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賀軍(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碳/碳復合材料,是以碳纖維為骨架來增強碳基體的復合材料,是航空航天飛行器及其動力系統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超高溫材料。我和我的團隊從90年代初就開始了高性能碳/碳復合材料的研究,經過30多年的攻關,突破了碳/碳復合材料制備的多項“卡脖子”技術,研制出了高性能、長壽命、低成本的碳/碳復合材料,多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支撐了多型跨代高技術裝備的定型與研制。隨著下游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光伏熱場、航空制動等民用領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我們團隊現有的空間資源和設備條件無法滿足市場對高性能碳基復合材料的需求,迫切需要產業化。

學校科技園積極支持我們創立產業化企業的設想,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龍”全程服務。包括為團隊項目制定轉化方案,幫助對接投資人,爭取政府政策、資源等支持,辦理審批、評估、專利出資等手續。2022年8月,我們團隊在無錫市惠山高新區的支持下以“技術入股+現金入股”的方式注冊成立了無錫博智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學校“三項改革”政策從操作層面解決了我們創立公司后擔心的“轉化失敗怎么辦”“成果轉化貢獻是否被認可”“認繳的現金如何實繳到位”等問題,讓我們心無旁騖地投身于碳/碳復合材料產業化。由于學校核心專利的注入,目前公司已具備窄縫限流滲積、熱梯度自熱CVI、限域變溫CVI等一系列高效制備技術,在材料綜合性能、制備周期與成本等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公司將致力于打造領先的碳基復合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平臺,開發更高綜合性能、更長使用壽命、更低制備成本的碳/碳復合材料產品,為建設材料強國貢獻力量。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對科技成果轉化而言更是如此。學校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從小切口入手,為科研人員投身科技成果轉化解除后顧之憂,暢通發展通道,提供資金支持,用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科研人員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議從國家層面以制度、政策的形式固化改革成果,出臺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形成長效機制,讓更多科研成果服務于國家的高速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