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對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對當下如何在混合教學模式背景之下有效培養高校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了探討。在將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式與傳統課堂中的這一培養方式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在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時混合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與困境,最后指出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應分別從教學設計與資源利用方面尋求創新途徑,以實現培養目標。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批判性思維  教學創新

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高等教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式研究,項目編號:SGH20Q289。

引  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在“互聯網+”背景下將互聯網教學(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線下教學)相結合已成為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趨勢。混合式教學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混合教學模式背景下,對于高校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將面臨更多挑戰。如何調整傳統教學模式、有效利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培養高校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當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混合教學模式與批判性思維

1.混合教學模式界定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以及疫情的肆虐為教學活動帶來了空前的影響。自2020年2月以來,反復出現的疫情加速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為新型教學模式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在此背景之下,混合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混合式教學通常被稱為“blended”“hybrid”“flexible”“mixed”“flipped”或“inverted”學習。從國內外對于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現狀來看,目前對于混合式教學的概念還未能有一個明確的界定。美國學者瑪格麗特·德里斯科(Margaret Driscoll)對混合式教學給出的定義為: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是面對面教學與任何形式的教學相結合的過程,珍妮弗·霍夫曼(Jennifer Hoffman)則認為混合教學模式是教師將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分解后,為各類教學環節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最終將其在課程上進行整合。自混合教學模式理論引入我國后,我國學者也相繼從不同角度對該模式進行了界定,東北師范大學教授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線上教學模式的優點相結合的高效教學模式。上海師范大學黎家厚教授認為混合式學習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及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將教學內容、過程以及媒介進行有機結合、應用的一種融合型學習。華南師范大學李克東教授認為混合學習是將線上和線下兩種學習模式進行整合,降低學習成本,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

縱覽目前中外學者對于混合式教學的理解,我們可以將混合教學模式劃分為如下兩類:其一從課程設計層面來講,混合式教學是對課堂教學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的混合;其二從資源利用層面來講,混合式教學是教師采用的外在教學手段或教學環境的混合。因此,就目前針對混合式教學的研究成果來看,混合教學模式的概念外延較為寬泛。從混合的內容上來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是學習理論、教學媒體、教學模式甚至是教學環境的混合。

就本文來說,筆者將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界定為將傳統面授教學模式與線上教學模式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本文所指線上教學采用的外延較為廣泛,既包含利用網絡資源的學習,也包含教師組織的各種形式的線上教學活動。

2.批判性思維

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以及培養,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其中亞里士多德的《辯謬篇》以及蘇格拉底問答法為當代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研究奠定了基礎。1970年代,北美興起了一股教育改革浪潮,“基于非形式邏輯的批判性思維運動”應運而生。這次運動后,“非形式邏輯”“新修辭學”以及“論辯理論”被整合為支撐批判性思維的“論證邏輯”。但直至今日,對于批判性思維概念的界定仍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眾多概念中,美國學者羅伯特·恩尼斯(Robert H. Ennis)指出:批判性思維即一種理性的、反省的思維方式,該思維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指導我們做什么以及相信什么。筆者認為,相較于其他對于批判性思維概念的表述,恩尼斯的表述言簡意賅并充分概括出了批判性思維的特質,因此,本文將在此概念的基礎上對于批判性思維進行論述。

隨著批判性思維概念的普及,批判性思維成為構成“21世紀型能力”的核心要素。教育者逐漸意識到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理性思考習慣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于高等院校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成了教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如何評估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何在課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何引導學生將批判性思維理論切實運用到生活中,這些問題曾是教育工作者圍繞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重點研究的課題。而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交融,如何在混合教學模式下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成了一線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混合教學模式下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現狀

1.傳統教學模式下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概述

批判性思維能力由批判性思維技能與批判性思維態度共同構成,因此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對批判性思維態度與技能的培養。在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部分高校重視態度的培養,部分高校重視技能的培養,培養重點的不同導致高校在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時選擇的培養方式也大相徑庭。縱觀中外高校,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主要有三種類型:獨立型、融合型與綜合型。獨立型指單獨設置一門思維訓練課程,有針對性與目的性地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該類培養方法重點傳授的是批判性思維原理與方法,并向學生教授如何將之運用到不同的現實場景中,該培養方式不過多地涉及具體學科內容,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我國的華中科技大學均設置了批判性思維相關獨立課程。融合型指在教學過程中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專業學科的具體教學過程,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斯坦福大學均采用此方法。綜合型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先單獨教授一段時間批判性思維,然后將批判性思維技能訓練與學生的學科內容教學相結合,采用此法的有悉尼大學、奧克蘭大學以及默多克大學。

在對中外高校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進行調研后,筆者發現無論是采用獨立型、融合型還是綜合型的方式,各高校在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都存在共通的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培養批判性思維過程中被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為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或學生特點精選案例,并圍繞教學目標與案例設置思考題供學生討論、分析。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自主探究,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

在采取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會鼓勵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信息篩選整合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是十分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

(2)基于項目的學習

基于項目的學習又被稱為“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在基于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會指導學生發掘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并以此為出發點對課堂所學進行運用,最終生成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態度與技能會在實際生活場景之下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以及生活經驗對解決方案進行獨立探索的過程中對批判性思維態度以及技能進行內化。

(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是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學手段。該教學法要求弱化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張教師成為引導者以及知識構建的輔助者。教師需要在課堂中進行大量的情景設計、師生對話幫助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以及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在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框架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與有效評估。

基于以上研究,我們發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依托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多采用“搭建腳手架”以及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實現。在此理論指導之下,課堂教學大多通過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完成項目、案例分析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培養并強化獨立思考、探討與協商、表達個人主張、不斷質疑、爭論以及解釋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態度。

2.混合教學模式下對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挑戰

結合混合教學模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不難發現,前文提及的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運用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式很難或根本無法在混合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有效實踐。如何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是當代教師的一項新挑戰。就目前而言,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師面臨的挑戰主要有:

(1)線上教學內容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性

近年來,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后,混合教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混合教學模式普及范圍之廣、速度之快在教學過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問題。調研顯示,大部分擅長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對于教學模式的突然改變存在準備不足的問題。因此在混合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未能充分考慮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導致大多數線上課程多為純理論的講授。并且,線上理論課程缺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多為教師主導的理論講授,就學生層面而言,對于純理論教授的線上課程,普遍存在課堂參與度不高、缺乏學習動力以及過于依賴教師講授的情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未能得到培養,與此同時,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此種情況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質疑精神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極為不利。

(2)難以充分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傳授理論,更需要班級、社區乃至社會協同幫助。學生需要在班級、社區以及社會活動中鍛煉其信息收集能力、提出與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質疑能力以及論證能力,最終在多方互動中將批判性思維技能與態度進行內化。

但就混合教學模式而言,如何利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實現班級、社區以及社會協同,真實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利環境,成為了一項難題。結合目前針對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來看,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感知易用性評價較低,表明對于教師而言將純面授課程轉換為混合式教學并非易事。從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角度來看,混合教學模式無法為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特別是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社區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之間無法充分聯動,這就導致課堂無法通過有效交流與聯動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同理,教師也很難在真實的情境下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內化程度進行評估。

(3)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導地位變弱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旨在鼓勵學生主動對外部世界進行探索,學生作為主體與外部環境即客體之間進行互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引導者,引導學生對客體進行思考并提出、修正自己的觀點。在混合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學環境所限,教師很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地對外部世界進行探索。特別是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會無意識地返回到“課堂中心、課本中心以及教師中心”的傳統課堂中。

(4)難以有效推進、監控與評估項目制教學結果

從前文的論述可知,項目制教學法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問題、陳述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展示方案以及進行論證等組織方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相關能力進行培養與評估。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與同學、教師甚至是社會中的利益相關者進行充分溝通交流才能有效達成課程目標。在有效的課堂中,項目制教學的實施需要具備連貫性與協同性。但在混合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學環境所限,教師與學生在實施項目制教學的過程中很難使其具備連貫性。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較弱的主體地位以及協同學習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使得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不如傳統課堂教學顯著。在此背景之下,教師也無法就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

混合教學模式下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式創新

因為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存在諸多困難,教師應當勇于在課堂中進行改革與創新。結合前文所述,對于如何在此背景下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筆者認為應當分別從課程設計以及資源的利用方面尋求創新途徑。

1.圍繞課程目標,將案例分析教學法充分融入線上教學

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點在于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線上教學的過程中,線上線下配合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此為目標,教師應當在混合教學的過程中改變線上教學多為理論教學的現狀,將實際操作與分析融入到線上課堂中。在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進行線上教學時可選擇與課程相關的案例,并依據課程目標圍繞案例設置問題,鼓勵學生在線上學習時對案例進行分析與討論,以此來增強線上課程的實操性并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鍛煉學生論證的能力。

2.線上線下課程緊密配合,優化課程體系,建立立體化課程

結合前文所述混合式課程在批判性思維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可以看出課程的連貫性與一致性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進行混合式課程設計時,可以圍繞課程主題與目標構建立體化課程。所謂立體化課程,指線上線下課程緊密結合、相互配合,以此來保證課程的連貫性與一致性,從而在一個較長的、完善的課程體系中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并使之提升。

對于線上線下課程應當如何配合才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在線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所授知識點或項目操作過程提出疑問,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問題進行整理與歸納,最終教師根據整理出的問題設計線上教學內容。在此課堂實施過程中,不但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與提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使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緊密連接,實現立體化教學,并通過該方法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3.利用互聯網進行跨學科教學,構建跨學科思維從而提升批判性思維

采用融合型教學法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時往往需要將批判性思維技能、態度與專業學科相融合,在不同專業學科的學習中對批判性思維技能進行運用。在跨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不同的專業知識之間分析共性、構建連接并解決問題。該過程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至關重要。但在傳統教學模式背景下,由于空間環境的限制,不同的課堂之間很難進行連接,跨學科教學難以充分實現。基于此,筆者認為在混合教學模式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線上課程的優勢,課前了解學生的專業背景,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與其他教師的課堂或其他專業知識進行連接,最大限度地實現線上跨學科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利用互聯網平臺培養并提升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包含對于信息的分析、篩選、歸類以及提煉能力。主體在信息整合過程中會不斷地進行質疑、論證的拆解以及論證的重構等批判性思維活動。因此,信息整合能力是批判性思維諸多能力中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基礎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培養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因此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線上課程的優勢,著重對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進行培養。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課程相關案例或項目等作為起點,要求學生對案例或項目中的相關問題自行進行線上調研,線下匯報調研方法與結果;亦可提供相關網絡課程,引導學生根據調研結果對不同網絡課程進行對比,并依據自身目的進行選擇學習。

5.多平臺聯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探索

依據前文所述,在對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需要班級、社區甚至社會協同進行構建以達到培養目標。在混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選擇多平臺教學,增強師生、生生之間實時互動,實現班級、社區以及企業之間的聯動,拓寬學生眼界、培養學生開放與包容的心態。

結  語

在混合式教學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應當充分發揮并融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做到線上線下教學互補。線上教學融入線下教學對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是一個契機,更是一項挑戰,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融入線上線下教學過程,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設計以及互聯網資源的運用等方面不斷革新教學手段,在混合教學模式背景下探索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與精神的有效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HOFFMAN J. 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J].Learning Circuits,2001,3(1):23-27.

[2]李博雅.SPOC混合學習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D].開封:河南大學,2018.

[3]杜淑娟.混合式教學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2(5):163-164.

[4]田世生,傅鋼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7):7-11.

[5]周建武,武宏志.批判性思維教程-邏輯推理與論證[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

[6]鐘啟泉.批判性思維:概念界定與教學方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3-16.

[7]于勇,高珊.美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模式及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17(4):61-68.

[8]張倩葦,張敏,楊春霞.高校教師混合式教學準備度現狀、挑戰與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1):46-53.

(武曉:西安歐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