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作者:馮 東
發布時間:2022-11-29 11:10:05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進入新型發展期,對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更高要求。英語是高等院校基礎性課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應將英語技能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水平。文章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進行簡要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二者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有機融合的基本路徑,以期能為提升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水平發揮應有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英語 思政教育 融合路徑
課題:本文系2022年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2JYB35)。
引 言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在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合理地融入各門課程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從而實現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方位培養。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發展和移動終端在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應用水平不斷提升,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同時也給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概述
1.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
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是英語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指在英語課程教學活動中,將高校育人內容、要求、原則等納入英語課程知識建構體系之中,在實現學生英語語言知識能力成長與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理解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明、文化等,以培養更多滿足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高層次英語人才。英語課程思政具有英語專業特色,是貫穿于課程教學整個過程的體系內容。
2.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活動本身就是知識培養與學生價值觀培養的有機結合。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培養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單純依靠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已無法滿足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高校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編寫多是以英語文本為基礎的,價值觀整體上必然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英語課程教學是培養具有英語應用及交際等能力的人才,在教學活動中強化對學生思想層面的引導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英語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地強化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以確保學生在對外交往活動中保持正確的認知。
3.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原則
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教學中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而言,英語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必須要堅持對應的原則:一是要堅持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原則,在核心素養體系中,不僅明確了知識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以此為基本導向,能夠確保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方向的正確性。二是要堅持以英語課程本身的學科屬性為導向,在培養目標中強化道德維度的融入,進而形成獨特的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三是要強化學校辦學特色指引作用,遵從學校整體辦學方向要求,構建極具本校特色的校本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內容,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支撐。
高校英語與思政教育融合面臨的問題
1.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思政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學生個體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是顯性存在的。但是由于傳統思政教育內容較為單一、教育方法僵化,導致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政教育存在抵觸心理,且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進而造成整體教育實效欠佳。近些年來,高校不斷對思政教育進行改革,積極優化思政教育體系,尤其是課程思政的實施,在某些方面改變了思政教育的現狀,但是就整體而言,高校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還存在較大的困難,在學生思政教育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2.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銜接不緊
課程思政要落實到位,首先是思政教育內容與課程教育一定要深度融合,也就是能夠在課程知識教育的各個環節,都能很好地體現出思政教育的基本內涵。但是在當前的高校英語課程教學中,思政教育融入的模式通常是比較僵硬的,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沒有能夠很好地遵從教育規律,只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思政教育語言應用于課堂教學。甚至某些思政教育內容的組織與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缺乏有機聯系,只是在形式上聯系在了一起,根本無法體現出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
3.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課程思政建設水平的提升,是需要從教學形式方面進行改變的。傳統思政教育主要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教師則困擾于教學成效的不顯著。在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育體系中,同樣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教師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灌輸式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形式方面還依然是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部分教師在教學形式改革中,雖然能夠采用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形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無法實現思政教育內容的有機融合,學生也不積極主動探究思政學習內容。
4.教師課程思政組織能力有待提升
英語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要求教師具有高水平的融合能力及教學組織能力,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實現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但是在當前的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活動中,英語課程教師在思政教育組織能力方面明顯欠缺,而專業思政教育教師又無法把握英語課程教學的注意事項,再加上如果兩個學科相互交流不多,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必將難以得到大的提升。而且部分英語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認識不足,僅是將專業知識教學作為自己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不愿意將傳統文化等內容融合到英語課程教學體系之中,因而無法有效發揮英語課程思政的導向作用。
高校英語與思政教育融合基本路徑
1.明確融合目標
在高校英語教學活動中,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將知識內容聯系在一起,而是要在更深層次上實現整體教學模式的變革。要真正確保整體教學模式變革成效,就必須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也就是能夠形成綜合性的目標體系。在教學改革中,目標體系應當涵蓋如下三個基本層面:一是知識傳授目標,也就是基于英語語篇教學內容的關鍵詞匯和內涵表達,以實現思政語境下的語言教學目標。二是構建學生能力培養目標,包括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及綜合文化素養,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意識。三是強化課程思政價值引領作用,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并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在深刻明確融合目標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夠以此為導向,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革新,并為高校英語與思政教育的整體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礎。
2.革新教學內容
革新教學內容是實現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關鍵環節,是教師在整體融合組織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教學內容的革新,可以根據教材模塊進行設計,也可以根據英語教學基本形式分類進行。以基本形式分類進行革新,就是分別在聽力訓練、口語訓練、閱讀訓練及書面表達等方面,融合不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聽力訓練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準備一些思政教育材料,如可以將代表中國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詞匯和語句融入聽力內容之中,以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在進行口語訓練時,可以將時事政治與新聞熱點等思政元素融合于訓練內容,引導學生針對話題進行討論,從而達到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由教師和學生同時進行閱讀材料的篩選,在提升課程思政教學實效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為教學模式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作文與翻譯兩種書面表達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實際表達效果的評價,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引導,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3.創新教學模式
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既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機遇,同時也對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帶來挑戰。在新型教學模式改革中,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為基本導向。在此基礎上依托MOOC平臺、微課、翻轉式課堂、小組討論等多種新型模式,搭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應當全面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就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契機,明確課程思政目標,為學生準備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在完成知識學習內容的同時提升素養。
4.提升教師素養
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執行教學任務的主體,對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具有直接性影響。針對當前英語教師思政素養難以滿足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的現實,需要學校做好如下方面工作:首先是提升英語課程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確保教師本身愿意積極主動地將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愿意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不斷深化。其次是在英語課程教師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提供機會使英語課程教師與思政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利用微信群、釘釘群等工作平臺,提出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問題,由思政教師進行解析指導,以確保課程思政建設方向的正確性。最后是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要確保教學理論指導作用能夠真正轉化為實踐行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能夠做好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應用方面的改革,還能以自身行動為學生做出表率,同時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以持續提升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實效。
5.優化評價體系
優化英語教學整體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基本導向。在傳統評價體系中,主要是以學生的測試成績為基本評定標準,這種評價模式僅能夠體現出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無法有效體現出學生的實踐能力,更無法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進行評價。因此,在教學體系組織中,還應當構建過程性評價體系和全面性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體系是指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日常練習和測試情況進行實時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過程性分析,對練習和測試結果起伏較大的學生,教師應當及時了解實際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全面性評價體系則是在學生日常學習中,構建學生自評、互評模式,不僅要實現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評價,還要實現對學生思維模式、實踐能力和個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評價,以更好地實現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結 語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強化自己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建設等重要性的認識。在全面提升個人思政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整體改革,促進英語課程思政整體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林綠.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有效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8):100-102.
[2]徐錦芬.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素材的思政內容建設研究[J].外語界,2021(2):18-24.
[3]畢秀.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2):254-256.
[4]陳芳.淺析高校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8):101-103.
[5]王蓓.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7):208-210.
(馮東: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