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文化資源 創設成長環境
作者:周海林
發布時間:2022-11-23 16:04:29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良好的環境大多是教師創設的。在傳統的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幼兒教師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的,這個過程是教師將自己的認知進行幼兒化處理的過程,也是將復雜事物變簡單的過程,加上幼兒喜歡的一些形狀與顏色,就構成了幼兒成長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幼兒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大,一些現成的器材成為幼兒園大型活動場所或室內區角游戲的主角,相對于原來的游戲器材而言,這些器材的游戲功能大大增強了,顏色也鮮艷了,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筆者發現當這些器材成為幼兒成長環境中的主體時,有一種“營養”被忽視了,那就是幼兒所在地的本土文化。教師如果在幼兒成長階段忽視了本土文化,那實際上就是忽視了幼兒成長的“根”,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本土文化并非傳統文化,它是本土獨創的一種文化形式,它是傳統文化進行整合發展的一種文化形式。本土文化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本土地理、本土自然、民間藝術、民風民俗、本土歷史及生產生活經驗等。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結合園本課程創設特色鮮明的教育環境,可以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以增加幼兒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增強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幼兒的愛國之情,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那么,教師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如何才能把“根”留住呢?筆者認為,突破口之一就是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只要幼兒成長環境中有豐富的本土文化,它就會被幼兒所吸收。對于幼兒教師而言,尋找本土文化資源,并將其開發為適合幼兒成長需要的環境資源,是一項挑戰性極大的任務,也是幼兒教師必須認真完成的任務。
一、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思考
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雖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筆者在梳理相關論文時發現,其實大多數同行都是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的,這種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容易讓幼兒教師陷入盲目與想當然中,可能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環境并不符合幼兒的成長需要。當教師堆砌起來的本土文化資源與幼兒成長出現偏差時,前者顯然無法起到促進后者的作用。同時,也容易使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究走入誤區。因此,在積極實踐之前,幼兒教師要進行深入的理論學習與思考。相關研究表明: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特色幼兒園環境,對于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豐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內容和形式,突出幼兒園辦學特色,促進教師、家長、幼兒與環境的多項互動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研究結果雖然樸素,但卻凸顯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幾個關鍵要素,具體闡述如下:
1.能夠激發幼兒的情感
心理學家戈爾曼說過:“情感決定著我們潛能的發展程度,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成就。”這句話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情感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情感也在不斷豐富。大量研究表明,幼兒的情感發展與環境密切相關,如果一個幼兒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他的情感就是積極向上的。具有本土文化氣息的環境,對于幼兒來說有一種親切感,能夠促進幼兒的情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2.能夠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認知發展就是心智的成長。很多時候,教師認為幼兒的認知發展是與文化知識學習聯系在一起的,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幼兒對環境事物進行觀察與思考更容易促進認知發展,如果幼兒在環境中能夠感受到本土文化氣息,那么他們的認知發展就會更加快速。換句話來說,本土文化資源與幼兒認知之間差距越小,越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越容易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3.能夠促使教師、家長、幼兒與環境之間進行互動
幼兒只有與環境資源積極互動,這些資源才能夠真正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這個互動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教師所起的作用就是促進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并在此過程中向家長借力,當所有力量都指向促進幼兒發展時,本土文化資源所創設的幼兒園環境就能夠成為幼兒成長的催化劑。
二、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探索
在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時,幼兒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本土文化資源,探究所創設的幼兒園環境與幼兒成長之間的聯系點。筆者認為,幼兒教師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將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的幼兒園環境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幫助;二是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讓幼兒從中學習本土文化知識,從而樹立熱愛家鄉的意識。下面分別說明:
途徑一,幼兒對環境的感知通常不是自然發生的,相較而言,主題活動更容易讓幼兒對環境形成感知。一般幼兒園都有比較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幼兒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本土文化資源設計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設計主題活動時,需要關注的就是這些本土文化資源的價值,要讓幼兒有親切感,一旦幼兒有了親切感,他們就會對這些原本出現在生活中,但卻并不在意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的產生一方面意味著幼兒對本土文化資源開始關注了,這實際上就是本土文化的滲透過程;另一方面也說明主題活動可以引領幼兒對某一類事物持續關注,比如家鄉的特產、美食、風俗等都可以成為豐富幼兒園環境的本土文化資源。在相應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可以先了解這些本土文化資源,再對其進行加工,最終形成記憶,留在腦海中,這個認知與情感共同發展的過程自然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途徑二,在傳統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幼兒教師是主角,現在教師則可以讓幼兒擔任創設者,讓幼兒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這是一個發揮幼兒主動性,增加幼兒與本土文化資源密切聯系的有效途徑。比如上面提到的將本土文化資源與主題活動相結合,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尋找活動主題。在實踐過程中,幼兒一開始會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中的主角,這個時候教師不要一味否定,可以順勢利導,讓幼兒的興趣發生遷移,讓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對象與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幼兒的注意力就會從動漫人物向本土文化資源遷移。一旦遷移發生,就意味著幼兒成為了環境創設的主角,當幼兒有了主人翁意識,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地加工這些本土文化資源,從而使其成為自身成長的動力。
除此之外,幼兒每日生活的教室環境也是本土文化資源發揮作用的場所。有同行提出,營造班級自然氣息的策略可以凸顯幼兒園辦園特色,可以為幼兒創建更為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自然氣息實際上就是具有本土文化資源意味的環境,遵循上述思路,教師可以將幼兒每日生活的教室環境裝扮成為本土文化資源豐富的幼兒園環境,使其成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
三、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實踐
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從初步探索到熟練掌握的過程,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要瞄準幼兒健康成長這個目標
只有瞄準了幼兒健康成長這個目標,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才有人本意義,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目標不能發生偏離,尤其不能為了迎合成年人的需要將本土文化資源作為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點綴,那種有形而無神的努力往往是白費的。
2.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教師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強調一個巧字,這個巧既指尋找本土文化資源時的成本不能過高,又指創設幼兒園情境時要恰到好處。正如有同行所說的那樣,教師要巧用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優美的本土幼兒園環境。
總之,幼兒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本土資源的價值,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其實,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追求的就是環境與人的有效整合,當前者能夠促進后者成長的時候,幼兒教師所做的努力就是有意義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市長江路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