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指出:小學生應具備良好的閱讀與鑒賞能力,并且分學段提出明確目標。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對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農村寄宿制小學具有學生在校時間長、師生聯系密切的特點,有利于閱讀活動的開展,但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閱讀內容單一等問題。在課外閱讀興趣方面主要表現為:一是缺乏閱讀興趣,空閑時間主要用于打游戲、看電視、玩手機等。二是普遍喜歡閱讀漫畫、故事、工具類書籍等,對經典名著、科普、少兒雜志等缺乏閱讀興趣。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必須直面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積極探索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抓牢課堂教學主陣地,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語文課堂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渠道,包含培養學生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內容,旨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力,為開展課外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新課標和教材為依據,立足學情開展教學活動,注重用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首先,要整合好單元內容,前后關聯好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其次,要整合好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在閱讀中落實語文要素。最后,要整合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既注重閱讀,又指向語用,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一花一鳥總關情”這一人文主題時,采用整合單元、群文教學,并推薦學生課外閱讀賈平凹的《風箏》、茅盾的《白楊禮贊》、林海音的《冬日·童年·駱駝隊》,由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教師做真正的“領讀者”,用行為去影響學生

朱永新教授在寫給教師的信中說到,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領讀者”,在閱讀上自己要領先一步讀起來,自己樂于讀優秀的書、成為優秀的自己,會引領更多的人熱愛閱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做真正的“領讀者”,自己手不釋卷、享受閱讀,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讀書興趣濃厚。我們要廣泛閱讀文學經典、人文社科、教育專業等書籍,博覽群書豐厚文化底蘊,進行思想交流提升個人素養,做一名幸福的書香教師。同時,教師應該做閱讀活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我們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班級的各類讀書活動,把好的書籍推薦給學生,主動分享閱讀的經驗,如選取一本好書的途徑、如何閱讀散文名篇、做讀書筆記的好處、讀經典名著的益處等內容。

三、開展閱讀相關活動,促進學生閱讀習慣養成

寄宿制小學生在校時間比較長,學校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一是注重激發學生閱讀熱情,開展如 “我是小書蟲”“尋找最有趣的一本書”“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等活動,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二是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展相關活動,如依托“司馬故里·史記韓城”開展史記大講堂、依據八路軍東渡黃河的史實開展“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活動,將課外閱讀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力量,做一名文化自信的好少年;三是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如圖書漂流、班級讀書會、讀書小組、好書推薦會等活動,分享讀書經驗,拓寬閱讀視野,讓學生在書海中快樂遨游。

四、多渠道充實資源,營造書香校園

為了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們必須充實閱讀資源,充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學校要提高圖書更新的速度,廣泛征集師生意見,購置與語文教學、學生閱讀需求、前沿科學等相匹配的圖書和雜志,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適合的圖書。增加學校圖書室開放頻率、閱覽室座位數量,圖書室由專人負責,每日定時開放,滿足學生的借閱需求。充實班級圖書角,增加班級圖書角數量,提高圖書更換的速度,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閱讀到好書。學校利用學生閑暇時間,每日開辟15分鐘進行課外閱讀,師生共讀優秀書籍,形成熱愛閱讀的校園氛圍。積極動員家長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及時為孩子購買好的書籍,堅持閱讀為孩子樹立榜樣,低年級鼓勵進行“親子共讀”、中高年級家長要主動與孩子分享讀書的收獲。豐富的圖書資源會讓學生的閱讀欲望更加強烈,有助于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氛圍,讓書香飄滿校園。

作者單位:陜西省韓城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