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2020年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競賽活動。本文解讀相關政策文件,分析體教融合對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意義,再通過文獻資料研究、訪談法等方法分析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現狀,探索體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提升新路徑。

[關鍵詞]體教融合  陜西省  高職院校  學校體育  開展路徑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的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的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隨著國家體教融合系列政策的出臺,2021年7月,陜西省結合本省實際,由陜西省體育局和教育廳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對標“享受快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學校體育工作目標體系,為陜西省各學校指明了方向。

體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對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意義

陜西省下發文件要求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展多樣課余訓練競賽活動,鼓勵組建學校代表隊,支持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加強體育教育體系建設。該文件對高職院校的體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首先,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體育,開足開齊體育課,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以上,給學生傳授健康知識和鍛煉方法,讓學生掌握幾項運動技能,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學校要做到教會、勤練、常賽,開展各類體育比賽,層層選拔優秀運動員,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促使冰雪運動普及發展。最后,學校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需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體育類專業。

體教融合政策的出臺,讓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目標更明確,方向更清晰,對促進體育工作長遠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完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育人功能,增設專業,擴大招生,引進師資,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和綜合素質過硬的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體育工作要緊跟時代發展,根據文件要求,全面深化體育工作改革,促進體育教學長久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工作開展的現狀

1.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陜西省高職院校開展的體育課程還是以傳統的體育項目為主,極少有學校能夠開設新穎、特色的體育課程。例如,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的是三大球(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術、田徑、跆拳道等項目的學習。由于各學校場地、器材等情況參差不齊,所以開設的項目也有所不同,相比較而言,體育硬件設施較好的高職院校開設的體育教學內容更豐富多彩。另外,筆者在訪談中還了解到,部分高職院校壓縮體育課時,未按照國家和省上的政策要求,開足開齊體育課。學生進入高職之前的中學學習多以文化課為主,體育鍛煉不足,而大學的體育課時再不夠,會導致學生體質差異較大,部分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品質,不愛運動,體質較差。究其原因,是多數學校對體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體育課作為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養成運動興趣的最好平臺,若不被重視,那學生就難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身體素質就很難得到健康發展。

2.陜西省高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現狀

陜西省高職院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多是學生社團自行組織或者由學院團委組織開展,各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有不同的學生體育社團,但組織情況有所差異。社團內雖有指導教師,但很多社團活動都是學生自己組織,學生能力有限,在開展活動和持續落實方面難以達到應有的標準。另外,有些高職院校要求學生上晚自習,并且管理嚴格,這樣一來,體育社團活動的時間就被壓縮和占用,不能正常開展。有些高職院校使用運動類APP來監督和管理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效果比較良好,但形式單一,僅是跑步,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運動愛好需求。在高職院校中,除了學校組織的文體節、運動會,以及體育社團、運動訓練隊的活動外,其他的課外體育鍛煉全靠學生的自覺性。

3.陜西省高職院校運動代表隊訓練和各種形式的體育比賽現狀

陜西省高職院校都有各自的校運動代表隊,有些高職院校領導特別重視,校運動代表隊種類齊全,且年年代表學校參加省級以上的各類比賽;而有些高職院校運動代表隊的種類少,沒有持續參賽,究其原因,是學校不夠重視,缺乏優秀的教練員。各高職院校的校運動代表隊教練基本上都是由本校體育教師擔任,教練員水平不一,部分教師是跨專業擔任教練,如學田徑的帶健美操隊、學籃球的帶定向越野隊、學羽毛球的帶輪滑隊等,組隊包括參賽等都是由體育教師自行爭取,經費有限,所以代表學校參賽的隊伍少,有時甚至因學校沒有經費而不支持參賽,或者即使參賽了,也難以取得優異成績。只有極個別的高職院校會聘請高水平運動員擔任本校運動訓練隊教練,他們參賽隊員的水平明顯高于其他院校,因此,整個陜西省高職院校的訓練隊水平參差不齊。

另外,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各高職院校在組織校內體育比賽方面整體較好,校運會、球類比賽、大學生文體節等各類體育項目每年都會如期舉辦,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4.陜西省高職院校早操和課間操現狀

當前,陜西省的各高職院校都未組織學生課間操,但少數高職院校會組織學生早操,并且組織的情況比較好,即通過公共課為專業課服務。有的學校大膽創新,將體育教師分散到各院系,體育教師除了要完成所在院系的體育教學工作以外,還要負責組織所在院系師生的體育活動,其中有一項工作職責就是負責和組織學生早操。在體育教師的帶領和組織下,學生集體出操情況良好,通過早操,增強了學生的體質,磨煉了學生的意志,使得學生規律作息,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以及良好的鍛煉習慣。體育教師在帶早操的過程中,會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成效。但在實際落實方面,各院系情況不同,有些院系堅持得很好;有些院系就半途而廢,僅跑操幾個月就停了;有的院系是由院系學生會的學生來負責和管理早操,實施效果沒有預期的好。因此,陜西省高職院校早操和課間操整體情況整體不太理想,主要還是靠學生的自覺性,難以實現整體學生強身健體的目標。

5.陜西省高職院校的作息和保健措施現狀

經過調查了解到,陜西省高職院校都有科學的作息,各自制定了的保健措施,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睡眠、休息和鍛煉時間,同時,學校在衛生和預防疾病方面也特別重視。高職院校校醫院系統健全,大部分學校能定期給學生開展預防疾病和急救措施的相關講座、培訓和實踐演練等,讓學生重視健康,加強個人防護,科學預防各類疾病,懂得防疫和急救措施。而且此類培訓已達到了全院全員全覆蓋,學校通過各類保健知識競賽及實踐演練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保健防護措施,提高全院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和能力。但有點高職院校在開展保健措施方面存在差距,每年組織的急救措施和預防疾病類講座、培訓頻次不高,達不到全覆蓋,很多學生對保健措施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演練。

體教融合背景下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工作開展的路徑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對增強民族體質、提高國家的競技體育水平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實踐證明,在學校體育實踐中發現體育人才,再進行多年的系統訓練,使其打好基礎,就能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優秀的運動員后備力量。青年是我國人口構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學校體育的發展水平,也成為大眾體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標志。學生在學校體育教育中養成的體育觀念、能力和習慣,將有助于他們踏入社會后成為大眾體育的主力軍,從而能夠極大地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根據陜西省關于體教融合的文件精神,陜西省高職院校可在以下路徑進行探索。

1.陜西省高職院校要全面落實“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理念,開足開齊體育課

體育課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會學生運動技能并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培養學生刻苦、堅強的意志品質,塑造學生優秀的品格,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若連基本的體育課都不能保證,僅靠課余體育鍛煉是很難提高學生體質的。陜西省高職院校應該大力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的政策要求,全面落實“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理念,開足開齊體育課,不得隨意更改人才培養方案、占用體育課。另外,還可以開設一些體育選修課,以滿足更多學生的運動需求。

2.陜西省高職院校應重視并加大對校園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投資力度

校園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是滿足學生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保障,若沒有足夠空間和質量的體育場地,以及足夠數量的體育器材,是沒法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的。在硬件設施籌備上,學校不能紙上談兵,而要落到實處,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即要根據學校人數和規模,準備相應的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數量,以滿足不同體育項目的教學訓練需求和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陜西省高職院校應重視對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投資力度,首先是滿足體育教學的基本需求;其次,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外健身場所,用優良的體育場地及設施吸引學生主動鍛煉,使其逐漸養成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達到以體育育人的目的。

3.陜西省高職院校應針對體育項目實現“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陜西省體教融合的文件精神,各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爭取實現“一校一品”或者“一校多品”,通過體育特色提高辦學質量,擴大學校影響力。如建在白鹿原的高職院校,可以借用白鹿原滑雪場發展冰雪體育項目,和陜西省冰雪項目協會聯合招收學生,創建冰雪項目相關專業。位于陜北的高職院校,可以發展民族傳統項目安塞腰鼓;地處陜南的高職院校可以發展民族傳統項目賽龍舟;位于關中的高職院校可以發展攀巖、射箭、飛盤等新興體育項目。總之,每所高職院校都應該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結合本校的場地設施情況,大力發展特色體育項目,有條件的還可以創辦相關體育專業。

4.引進高水平運動員和教練員充實師資力量

陜西省高職院校應該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適當引進地方高水平的退役運動員或者優秀教練員,到學校指導體育工作,以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提高學校訓練隊的整體水平,讓學生發掘自身運動潛能,能走得更遠,參加更多的體育類比賽。為了更好地留住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學校可根據實際,增設教練員職稱評審體系,允許體育教師、教練崗位雙向交流,實行“雙崗制”聘任,激勵更多高水平運動員和教練員走上教學崗位,為高職院校體育師資注入新的活力。另外,除了“引進來”,還需要“走出去”,陜西省高職院校應定期組織培訓本校體育教師,可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用聽講座、報告等形式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或者到一些體教融合開展較好的本科院校、兄弟院系去實地考察交流學習,提高學校體育師資的實力,促使本校體育工作發展得更好,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素質過硬的優秀技能人才。

5.擴大體育特長生招生規模

目前,高考復讀的規模越來越小,很多未考入體育院校的體育特長生,都選擇進入高職院校完成大學學業。有些學生的體育成績特別突出,應該在高職上學期間好好培養,使其在體育領域有所建樹。對此,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成立體育學院,擴大體育特長生的招生規模,讓這些學生能繼續從事其所熱愛的專業,將自身特長發揮到極致,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也為地方、國家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

6.完善高職院校體育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應該建立并完善體育評價體系,制訂科學的體育類獎勵機制,對于表現突出的教練員、運動員給予獎勵和支持,對于持續幾年都沒有進步的訓練隊應進行整改。學校還要建立多方參與的體育綜合評價體系,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家長等均參與評價,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練員的訓練能力、社團指導教師的工作等進行全方位考評,對學生的體育課表現、課余體育鍛煉、運動訓練、體育社團、參與競賽等進行綜合考核,這樣可以有效監督和管理體育工作。學校只有建立健全體育評價體系,獎懲分明,才能讓體育教師看到希望,感到溫暖,擁有創新的動力。同時,也只有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同時參與評價,才能多管齊下,不斷發現問題,進而整改問題,真正地為學生著想,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全方位提高體育教育、訓練和競賽等的育人質量。

7.完善競賽體系、豐富體育賽事

體育競賽是促進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訓練的重要杠桿之一。陜西省高職院校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并認真落實《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相關要求,大力支持學生參與各類體育賽事。高職院校要把培養競技運動員和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競賽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動青年競賽體系和學校競賽體系有機融合,實現青年運動員全年注冊,暢通青年參賽渠道。同時,政府也應豐富體育賽事,增加省市縣綜合運動會,開齊基礎類賽事,增設冰雪運動等一些新興的、特色的體育項目,逐步擴大體育賽事的覆蓋面和參與度。通過體育賽事可展示青年學生的體育特長,幫助青年學生增強體質、磨煉意志,為陜西省和國家隊選拔優秀運動員。體育賽事還能加強各高職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提升高職院校的體育賽事管理水平和訓練水平,更好地提高運動隊的訓練成績。各校應充分發揮體教融合、教訓合一的作用,以賽促教、以賽促練,使體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在提高體育教師競賽訓練水平的同時,為青年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學習鍛煉的平臺。

綜上所述,陜西省高職院校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茍欲實踐道德,宣力國家,以盡人生之天職,其必自體育始矣。”顯然,這正是我們一直在教育學生時所談及的道理,即把健康比作“1”,其他所有都是“0”,沒有這個“1”,小到個人生活、家庭幸福,大到職業抱負、社會責任、家國擔當等,都難以盡情施展。那么在教育層面,要實現這個“1”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就是體育。實踐證明,學校體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體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對陜西省高職院校體育工作進行了科學的指引,使學校體育工作朝著更加明朗的方向發展。只有改革才能發展,發展才能進步,進步才能收獲。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弱,則國弱。陜西省高職院應從一切為了青年學生的健康出發,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健全人格、強壯體格的棟梁。在體教融合背景下,陜西省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應大力進行創新、改革,讓體育為青年學生的健康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周愛光.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J].體育學刊,2021,28(2):1-6.

[2]王秀紅.體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體育課模式轉變思考[J].科技風,2021(15):49-50.

[3]許弘.體教融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與使命[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3):287-292.

[4]楊三軍,劉波.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現實訴求、實踐路徑與保障機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3):366-371.

(鄭穎妮: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