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霧氣漸濃。位于寶雞市金臺區蟠龍鎮的南社村,由于地處偏遠,天黑得更早,才過下午六點,整個村子便寂靜無聲。而此時,村子中央的韓村幼兒園里,老師的辦公室依舊燈火通明。

老師們才吃過晚飯,有的正奮筆疾書,在為明天的課程做著準備;有的老師正帶領幾個孩子閱讀繪本、拼圖繪畫.......在另一個角落,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正和一個孩子談話,或許是因為擔心影響別的老師辦公,他們的談話聲很小,孩子的小臉紅彤彤的,眼睛里閃著幸福的光彩,整個辦公室暖意融融。

這是老師們在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的一個縮影,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寶雞市金臺區持續開展“教師結對幫扶困難學生”專項行動,這種場景隨處可見,成了每個學校最美的風景。

韓村幼兒園園長海麗娜也是幫扶活動的親歷者,她表示,“自教育鄉村振興全面鋪開以來,我們全面摸排了學校幼兒的基本情況,全面掌握了經濟困難幼兒、進城隨遷子女、學習困難幼兒、殘疾幼兒、留守兒童等情況。幼兒園的每個老師也都積極響應,主動認領,與孩子結成對子,搭建結對幫扶體系,實現‘教師人人奉獻愛心,困難學生個個得到關愛’的工作目標。”

20221020120611235-74-282e8.jpg_scale.jpg

談到自己幫扶的孩子,海麗娜介紹到:“孩子家境困難,孩子的爺爺和祖奶奶常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孩子的媽媽每天照顧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爸爸在外打零工賺生活費;孩子性格也很內向、膽小,平時和老師、小朋友們也不愛交流。在開展結對幫扶的活動中,我經常入戶向孩子家長宣傳教育幫扶政策,核實政策落實情況。平時,我會特意關注這個孩子,課余時間陪她一起閱讀書籍、做有趣的小手工,和她交流生活趣事,引導孩子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漸漸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進步,性格也逐漸開朗。看到她的笑臉,我很滿足。”

是的,“滿足”,正是這一份滿足,讓多少教師嘔心瀝血,奉獻無悔。在教育幫扶的道路上,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幫扶教師,只是金臺區眾多老師的縮影。他們只是平凡的崗位上做著看似平很平凡的事情,但就是這一份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平凡中成就了不凡。

寶工中學的幫扶老師何建謀下午一放學,便拎起早已收拾好的東西,沿著彎彎曲曲的村道前往劉家窯村。他今年結對幫扶的是一名八年級學生,為了解他家的具體情況,進而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他打算開學初去開展實地家訪,與家長討論孩子的具體情況。他一直鼓勵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何其多,只要堅持初心,哪怕前方遍布荊棘,也阻擋不了向陽而生。

20221020120610726-55-ac580.jpg_scale.jpg

何建謀說:“幫扶不僅僅是任務,我們也要去了解學生生活的困難,幫他們渡過難關。幫扶之路,給我們了一次與學生家長們交流的絕好機會,通過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拉近彼此的距離。我們常說心連心,但如果沒有踏足困難學生的家中,沒有親眼看到過他們勤勞和艱辛,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他們的真實困難。也就不可能設身處地地幫他們解決問題。”

何建謀的話樸實而又懇切,說出了金臺區廣大幫扶教師的心聲。他們急困難學生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積極幫扶,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據悉,金臺區每年幫扶學生近3000名,各學校的領導干部、黨員教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動各校教師參與幫扶。數千名幫扶教師積極響應,幫助學生學習生活、關懷學生心智情感、教育學生知恩感恩,積極發揮教育扶志和扶智功能,促進脫貧家庭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有力推動了教育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

為使“結對幫扶行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金臺區教體局多措并舉,開展了“我的幫扶故事”征集活動并印制了《我的幫扶故事 》一書,組織開展了“我的幫扶故事”演講比賽,并為優秀工作者配發了《一個女干部的幫扶手記》等書籍,鼓勵教師們學習先進事跡,激發幫扶動力,找準幫扶方向和方法,真正把“教師結對幫扶困難學生”活動打造成了金臺區在培才育人和鄉村振興過程中開展扶志扶智工作的特色品牌。

 

責任編輯: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