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郭利萍
發布時間:2022-11-14 14:44:29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又指出,要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這一理念的提出,也標志著國家對于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概念
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相較于之前倡導的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等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崗”是課程設置的前提,即課程設置依據崗位工作流程,課程內容瞄準崗位需求,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課程教材體現崗位技能。“課”是培養崗位需求的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即課程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課程教學對接先進生產技術,課程評價體現職業能力,課程教學環境對接崗位工作環境。“賽”是課程教學的凝練與升華,即通過大賽平臺交流課程教學理念,通過大賽平臺普及最新職教政策,通過大賽平臺提升教研能力。“證”是課程學習的行業檢驗,通過課證融合將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融入教學,通過職業證書的普及拓展學生就業領域。
二、“崗課賽證”與PBL教學法綜合育人的實踐探索
PBL教學法的內涵是將孤立的知識點化作整體的知識鏈,培養學生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的思維。具體到職業教育中,即從培養企業員工的角度進行實用性知識的學習,以培養合格的、有能力的員工為明確目標。“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以PBL教學模式為基本教學模式,將崗位工作過程與課程教學內容、技能大賽、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貫穿完整的工作項目,培養學生善于探索、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溝通和人際交流能力,形成正確的專業思想和擇業意識。
案例:以2021年全國教學能力大賽三等獎獲獎作品《新農村小型民居施工圖識讀與BIM建模》為例。案例以建筑行業規劃—設計—施工的實際工作流程為主線進行課程內容整合。整個教學過程按照新農村小型民居施工圖的規劃設計過程進行知識點的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建筑行業整體工作流程,再結合崗位工作流程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結合BIM證書的考核大綱、建筑行業建筑信息化建模大賽的考核內容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新農村小型民居的建筑特點,通過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活動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巨大變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愛國情懷,實現課程綜合育人的功能。
三、“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面臨的挑戰
教學模式的改變。“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項目式教學,以項目為引領,主要在學訓結合、學賽結合、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良性發展中,與時俱進,提升實驗實訓條件,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先進職業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教學理念的改變。課堂教學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中占有中心位置,是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育人機制,重知行合一,較之傳統教學需要教師站在育人的高度上組織教學,“課賽證”均在“崗”的引領下進行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始終應該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
師資隊伍的要求。“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需要大量采用項目教學、仿真教學,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努力在傳承中創新育人機制,以提升學生實操水平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力量,提升教師的教學與實踐能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對現有的師資隊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材內容的改變。“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下,傳統的紙質教材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需要按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和教材,及時將最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等納入教學內容,同時配套開發相應的實操視頻類可視化教材,提高課程綜合育人效果,讓學生觀看標準化實際操作視頻,感受工匠精神的真諦。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下的教學,應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分析相關專業技能大賽工作任務、職業技能、職業資格技能證書任務要求,最后整合成課程,構建“崗課賽證融合”的課程體系,發揮課程的綜合育人功能,探索適應現代企業需求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現代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陜西省建筑材料工業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