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課賽證”一體化背景下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如何優化升級?
作者:史 歌 高 琳
發布時間:2022-11-14 14:57:0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源于崗位,課程開發路徑從崗位調研開始,但課程開發完全聚焦崗位,就有可能將職業教育變為企業的崗前培訓。教學應當是育人的過程,學校要關注就業,更要關懷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課程是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和終點,如果忽略了崗位、競賽、證書而獨立設置,會造成內容邊界不清。技能競賽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但過于聚焦競賽就會出現為賽而賽的情況,唯“證書論”并不一定適應崗位的需求。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從系統視角來看,有機協調、梳理“崗課賽證”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一體化系統設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崗課賽證”一體化對優化升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要求
“崗課賽證”一體化要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升級方向應以崗位作為模塊課程開發原點和教學指向,以競賽作為課程項目化教學組織載體和形式,以證書作為課程建設依據和標準,引入企業最新的崗位需求、競賽規程和職業標準,以模塊化重構重組推進教學內容的解構與重構,實現課程升級與技術迭代的高度耦合和正相關,崗位、課程、競賽、證書四要素相互支撐,有效提升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深度和效度。
二、“崗課賽證”一體化下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升級工作
人才培養方案體現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要求,“崗課賽證”一體化要找準“落點”,向著實施層面轉化,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主要環節落到實處,發揮育人的實效和功能。
崗位引領,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職業崗位是以職業形式實施育人過程的邏輯起點。首先,崗位需求決定專業設置定位和方向。專業滿足了產業鏈和人才鏈需求,就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從結構到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提升專業的產業服務功能。其次,崗位人才規格決定知識結構、能力特質和素養標準。面向核心崗位、緊盯新技術應用和轉型升級對培養勝任職業崗位的人才具有指引和導向作用。最后,就業質量是人才是否具備崗位能力和崗位遞進提升能力的直接體現。
崗課一體,倒推課程體系設置。以崗位工作倒推確定課程內容是職業教育課程邏輯,基于能力培養目標和行動邏輯建構的應用型課程體系保證了課程“落點”在職業能力上。課程體系設置內容必須深入調研國家和行業發展規劃、崗位設置和人才戰略,瞄準崗位需求,對接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采用溯源法梳理崗位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素質、知識、能力,結合生產流程、操作規范、作業標準等要素,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倒推形成與崗位密切相關的課程內容,設置“邏輯遞進式”課程體系結構和從專業基礎課到專業核心課再到應用實踐課的“平臺共享+崗位特色+行業應用”的課程體系結構。賽教融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職業技能大賽是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能力培養實訓體系的高端延伸和優化手段。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國、省、校三級技能競賽內容全面融入實踐性教學環節中,明確將大賽獲獎證書、獲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轉換成學分,試行“學分銀行”。建好用好“賽教融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統籌推進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讓學生普遍享用優質教學資源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技能競賽等活動中,使其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得到開發和培養。
證書達標,嚴把畢業出口關。書證融通,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要同“1+X”證書制度結合,重視學生書證融通的雙證獲取和雙證就業。課證融通,將人才培養評價標準與行業企業用人標準無縫對接。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保障中,采用“五階式”學習評價模型,對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依據崗位培訓規范開發模塊化課程包,實施模塊化學習過程管理,結合學情,建立以成長為導向的學習評價機制,通過課堂過程評價專業知識技能素養、課程單元評價簡單工作任務完成能力、課程結果評價工作領域任務完成能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取情況評價崗位能力,最終通過企業用人滿意度評價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