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不同領域中的運用創新
作者:烏小黑
發布時間:2022-11-21 16:22:13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教育技術作為現代教學的輔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枯燥、難理解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生動、富有趣味性的知識,可以有效優化數學課堂。伴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更新換代和逐步深入,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育技術在運用的方式方法上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如何提升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不同領域中的運用創新,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極為重要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不同領域中的運用
(一)數與代數領域
數與代數是小學數學階段的基礎,學生通過對“數與運算”和“數量關系”主題內容層層遞進的學習,構成了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對于學生來說,數與代數的學習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難度也是逐步提升的,很多學生認為數與代數枯燥乏味、難度較大。因此教師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這一模塊的學習,我們可以運用教育技術增設口算、筆算知識點,加入圖片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也可以結合教育技術加入畫線段圖的方式,讓學生直觀理解應用題的含義。例如,在加減法的計算教學中,教師利用課件直觀呈現各種信息,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各種圖形(點子圖、數軸、表格)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口訣的推導;在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大量使用面積模型圖作為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又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智慧課堂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展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別計算出白色、藍色瓷磚各多少塊,最后求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別計算出左面、前面瓷磚各多少塊,然后求和。兩種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通過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指導學生經歷尋找規律、描述規律、應用規律、發展規律的靜態到動態過程。在練習時,可以通過智慧課堂客戶端記錄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與成績,學生提交練習后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的成績和所用時間,同時還能看到其他同學的情況。信息技術的及時反饋功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參考,不僅讓教師了解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圖形與幾何領域
在圖形與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此領域本身就有直觀性的特點,但是小學生對空間觀念的理解存在困難。在此領域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把視覺、聽覺、感覺等相互結合,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看一看二”一課時,教師采用先進的3D技術,虛擬現實空間,直觀呈現出各種模型,不僅使教學輔助課件有了極佳的視覺觀賞性,而且在鼠標的控制下,這些物體可以任意變換形狀、大小、位置,從而幫助學生觀察、比較,使其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學生通過看到的形狀,會準確判斷出觀察者的位置,樹立了正確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領域
小學階段的統計與概率內容包括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教師在教學這些知識時,可以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教育信息技術的基礎平臺。其中,很多功效都是教師教學上所經常用到的。比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上冊“統計圖的選擇”時,對于統計圖、統計表的制作來說,在課堂操作中顯得既費時又費力,學生也會覺得難度較高,有畏難情緒。此時,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應用中的一些特殊效果,如拉幕、探照燈、拍照(還有一些功能按鈕顯示、隱藏)等,將統計圖、統計表的制作過程通過白板予以演示,讓學生學會制作,幫助他們區分出不同統計圖、統計表的特征,讓學生直觀感受統計表中數據的變化。在繪制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白板的這些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進行應用,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四)綜合與實踐領域
在綜合與實踐領域中,主要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習板塊,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全方位、全方面得到發展。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設計秋游方案”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合理分工,在小組成員完成設計后展示交流自己小組內的實踐報告,教師將教育技術融入小組成員活動的展示階段,通過“優學派投屏”等功能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提出建議,然后反思在設計秋游方案中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通過網絡投票功能評選優秀方案。我們還可以利用教育技術進行互動評價,節約時間,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二、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創新
(一)制作和使用創新
1.避免制作和使用過于復雜
如果想要將教育技術更好地融入和展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就要掌握好教育技術的設計和運用環節。前期的制作是有難度的,具有挑戰性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鉆研和嘗試,除了研究教材教法以外,教師還需花費時間去學習如何制作,后期還要兼顧畫面美觀、文字清晰、結構合理等,因為制作復雜,有時教師往往會過于注重課件的設計而忽視教材的教法。因此,將教育技術進行簡化操作和創新,能讓教師更易于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流程。
2.制作形式主義
教育技術前期制作是非常重要的,除去制作上的困難,還會出現制作不當,在設計中出現形式主義。如最基礎的多媒體課件,有些教師沒有透徹理解教材、鉆研教學內容,一味地將課本內容不加斟酌、修改而照搬于課件上,或在設計上只追求模板、顏色、裝飾等,導致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反而沒有關注到知識點本身。這就導致教育技術在制作中過于追求外在,而非內在核心、重難點的設計,有喧賓奪主之意。
3.使用形式主義
越來越多的學校提倡教育技術運用于課堂,鼓勵教師去學習和運用,對于教師來說,它很適合于上課使用,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將難以講透的知識點通過直觀形象展現出來;對于學生來說,學生喜歡新奇的事物,方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正是因為這兩個方面,教師會在使用時出現依賴性、形式性,一是按照學校的要求不得不使用教育技術貫穿于課堂,二是減輕備課任務,講知識點直接借助教育技術呈現在學生面前,沒能發揮教育技術的優勢和特性。
(二)傳統教學和現代技術的綜合創新
傳統教學中,教師依靠教材與黑板來完成課堂教學,而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借助教育技術便能輕松完成課堂教學。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可以相互借鑒,融會貫通——傳統教育可以為現代教育技術奠定基礎,現代技術也可以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拓展與升華。現代技術更能突出形象的鮮明,被大多數學生所認可和接受,而傳統教學模式中,適當的應用教育技術可以突出重點,進而加深學生的記憶。
在傳統教學中,首先教師只能通過自己的方法或是備課時制作的教具來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制作教具,而復雜的教具則需要更多時間;其次教師在板書時,寫板書和擦板書也需要花費時間,粉筆灰對教師和學生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影響。而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制作和使用的復雜、學生和教師的依賴性,都對其產生影響。但若是將傳統和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即解決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又解決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問題,兩者互補,能充分發揮其優勢部分,對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有效結合多種技術的運用再創新
教育技術能夠為教學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那么教育技術的種類也多種多樣,在各學校已經全面推廣使用多媒體課件,這是被大家所熟知和廣泛運用的一種技術手段。除此之外,在多媒體課件之前出現過投影儀的使用,在多媒體課件推廣的過程中,也逐步推出電子白板,教師可以直接用專用筆在電子白板上板書,運用電子白板中的工具可以直接將顏色替換、制作圖形、一鍵擦除等,代替了傳統粉筆板書所帶來的弊端。無論是多媒體課件和投影儀還是電子白板,這些都屬于現代教育技術,三者各有利弊,若分開使用,在切換的過程中可能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也會增加使用難度和復雜度,但若是將這三種技術融合為一體(如一鍵切換),為課堂教學所用,如此便實現了教育現代化中教育技術的地位與作用。
教育技術的融入,為小學數學課堂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教師既要抓住優勢為小學數學課堂提供便利和幫助,也要發現教育技術在運用時所帶來的問題,進而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基于此,小學數學課堂中教育技術的融入該如何合理運用和技術創新,已成為一個全面的、綜合的,需要共同探討的話題。教育技術的運用必須科學合理,在運用中發現問題,不斷改良,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科學性,進而推動教育技術的創新力,讓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發揮最大效應。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陳倉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