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心理測量學5E教學模式實踐探究
——以智力測驗為例
作者:梁 偉 姚 偉 肖 婷 黃 鵬 毋 琳 王玲玲 林鑫鑫 闞利勛 李翊君
發布時間:2022-11-29 11:12:4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方法之一,而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則依賴于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本文在梳理心理學專業方法類學科(心理測量學)的學科素養時,輔以適合的教學模式(5E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地,探索出一條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際路徑,真正實現了方法類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關鍵詞]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 5E教學模式 心理測量學
引 言
核心素養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高度關注,而核心素養的落地需要通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去實現。當前,5E教學模式較為完美地匹配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因此,探索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5E模式教學實踐非常必要。
核心素養的內涵
國外對核心素養的表述為Key Competencies(Key Competences),國內翻譯成核心素養。而關于核心素養的概念卻比較混沌,學界沒有很好地進行整合。因此,唐智松等人在漢語言規律、語言習慣的基礎上對核心素養的本質屬性、外延表述與聚焦對象加以解釋,厘清了核心素養是聚焦學生的學力(學習能力),使學生可以在教育中獲得具備社會所需要的、較為穩定的、可受用終身的成體系的素養與能力。
1.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多種重要能力的綜合
林崇德團隊在“立德樹人”的牽引下認為,中國學生應該在教育中逐步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并基于此召開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全面公布了包括三大領域六種素養十八個要點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大領域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與社會參與;六種要素包含在三個領域之下,十八個要點隸屬在六種要素里,包括文化基礎的人文底蘊(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與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索);自主發展的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與健康生活(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會參與的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與創新實踐(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
雖然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聚焦的是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核心”全面化,但從具體內容來看,其核心仍是“學力”,并貫穿于核心素養的三領域、六要素、十八要點,而要將核心素養落地,就必須借助專業與學科來進行。
2.心理學專業的核心素養是學生職業發展的必備元素
作為核心素養的落腳,各個專業基于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挖掘了本專業的核心素養。專業是大學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也是職業分化的基礎。關于專業素養的研究和探索對于加強專業建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核心素養培養上各有不同,而相同專業的專業素養也會因為學生個人日后的職業需求不同而各有側重。焦嵐等人將心理學專業的核心素養劃分為五大最核心的能力:專業學習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專業創新能力與專業服務能力。五種能力分別對應基本素養、理論素養、實踐素養、研究素養與綜合素養,這五項能力的組合是學好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而每一項能力拆分開也是心理學專業學生日后工作時所側重的基礎。
專業學習能力是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基礎,在概念理念、知識體系、思維方式等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對專業清晰的認知,在引發興趣、獲得問題解決能力等環節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專業學習能力也是學生今后繼續學習本專業的基礎。專業基礎能力則是在學習知識、獲得學習能力過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包含從理論知識、方法派系到實驗設計、研究報告形成自我內化的知識體系。專業應用能力則重在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外化至各項活動中,如心理科普、心理課程、心理培訓、心理調適甚至更專業的心理咨詢等領域。專業創新能力是集發現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與得出結論于一體的批判、研究能力,是研究的基礎。專業服務能力則是提升健康素質的基礎,一方面是指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使其能從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樂觀態度、抵抗挫折、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與積極交往等方面全面健全自身人格;另一方面是指學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社區、家庭、企事業單位等社會領域。
能力的獲得與知識的學習分不開,因此培養心理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從知識教授過程中去進行,而這個過程離不開學科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的支撐。
3.《心理測量學》的核心素養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心理測量學》是心理學學科的方法類課程,是學習心理學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這一方法類課程的綜合性很強,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性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這類課程對學生來講難學、對教師來講難教。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心理測量學》教學帶來了新的解讀。
《心理測量學》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吳賢華通過對相關課程的教改文章進行分析,厘清了《心理測量學》的六大學科核心素養:實踐調查素養、科研創新素養、統計分析素養、測驗使用素養、合作學習素養、信息檢索素養。其中,科研創新素養歸屬于自主發展核心素養;信息檢索素養、測驗使用素養、統計分析素養歸屬于文化修養核心素養;實踐素養調查、合作學習素養歸屬于社會參與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在學科中具體化的表現,也充分體現了興趣、學習與實踐在《心理測量學》中的重要作用。
5E教學模式下師生行為特征分析
《心理測量學》是綜合性很強的方法類課程,包含了興趣培養、知識學習、實踐操作、評估反饋、合作創新等內容,需要通過不同傳統教學模式,將其糅合、凝練在一門課甚至一堂課當中,而5E教學模式較為完美地契合了這一點。5E教學模式共分五步,分別是吸引、探究、解釋、遷移和評價。
1.吸引(engagement)——起始環節
為吸引學生對學習任務產生興趣,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5E教學模式強調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中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引起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建構知識的興趣。其中,教師需要增設情境,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興趣,為進入探究環節打下基礎。
2.探究(exploration)——中心環節
教師可以根據上一環節產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在這一階段,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必需的學習材料,如果是實驗探究,還應提供實驗儀器、實驗材料、背景知識等,這與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很相似。在學生探究之前,教師先預設學生在探究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準備好相應的“支架”。這就需要教師對知識內容、學生學情、學生個體特點等進行全面掌握與客觀分析。
3.解釋(explanation)——關鍵環節
這一階段應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對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展示及分析方面,給他們提供一個能展示概念理解、技能掌握或方法運用的機會,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理解闡述對概念的認知。這一階段也為教師提供了直接介紹概念、過程或方法的機會,教師應借助課程目標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概念,這也是厘清知識體系、概念方法的最佳階段。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是主導者,更注重知識的科學性、嚴謹性、拓展性與前沿性,學生可根據自己探索的結果重塑知識框架,對知識進行更深更廣的理解。
4.遷移(elaboration)——應用環節
在教師的引導下繼續發展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技巧,擴充概念的基本內涵,并與其他已有概念建立某種聯系,同時嘗試用新的概念解釋新的情境或新的問題。通過實踐練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或拓展對概念的理解,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技能。遷移是學生將知識加以運用的環節,不僅是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還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適當的問題情境與實踐測驗,而學生則應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完成實踐任務。
5.評價(evaluation)——反饋環節
在這一階段,教師和學生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評價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如果用正式的方法評價,教師可以采用紙筆測驗和表現性任務等形式;如果采用非正式評價,則可以在整個教學過程的任何時候進行。總之,評價的目的在于確保學生保持正確的活動方向,或鼓勵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同時,評價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評估自己教學過程和效果的機會。評價可以是學生實踐結果的反饋,也可以是學生所學知識效果的反饋,還可以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反饋。這一過程需要教師隨時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并注重學生的反饋(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程度),從而給出較為完善的評價。而學生則要積極參與及配合,勇于表現自己。
5E教學模式在《心理測量學》中的應用
1.課程設置
5E教學模式不僅是某堂課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對課程設置產生積極影響。教師可利用課程緒論拋出測量學解決的實際問題來吸引學生對整門課程產生興趣,為后面教學打下基礎,為學科核心素養樣培養提供良好的開端。然后,利用實踐課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以體現方法類課程的工具性作用。再利用理論課程進行探究與解釋,培養學生專業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與文化涵養,體現方法類課程的人文性。最后,利用考試課時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進行全面合理的反饋。
在《心理測量學》課程中,為了更好地用5E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空軍軍醫大學將此課程設置為40個學時,其中36個學時為教學學時,4個學時為評價學時。在36個教學學時中,12個學時為實踐學時,占總教學學時的三分之一,包含測驗的應用、智力測驗、人格測驗、臨床測驗、其他測驗,以及Excel與Spss的應用等內容(探究與遷移環節);剩余學時為理論學時,占總教學學時的三分之二,包含心理測量概論(吸引環節)、測量信度與效度、常模參照測驗、標準參照測驗、項目分析、等值測驗、量表的編排與設計、結構化訪談等內容(探究與解釋環節)。在4個評價學時中,2個學時為匯報考試,2個學時為筆試考試(評價環節),匯報內容為選題、量表的編制或選用、施測、數據分析、結果與結論。
圖1 《心理測量學》教學內容與學科核心素養、
5E教學模式的匹配
2.教學設計——以“智力測驗”為例
課程組不僅在《心理測量學》課程上進行了5E模式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也采用了5E教學模式,以“智力測驗”實踐課為例,具體設計如下表所示。
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嚴格按照5E教學模式進行,沒有隨意調換順序,保持教學模式的完整性。在吸引環節,教師先舉例愛因斯坦的大腦、《海洋天堂》里的自閉癥兒童等,引導學生思考他們的智力是否真的有區別,和生物上的大腦是否相關?并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戲(魔方、七巧板等),讓學生思考、討論關于智力的測量及其標準化的問題,從而引出智力測驗,使學生對智力測驗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為后續教學提供契機。在探究環節,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智力測驗軟件、工具、操作手冊等“支架”下發,并將問題羅列在幻燈片上,如“瑞文智力測驗和韋氏智力測驗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測量目的和內容是什么?怎樣理解計分方法與結果解釋?智力商數是如何選擇的?”等,讓學生以問題為線索用“支架”進行探索,完成自學和合作學習的部分。韋氏智力測驗在體驗時只能一對一(即一個主試+一個被試)合作進行,因此,在探究環節學生是在個體+團體的形式中進行,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解釋環節是基于探究環節展開的,教師要澄清學生探究時發現的各種問題,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學生在探究中回答的問題需要在解釋環節中進行展示,教師應在學生的回答中肯定正確內容、否定偏差內容、總結相應的知識點并引出學術前沿(學術論文)與現實應用等。本節課主要從瑞文圖形推理測驗與韋氏成人智力測驗的對比入手,將先前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測驗的知識進行對應、融合,再拓展考夫曼兒童評估測驗、軍隊團體智力測驗等多種智力測驗,這是學生獲取知識,加深理解并內化知識的過程。在遷移環節則重新設計情境,將之前環節的知識點融入情境中,由學生自己體驗并嘗試解決問題。本節課根據瑞文圖形智力測驗(聯合型)在大學生中出現的天花板效應,使用瑞文圖形智力測驗(高級型),讓學生進行團測、計算分值、換算IQ分數、解釋結果,并思考其與瑞文圖形智力測驗(聯合型)的區別等問題,促使學生學會知識遷移和智力測驗的操作。評價環節則體現在實踐環節與討論環節中,每一次的智力測驗實踐均有一個IQ值和常模反饋學生在幾個智力方面的表現;每次討論均有學生展示、教師點評與總結,可以反饋學生的知識探索與掌握程度;學生完成課后思考題后,教師也會及時做出反饋。五個環節共同為《心理測量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提供了相應途徑。
結 語
《心理測量學》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化,是以專業為突破點,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所必需的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因此,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的必備環節,而這一環節需要通過各種路徑共同實施與優化。
5E教學模式較為完美地匹配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并暗藏著多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各科教師可以考慮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5E教學模式不僅能應用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應用在課程設計中,甚至能應用在專業設計中。教師可通過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活力,將知識灌輸變為知識探索+能力的鍛煉,以實現核心素養培養。5E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和獲得感,使其在學習和探索過程中得到成長,并學習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陳蓓.基于知識圖譜分析的核心素養研究綜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11):1-11.
[2]唐智松,徐竹君,楊士連.“核心素養”概念的混沌與厘定[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8):106-113.
[3]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
[4]田中義隆.21世紀型能力與各國的教育實踐[M].東京:明石書店,2015:17-21,23,22-25.
[5]林崇德.構建中國化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6-73.
[6]焦嵐,徐秋艷,張寶歌,張林.大學生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及發展路徑——以心理學專業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43(1):53-59.
[7]龐愛蓮.研究方法類課程教學模式探索——以“心理學研究方法”課程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6):58-59.
[8]吳賢華.心理測量學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的內容分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7(2):96-100.
[9]張敬南,彭輝,張強.基于5E教學模式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報,2020,42(2):13-15+55.
[10]周維斌,王丹.5E教學模式在Python程序語言教學中的探索[J].科技視界,2021(22):44-45.
(梁偉、黃鵬、毋琳、王玲玲、林鑫鑫、闞利勛、李翊君:空軍軍醫大學軍事醫學心理學系;姚偉:空軍軍醫大學教學考評中心;肖婷:空軍軍醫大學教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