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一切學習都是有目的和追求的,完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無意義的,也是不存在的。學習的具體目標是開闊視野、豐富閱歷、增長才能,終極目標是提高修養、提升品位,使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創造生活,進而使人生更有意義、更具價值。同時,學習也是階段性的,需要循序漸進,遵守一定的規律。但現在部分學生和家長過于追求學習的近期目標,即中、高考取得好成績,上個好大學。學體育是為了借特長生的身份升高中、上大學。音樂、美術的等級成為了自主招生的籌碼。參加奧數、物、化、生是為了高校強基計劃做準備。部分學生家長忽視學習的長遠目標,為實現近期目標,違背規律,急功近利,甚至無限制地壓榨孩子的基本生活時間,給學生及社會帶來了嚴重后果。

以上情況最早源于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考試制度。由于能進入高一級學校受教育的機會有限,國家不得不采取選拔淘汰制度。后來,一些別有用心的機構利用家長的焦慮心理,鼓吹“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加劇競爭。學習本是需要傾其一生的慢跑,如今卻變成了爭分奪秒、你死我活的百米短跑。家長和學生都只顧眼前利益,學習成了考試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成了許多學校的“勵志”標語。家長、學校、社會都如同乘上一列下不去的快速戰車,迷失方向,不知所往。

據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統計,2020年全國高職以上錄取率已達90%以上,而本科已達52%左右。中國已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進程,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家長大可不必過分焦慮。教育是讓人通過學習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健康地發展,不可能把不同的學生,塑造成同一種樣子??茖W的教育應當使得每個人成長為更好的、更活潑的、更有個性的自己,讓每個人創造出不同的未來。好的教育不是要把木匠培養成科學家,而是要讓木匠成為水平出眾的木匠,醫生成為妙手回春的醫生,讓人人都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活著的尊嚴。同時,也享受自己作為人的價值。部分不看學生天分,不管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壓榨”孩子的家長,注定要碰得頭破血流,最后雞飛蛋打,血本無歸。

20221114151408884-46-f5100.jpg

學習是有規律的,講究“張弛有度,勞逸結合”。違背教育規律,無限度壓榨孩子的休息時間,拔苗助長,只會事與愿違,適得其反。

遏制學習中的極端功利主義,遏制“學習就是為了考試”這趟風馳電掣的“瘋狂列車”。讓學習有更多寬松、自由的空間,讓興趣滋養愛好、讓愛好創造靈感、讓靈感點亮生活、讓學生因為學習而幸福充實,進而明白人生的責任與意義。讓每個學生的童年充滿陽光,在汗水的揮灑中、在藝術的熏陶中自由成長,星光燦爛。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大荔縣城郊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