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市域新入職教師研訓一體新機制
作者:喬豐年
發布時間:2022-10-28 11:35:3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優化對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培訓,幫助他們盡快成長為合格的人民教師,是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所在,是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希望所在。
渭南作為西部一個有463萬常住人口的地級市,2019—2021年新入職教師5261人,其中有3854人被分配到了鄉村小學、教學點,“在基層最低服務年限為5年”。在新入職教師教學技能、專業素質形成的關鍵期,73.26%的教師扎根在鄉村學校。立足市域鄉村學校的教育環境及教學資源,對標“四有”好教師、“四個領路人”的殷切期望,探索構建“市級以點領訓抓骨干、縣級以研促訓抓全員、學校以學帶訓抓落實”的市域新入職教師研訓一體新機制,是市級教師發展與教學研究機構的重要任務。
一、以縣為主,以校為本,搭建平臺,明確任務,
用學習激發教師的內在潛能
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以學科、學段為依據,把新入職教師全員納入校、縣的名師、導師、能手、班主任等工作室之中,組織以學習為主要形式的研修活動,激發其內在發展潛能,是新入職教師自我成長、專業發展的基礎。
1.在學習中激活內因,讓教師把自主學習作為發展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提出:“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對新入職教師培養培訓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組織多輪次的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師德師風等內容的學習,學習政策法規、制度要求、身邊的榜樣名師,使他們能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國之大者”,以師德師風為先,以能力提升為重,以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2.在訓練中提升技能,讓教師把學習思考貫穿工作始終
在全市近三年入職的教師中,有1853名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類院校或非師范類專業,占總入職教師人數的35.22%。怎樣讓新入職教師,特別是沒有經過師范專業學習的教師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學會教書育人?我們需要發揮以校為本的研修體系及優秀教師的作用,以教學常規構建為目標,通過導師引領、青藍結對、城鄉交流、技能比賽、微格教學、專題研討等形式,從“三字一畫一話”、職業禮儀、課標、教材、區域名師教學主張或思想等內容入手,按照“學—思—研—說—評—改”的思路,統籌安排時間,明確研訓任務,在任務驅動中把被動的“參訓”變為主動的“研修”,強化技能訓練、經驗積累。
3.在展示中突破自我,讓教師把訓練成效融入常態教學
縣級教師發展及教研部門一定要關注新入職教師群體,為他們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臺,用展示促進訓練,用訓練提升教學。如舉辦新入職教師職業道德演講、“三字一畫一話”基本功展示、說課及講課比賽、優秀備課展覽、作業設計大賽、學生管理辦法經驗談等,讓他們在深度思考中提升,在交流展示中完善,在專家點評中突破。從2019年開始,臨渭區為新入職五年內的教師設計了“臨渭之春”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暨教學新秀評選活動,校鎮區三級聯動,工作室全力支持,“三磨三上”,人人展示,逐級擇優報送,大張旗鼓表彰,讓展示舞臺成為新入職教師的榮耀之地、向往之所。
二、市級統籌,縣域聯動,依托課題和目標導向,
用成果激勵教師的研究熱情
新入職教師研訓要實現市域內的優質均衡,要達到專業化、標準化目標,必須強化市級資源及平臺統籌,走學校教科研常態化、教師課題研究全員化的內涵發展之路。
1.規劃市級課題,讓全市新入職教師的日常研訓有統一載體
市級教研部門要從新入職教師的工作實際及成長需要出發,立足常規教學,以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為研究周期,分學科、分學段、分類別規劃市域新入職教師全員參與的研究課題,擬定研究的要求、步驟、進度、評價標準等,使市域內的新入職教師有共同話題、有發展參照、有成長目標。同時,鼓勵校、縣立足區域教學實際及打造地方教育亮點特色需要,設計和市級方向一致的研究課題,解決實際問題及困惑,形成研訓合力。長期堅持,必能總結、提煉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教育教學經驗、案例,必能打造出市域教育教學教研的特色亮點,必能構建起市域新入職教師研訓一體的工作機制及內容、形式、管理等體系,提升全市教育內涵及品質。
2.整合市域資源,讓全市新入職教師的疑惑困難有名師領航
全員納入工作室管理,讓每個新入職教師都有導師引領,都有管理督促,市級“名師+”研修共同體要有20%~30%的新入職教師,讓他們超前融入“名師”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的主題研修,共同完成“搭建一個交流分享平臺、組織一次教學研討、開展一項課題研究、錄制一節微課、落實一次送教、培養一個能手、組織一次縣域外主題報告、撰寫一篇教科研論文”等任務,在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驅動中促進新入職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提升,輻射、帶動、引領市域、縣域、基層學校教師的共同成長。
3.強化市級交流,讓全市新入職教師的研訓成效有展示分享平臺
由市級教師發展及教研部門牽頭,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輪流承辦,定期、多元為全市的新入職教師分學段、分學科、分類別搭建現場會、分享會、教學展示等平臺,圍繞教學常規,以訓練、展示、提升為目標,讓他們上課、說課、評課、演講、展示教學基本功等;讓教育行政管理人員講做法、講體會、講效果。校、鎮、縣、市逐級訓練、展示、講評、表彰,讓新入職教師在專業成長及研訓成效展示中享受職業的尊嚴與幸福。
三、借力高校,院地攜手,重點突破,示范引領,
用項目帶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新時代的教師培養培訓離不開師范院校的深度參與,渭南師范學院是全市教師研訓可以依賴的重要力量。
1.把握強師計劃契機,規劃師范院校引領的協同研訓體系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鼓勵支持地方政府統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高校、教師發展機構、中小學等協同,開展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對此,市級教師研訓須做出新的研判和調整,發揮渭南師院的建設性作用,把握契機,主動銜接,協同共建“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在教師教育國家隊的引領下,聚焦“優化培訓內容,打造高水平課程資源,建立完善自主選學機制和精準幫扶機制,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模式”等新的思路、機制、辦法等,共同建設新時代協同研訓新體系,為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培訓尋求新的突破和提升。
2.用好渭南師院資源,共同建設國家教師教育示范性基地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構建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市教師發展及教研部門要以新入職教師培訓和實習教師指導為抓手,用好高校教師、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新入職教師的“雙導師制”,以鄉村中心小學、教學點為基地,以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培訓為重點,以高校學者、教授及市域教師發展、教研力量為紐帶,研發培訓課程,打造研訓基地,為全市鄉村學校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培訓樹立標桿、提供借鑒。
3.拓寬院地合作渠道,打造業務精湛的市域教師教育隊伍
按照“以校為本、以縣為主、市級督導、高校幫扶”的原則,以校地共建的示范性鄉村新入職教師研訓基地為依托,組織市域教學名師、管理專家等,和高校學者、教授合作,以課題、項目等形式,提煉、總結研訓基地的做法、措施、制度等,形成市域新入職教師培養培訓的課程、標準、方案等,歷練、打造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教師教育隊伍,為市域教師全員培養培訓做好準備。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抓住機遇,立足市情,超前布局,開拓進取,才能在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培訓中取得實效,為辦人民滿意的渭南教育奠定師資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教師發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