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區合理調整年級布局 探索優質均衡
發布時間:2022-10-20 18:54:42 來源: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旨在解決校際之間發展的不均衡,合理配置資源,努力實現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促進教育公平。位于西安市新城區內的西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出實招,闖路子,銳意改革,2022年秋季成功設立一年級獨立的學部校區,在探尋幼小科學銜接密碼的同時,探出了一條區域內實現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的年級部管理新思路,在縮小校際和區域差距方面積累了新的經驗。
一、找準學區管理中群眾關切的“上好學”問題
西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成立后,存在著家長都想讓孩子上總部,分校生源不足、校舍空置、師資浪費的問題,為解決“總部擠、分校空”的實際問題,教育集團將距離1千米左右的賢德校區和總部融合,建立一年級學部和二至六年級學部。這種校區布局模式,滿足群眾期盼、深挖辦學潛力,激活教師隊伍,促進了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二、探索滿足兒童幼小科學銜接的特色教育
結合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一年級學部對小學入學適應期的特色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因為一年級學部相對獨立,所以可以從環境創設、課時安排、課程建設、活動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站在學生角度創建人性化校園環境。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集團成立工作專班,按照一年級新生的身心發育特點來重新打造校園環境。矮矮的水池、舒適的樓梯扶手、防碰撞的軟化墻面、設施齊全的午休宿舍,都為一年級學生量身定做。
(二)根據學生特點設置組合型課堂時長。一年級第一學期是幼小科學銜接的適應期,學校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做出了課時上的組合設置。上下午第一節學生注意力較好的時間設置為40分鐘小學適應課堂,第二節與第三節設置為與幼兒園大班一致的30分鐘課堂;第四節課設置為入學適應的校本特色20分鐘課堂。課堂時長將隨著學生適應情況進行階段調整。
(三)緊扣生活實踐創編校本化課程內容。一年級學部努力做好學生“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方面的適應教育,開展校本化研究,組織教師開發編撰“小德寶成長記”適應課程。適應課程教學注重跨學科融合和實踐性,國家課程教學突出游戲化、生活化,深受學生喜愛。
實施成效
1.校區調整,“調”出了社會關注,“整”出了群眾滿意
西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區的合理調整,贏得了區域群眾的贊許,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家長們為學校紛紛點贊,“孩子在這學校真是太幸福了”,這是一年級學生家長的聲音。“在學校我和同學們吃得好,睡得香,課堂上大家都積極發言,數學課上還能玩益智器具,上小學真好!”一年級新生劉潤彤開心地說。開學3周,學部做了新生入學適應情況網絡問卷調查,97.3%的家長認為孩子已經完全適應了小學生活,非常喜歡學校,喜歡上學。
2.校區調整,“調”出了新的活力,“整”出了優質均衡
西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在工作中,始終把群眾對“上好學”的愿望放在第一位,急家長所急,為學生所想,既滿足區域內家長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又讓老校園重新煥發新活力,校區調整工作“零投訴”。調整釋放活力,調整破解難題。校區調整工作,“調”出了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整”出了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