒于此,新時期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對“三線精神”的思想內涵、文化底蘊等進行系統挖掘,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組織方案,使課程思政建設能契合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夯實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雪繁.“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21,39(4):97-99.

[2]汪茜.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美育滲透路徑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8(4):109-111.

[3]許俊杰.“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路徑探析[J].甘肅教育研究,2021,32(8):89-91+110.

[4]賴雅麗,占剛,吳業強,等.“三線精神”融入高職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育人實踐教學路徑研究[J].南方農機,2021,52(14):65-66.

[5]張奎,佘勇,黃明慧,等.淺析“三線精神”在高職院校專業課中的培養與塑造[J].時代汽車,2021,25(14):43-44.

[6]馮銀漢.“三線精神”與高職《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融合淺探[J].時代汽車,2021,33(6):77-78.

[7]晏瀟.高職課程思政的價值生成及實現路徑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2020,36(36):77-79.

[8]劉珊.面向崗位的高職課程思政研究——以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為例[J].才智,2019,26(20):14-15.

(肖盼: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與通用航空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