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鍛造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力量,地處秦巴腹地的安康市,長期致力于新任教師專業成長,以骨干幫帶,以項目搭臺,面上推進,點上著力,探索了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路徑,走出一條適應區域實際的新任教師研訓之路,優化了新任教師“成長鏈”,按下了專業發展“快捷鍵”,幫助安康市新任教師不斷超越自我、持續發展。

一、優化新任教師培育機制,激發成長動力

新任教師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發展的根本在于自覺生長的熱情。為激發教師成長動力,安康市匯聚各方資源為新任教師搭建平臺,喚醒教師的成長自覺。

建立培育機制。近年來,安康市以“三級三類”骨干體系為契機,積極完善新任教師隊伍的培育機制。制訂了《安康市“新任教師”培養方案》,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層級管理體系,包括新任教師培訓制度、“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制度、多維立體實踐體系、骨干室坊站帶教工程,積極探尋新任教師發展模式,從制度上進一步完善新任教師成長的層次性和可持續性。

鋪設多元渠道。將新任教師培養培訓作為全市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注重對國培、省培項目新任教師專項培訓的支持,統籌國、省、市、縣、校五級教師培訓資源,完善教師培訓責任體系,強化行政推進,充分調動和發揮師訓教研、電教和高校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多渠道做好新任教師學科專業培訓,實現了市縣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全覆蓋,有效提高了新任教師的學科業務素養。

優化培訓方法。一是按照培養方案中的考核管理辦法,在每年校本研修學時認定中,將教師校本研修活動及成果進行量化,計入研修學時,督促新任教師主動提升專業素質。二是做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大學“學生”到中小學“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走上工作崗位勝任教學工作系好第一粒扣子。三是結合鄉村振興,整合教師培訓項目。將“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與骨干團隊精準幫扶相融合,通過組織骨干體系教師與新任教師結對幫扶,定期多次送教下鄉,指導新任教師專業發展。四是培養建設中小學培訓師團隊,開展新任教師培訓專題研究,不斷優化市縣新任教師培訓項目。

二、優化新任教師專業環境,拓展成長空間

“三級三類”骨干體系給安康廣大教師修筑了通暢的成長之梯,在奮進的安康教育工作者的精心打磨和淬煉下,一批骨干教師正向深處扎根,拔節生長。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營造了濃郁的教師專業發展氛圍,形成了引領新任教師專業發展和自身成長的共同體。

“活動式”搭梯,促使新任教師從被動走向主動。安康市“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成了孵化青年教師的溫床。圍繞“理念引領、內涵引領、課堂示范引領、情懷影響引領”四條主線,依托骨干教師創新形式開展了多種“浸潤式”“內塑式”的研修培訓活動,融合室、坊、站聯動平臺,以骨干體系示范引領,促進新任教師專業發展,有效激發出新任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和學習力,提升他們的職業境界,營造了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氛圍和榜樣示范效應,喚醒并帶動了更多渴求成長的新任教師,使教師學習成長從被動走向主動。

“任務式”驅動,促使新任教師從接受走向融入。一是“青藍”結對一體化考核,從師德師風、班級及課堂教學管理、教學的“研、備、作、閱、評”五環節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新任教師,幫助他們縮短角色轉換期,快速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針對青年教師個性特色,指導其逐步做到“學做教師、會做教師、做好教師、做名教師”。二是“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團隊成員根據學科研修主題,讓每位新任教師學員都有角色定位,上研討課,做主持人,當發言人,做宣傳員,參與到活動的各個環節,并且規定了整個研修過程要做到“六個一”:即寫一本手冊,完成一份教學設計,參與一次研課磨課,進行一份主題發言,寫一篇研修心得和一份研修總結。

“精準式”幫扶,促使新任教師從認知走向實踐。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扶持農村新任教師快速成長,安康市建立名師流動工作站,設點對應薄弱學校,實現定點聚焦幫扶。遴選教學能力強、科研素質高的省市名師組成幫扶團隊,深入教育教學一線,通過駐點教學診斷、專題講座、課堂診斷、示范教學和課題研究等形式,指導青年教師。具體通過調研實際需求、確定學科名師、簽訂幫扶協議、診斷課堂教學、制定階段目標等五個步驟完成啟動,然后按照階段目標分層要求分解任務,逐一落實具體行動。新任教師能夠在這個相對穩定的共同體中及時獲得專家、輔導教師和同伴情感上的支持和學習上的幫助,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主題式”推動,促使新任教師從問題走向探索。主題推動是新任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快車道。市級層面在規劃研修方向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研修主題;縣校層面基于實際問題的生發,以教師、教研組、學校層層設題,向市上主題歸靠,既能確保研究的價值,又能解決學校的現實問題。“主題引領·四段五環一推進”的項目實施方案是漢濱區的一大亮點,即基于問題確定主題;從時間上將每學期的共同體主題研訓活動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自主研修、集中培訓、指導研磨、成果展示;整個項目實施階段學員研修的方式有五個環節:問題診斷、示范引領、研磨評改、成果展示、總結提升;以名師引領行動推進全區學科教研的廣泛開展和效能提升,達到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碩果盈枝的目的。

三、優化新任教師群體文化,提升成長品質

樹立典范,讓新任教師在榜樣激勵中成長。新任教師培訓時多邀請本地名師與新任教師互動,讓新任教師多角度了解、感受本地名師的成長經歷、教育智慧、身為人師的價值與幸福,以激勵新任教師努力前行。引導新任教師閱讀名家著作,滋養他們的心靈,錘煉他們的師德。名師和專家高尚的人格魅力、勇于進取的專業精神會感染、激勵新任教師在成長的道路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扎實研修,讓新任教師在求效務實中成長。通過集體備課、公開課、研討課展示、主題研修等形式研究教學,開展崗位練兵,完善觀課議課評課流程,細化校本研修學時認定辦法等,提升新任教師研修水平。各級師訓教研機構強化教研協作區和“三級三類”骨干教師平臺,發揮骨干的引領作用,為教師成長牽線搭橋。一是做好“‘教研室+基地校’教科研工作共同體”工作,樹立榜樣,立足經驗落地;二是協調域內名師資源,參與學校研修過程,提供示范,與省市骨干教師“室”“坊”“站”深度融合,提升活動品質;三是做好訂單式研修服務,有計劃地針對基層問題送培送教,做好資源調配,實現共同提高。

四、優化新任教師發展平臺,豐富成長路徑

帶教跟學,讓新任教師在引領模仿中成長。安康市一小、市二小開辟教師“專業時光”活動時間,集中修煉專業技能,提升專業素養,發展專業能力。以“五課三賽一測”為抓手,促進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每年定期舉行“推門課、公開課、匯報課、研討課、示范課”“教學能手賽、思政大練兵、創新課堂大賽”“青年教師業務能力測試”活動,為青年教師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新任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展示交流,讓新任教師在打磨亮相中成長。組織開展優秀課例觀摩活動,要求新任教師每學期上一節亮相課,課后組織青年教師探討會,圍繞教學預設、課堂組織、師生互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議課,讓新任教師一上崗就向好課、好教師學習。優先選派新任教師參與外出學習培訓和網絡培訓,返校后開展“校內二次培訓”,既擴大教師培訓受益面,又促使培訓者將所學內容內化于心,能夠切實把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去。鼓勵新任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促使他們在備賽過程中全面提升專業素養。

安康市新任教師在“三級三類”骨干體系的影響感染中,逐漸明確了前行的方向。在“城鄉教師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的引領帶動中,逐漸明晰了成長的路徑,領略了名師的風采,進而希望復制和延續名師成長經歷,初嘗收獲的果實,播種和培育屬于自己的更美的風景!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