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是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渭南潼關縣結合實際,多措并舉落實“雙減”工作,力求提質增效。

一、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全縣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加強校園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全力推動“打造潼關好課堂、爭當潼關好老師”的課堂革命,相繼開展了教學規程、推門聽課、同課異構、送教到校、教學教研、課題研究等活動,全面打造“活力+實效”的生態課堂和高品質課堂。依托“三名+”工作、青藍工程、專題培訓等,加強“三級三類”骨干教師梯隊培養,一年來培養省市學科帶頭人5人,評選市縣教學能手47人,市級以上優質課及創新課堂獲獎31人。

二、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以“小切口、常統籌、重監管”為目標,全面規范并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建立了“3211”作業管理工作模式,從“壓量、控時”和“精煉、提質”兩方面,推進作業統籌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從嚴把作業設計關、嚴把作業統籌關、嚴把作業評改關三方面,切實抓好作業統籌、公示、完成、監測等常態化閉環管理工作。目前全縣18所義務段學校,均出臺了作業管理細則、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作業總量時長控制機制,17個作業設計優秀案例受到市級表彰。

三、切實提升課后服務品質

嚴格落實“5+2”課后服務政策,落實作業輔導和特長培養1:1課時設置。通過努力,全縣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課程項目達到99種,社團總量達到225個,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達到99%以上,實現了課后服務工作“一校一特色”。同時各學校與5個校外基地、單位建立共建協作關系,聘請圍棋、書畫、黃河老腔、農業種植等校外專業人員16人,拓展課后特色品質服務,實現了全覆蓋要求。

四、落實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成立“雙減”工作專班,制定了《潼關縣校外培訓“清風行動”實施方案》《潼關縣2022年暑期校外培訓治理“十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先后召開專題會議6次,集中檢查11輪次,全縣9所學科類機構在2021年底實現全部清零。在全縣范圍開展校外培訓機構違規廣告牌清理工作,累計排查違規學科宣傳廣告牌48處,下發限期整改通知38份,依法清理拆除35處,截止今年5月底,全縣違規學科宣傳廣告牌已全部實現清零。

五、強化隱形變異培訓整治

加大宣傳,接受監督。印發了《潼關縣“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嚴肅查處“地下”違規開學科類培訓的公告》和《潼關縣教科局關于校外培訓至全縣家長的一封信》,公布校外機構白名單,開通24小時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積極引導家長謹慎選擇校外培訓。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定期召開校外機構治理聯席會議,針對“隱形變異”違規培訓進行綜合研判,形成部門聯動、快速處置機制。建立合同,保障權益。推行《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明確機構與學生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有效化解收退費糾紛,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六、全面實現全流程監管服務

全面使用“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全流程監管,是國家進一步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的重要抓手,是便民服務、預警風險、消除隱患的一個重要手段。將校外培訓構機錄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平臺”,建立資金監管專用賬戶。目前“平臺”機構上架課程數、上架課程場地數均已達到100%。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形成長效機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努力構建良好教育生態。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