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記者從楊凌示范區獲悉:近期,由楊凌技術標準創新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楊凌現代農業產業標準化研究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制定的3項國家標準《旱區農業術語與定義》《小麥安全生產的土壤鎘、鉛、鉻、汞、砷閾值》《秦川牛》正式發布,并將于2023年5月1日開始實施。

國家標準《旱區農業術語與定義》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楊凌現代農業產業標準化研究推廣服務中心聯合制定,于2013年立項,充分吸取旱區農業領域各方意見。該標準圍繞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和發展旱區農業生產,首次明確旱區農業術語與定義、分區類型與指標特征,適用于旱區農業及相關領域的生產、管理和科研。該標準制定起草負責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賈志寬教授介紹,標準的發布可為相關部門制定旱區農業領域政策、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標準《小麥安全生產的土壤鎘、鉛、鉻、汞、砷閾值》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貴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制定。工作組選擇我國小麥產區廣泛種植的品種作為測試對象,在全國范圍內采集土壤樣本并添加重金屬,探查不同土壤理化性質對小麥吸收重金屬的影響,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推導出我國小麥產地土壤重金屬的安全閾值。該標準對指導小麥安全生產、防治環境污染及保護人身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國家標準《秦川牛》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秦川牛業有限公司共同制定。工作組總結秦川牛長期定向選育改良取得的新成果,借鑒當前國內外肉牛研究先進經驗,規定秦川牛品種特征、種牛等級評定、生產性能測定方法,形成標準并經過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該標準有助于解決當前秦川牛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客觀評價秦川牛多年來的選育效果、性能測定、選種育種等工作提供參考和評價依據。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標準化工作緊盯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不斷健全農業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2019年,楊凌示范區承擔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旱區農業)以來,先后組織制定、正式發布國家標準13項、行業標準5項,省級地方標準116項,為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效率作出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