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柏飛耀。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新華網昆明11月12日電(范芳鈺 趙普凡)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小伙柏飛耀的手中,一個個精致復雜的金屬工藝擺件不到一天,就能經過電腦制圖建模、機械加工等多種方式制作而成。

柏飛耀在制作零件。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對畢業于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柏飛耀而言,“只要有設備、有技術,從設計畫圖到加工組裝,任何產品的零部件,任何我想要的東西,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制造出來,這很有成就感。”

柏飛耀操作完機械的雙手。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柏飛耀行走在田間。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也正因如此,1998年出生的柏飛耀,在大學實習期時就堅定選擇從事自己熱愛的機械行業。

柏飛耀把工廠建在家里。新華網 趙普凡 攝

2018年,柏飛耀放棄實習機會回到通海,在政策的扶持下,他用存款和貸款開始創業,成立飛耀機械廠,并把工廠建在自己家,在2019年2月購置三臺二手的數控機床與其它幾臺輔助新設備,2022年購入四軸新機和五軸轉臺,形成更加完善的加工體系。

航拍云南通海田園。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云南省通海縣以農業種植為主,是云南省主要蔬菜集散地之一,也是我國“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的重要基地。因地制宜,柏飛耀工廠的經營范圍以農業機械為主,同時加工生產礦山和機床的設備配件。

柏飛耀在畫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但許多人并不認可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柏飛耀說,這很正常,因為客戶需要加工制造的材料都很昂貴,一旦失誤,不僅要賠付高昂的材料金額,還會耽誤客戶時間。

柏飛耀操控數控設備。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為了能盡快進入市場,柏飛耀自費去省外進修學習先進技術和知識,不斷鉆研。起步初期,他不和客戶談價格,“對方說多少錢就多少錢,貼錢都接,主要是讓顧客看到年輕人也有技術和創新,想要得到市場和客戶的認可。”

柏飛耀(右)和同事在討論研究產品。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根據柏飛耀初步統計,這幾年,他和同事加工了兩萬件左右大大小小的產品,訂單量開始增加了。

柏飛耀(右)和同事在討論研究產品。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柏飛耀在加工零件。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據我自身了解,90后年輕人實際投資從事這個產業的,通海縣目前只有我一個。”柏飛耀說,相較于老一輩的加工處理方式,他們年輕人如今更注重智能化手段,比如掌握數控編程、數控操作等技能,縮短產品加工周期,簡化加工工藝,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產品批量生產的質量,提升機床操作時的安全性。

柏飛耀操作數控設備。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數控設備都有工藝流程,不是把一個生產工藝流程運用到許多產品上,而是有針對性地對每個產品安排生產工藝流程。”柏飛耀說。

柏飛耀制作的工藝品(拼圖照片)。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平時有空的時候,柏飛耀會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工藝品,比如煙灰缸、擺件……一方面提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人來了解他所從事的工作,加強交流合作。

柏飛耀在制作機械產品。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機械制造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行業。”柏飛耀認為,這個行業每年都在進行著一次小的革新,作為年輕一輩,每一次革新就意味著他們要進行一次學習,只有不斷地跟著時代的腳步前進,才不會被淘汰。(完)

柏飛耀制作機械產品。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柏飛耀制作機械產品。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運轉中的機械設備。(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