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中,無論是字詞識記、意思理解,還是語感的形成、表達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環節——閱讀。無論是盛唐詩人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是清代文人孫洙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深刻揭示了海量閱讀的積極價值。如何借助語文課堂,大興海量閱讀之風,力促全體學生積極開展海量閱讀?實踐摸索之后,群文閱讀教學的理念和做法應運而生。

群文閱讀是一種教學理念。創造性地執行語文新課標、最大化地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是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群文閱讀教學著眼于語文教學目標,在單位教學時間內,以教材內容為依托,按照某種內在聯系(寫作對象、寫作方法、文章體裁、文章結構、主題思想等),給學生同時呈現多篇閱讀材料,輔導學生快速閱讀,幫助學生掌握這些閱讀材料的主旨。這種組織教學內容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直接推動了海量閱讀的深入開展。

群文閱讀是一種教改方向。語文課堂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為己任,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但長期以來,傳統語文課堂都以單篇課文分課時教學,并沿襲先字詞后課文的教學順序,課堂起點低,字詞學習脫離語言環境,教學篇目非常有限,教師教得死板,學生學得死板。而群文閱讀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統合于閱讀之中,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強化字詞識記,在閱讀中理解詞句意思,在閱讀中感悟語言之優美,在閱讀中發現文章的結構規律,并通過多篇材料舉一反三,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這樣的語文課堂,信息量大,知識視野開闊,能力培養效率高,應該成為當前語文教改的新方向,成為語文課堂的新常態。

群文閱讀是一種價值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讓學生站在教學的最高處,是所有教學活動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群文閱讀教學正好突顯了生本理念,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一組具有內在聯系的文章放在一起閱讀,各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彼此的結構有什么異同、所選擇的素材有什么聯系、這組文章共性何在……如此等等,因為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逐篇講解,只能靠學生在閱讀中自己去比較、發現、思考、總結,進而實現信息互換。這樣的課堂,使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得全面、扎實、高效。

群文閱讀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如果把教材作為教學任務,課堂上只是教教材,就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視野,使教學脫離生活,學習脫離應用,就會讓學生形成“教材就是語文”的錯誤認識,導致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喪失。群文閱讀教學,以教材為依托,按照內在聯系重組教學內容,把教材放在同質化的學習材料之中,所有學習材料共同承擔起實現教學目標的重任。這樣,學生就能以平常心對待教材,就能跳出教材的局限,領會教材的價值,發現教材承擔的目標任務。語文課堂,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這是有質的差異的教材處理方式,這制約著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體現著教師對語文學科價值的理解和落實,也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所在。

群文閱讀是一種方法傳授。面對海洋般的知識,學生有兩大難題需要解決,一是如何選擇閱讀材料,提高閱讀的方向性和針對性。二是如何高效閱讀所選材料,從閱讀中吸收營養。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群文閱讀教學,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可以提供給學生多篇文章,教師點撥提示學生如何快速找到文章的關鍵詞匯,如何發現每篇文章的文眼、中心句,如何提煉文章的主體思想,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相互交流,讓學生掌握對比各篇文章之間異同的方法等。可見,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不僅僅在于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習了更多的內容,擴大了知識面,更重要的是,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學生明白了各篇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了如何有選擇性地去閱讀。學會快速閱讀的方法,提升獨立閱讀能力,是學生受用終生的財富,更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直接體現。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