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青年人才培養接力賽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杰
發布時間:2022-10-20 09:46: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的舞臺上,參賽學生需要獨立設計、制造、測試一臺方程式賽車。除了考驗團隊車輛設計和性能表現,裁判組還會對參賽隊伍的商業營銷、成本控制、招商宣傳等能力進行綜合評估。
在2022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上,超過100支參賽隊伍參與了從賽車設計、正向開發到賽場競速的全面比拼,超過2600名大學生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參與了本屆比賽。
“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甚至殘酷,要尋找到好的工作真的很難。”說起就業形勢和人生目標,就讀汽車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張寧以前總是有些憂心忡忡。
可現在他有信心了。這一思想上的轉變,源于一次久違的賽車場實踐經歷。在不久前落幕的2022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上,超過100支參賽隊伍參與了從賽車設計、正向開發到賽場競速的全面比拼,超過2600名大學生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參與了本屆比賽。
最終,吉林大學獲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FSCC)冠軍,柳州工學院獲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FSEC)冠軍,北京理工大學獲中國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FSAC)冠軍。
智能電動車承載著青年的夢想
作為吉林大學吉速燃油方程式車隊隊長兼車手,米晨向記者坦言,完成比賽后摘下頭盔的那一刻,心中的激動幾乎無法用語言形容。
經過6天激烈角逐,吉林大學吉速方程式車隊脫穎而出,榮獲賽車設計第一名、直線加速第一名、耐久測試第一名、八字繞環第二名、成本制造分析第三名、全場最快單圈獎,以顯著優勢再次成功衛冕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的總冠軍,實現了“三連冠”和“五年四冠”的佳績。
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的舞臺上,參賽學生需要獨立設計、制造、測試一臺方程式賽車。除了考驗團隊車輛設計和性能表現,裁判組還會對參賽隊伍的商業營銷、成本控制、招商宣傳等能力進行綜合評估。
米晨介紹說,今年上半年,為了盡可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使車隊成員保持良好的競賽狀態,指導老師和車隊的畢業校友一起加班加點。一次次線上模擬答辯,多達幾十萬字的技術文檔,忠實地記錄了這群00后大學生的智慧和汗水。
“助力青年人才培養是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最重要的職能。”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進華告訴記者,自2010年首屆大賽舉辦以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已累計為汽車產業輸送人才4萬多名,其中有不少同學已成為業內公認的技術大咖、青年創新工作的佼佼者。
作為國內汽車機械學科大學生最高水平的學科競賽,這項賽事要求大學生車隊獨立自主設計、制造、調試一臺方程式賽車。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賽事結構已出現新變化:參賽的電動車數量超過了燃油車。有分析認為,這契合了當今全球汽車業的電動化潮流,同時也離不開多年前蔚來的一次“播種”。
從2015年起,蔚來連續冠名支持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FSEC),并在2021年開始支持中國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FSAC)。
據介紹,FSEC主要考驗學生的汽車工程知識與綜合設計仿真的能力,以“獨立開發和設計完成80kW整車電氣系統總成”為課題,旨在發掘具備方程式賽車項目正向開發設計和管理能力的選手團隊。
FSAC則專注于無人駕駛領域,涵蓋汽車構造及原理、設計和仿真、整車電氣系統的操作和調試、搭建無人駕駛系統安全架構、無人駕駛各類算法的編譯和測試等復雜精密的內容。
事實上,每輛賽車的設計制造過程不僅考驗團隊的工程實踐能力,還要考查團隊工程管理、商業營銷、成本控制、招商宣傳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同學們都擁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求知欲十分旺盛。”在現場觀看賽事并與參賽大學生交流后,蔚來執行副總裁、質量委員會主席沈峰表示,身處技術變革浪潮之中的汽車業是無可爭議的朝陽產業,為中國車企帶來了許多新機遇,這意味著全行業都對優秀青年人才流露出更多渴望。
《2022全國青年人才就業趨勢洞察》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全國青年人才投遞量前30的公司名單中,涉及汽車業務的公司占據了近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蔚來、比亞迪、小鵬、特斯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均占據重要位置。
“春江水暖鴨先知。青年人才的就業選擇,往往最能反映行業景氣程度,也能反映出企業的創富能力和創新能力。”獨立汽車評論員白德表示,汽車業輻射廣,帶動力強,智能電動車賽道快速升溫,有助于擴大大學生就業市場;而新鮮血液的不斷加入,又將反哺行業,幫助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內某高校車輛學院的2021屆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畢業生整體就業及深造率為99.3%。其中,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是研究生就業的主要方向,占就業人數的42.3%。
多方協作才能筑好人才梯隊
作為一項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大學生學科競賽,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有望成為中外青年友誼交流之窗。從2011年開始,中國與德國的大學生方程式賽事已有多次交流。雙方互相選派優秀車隊和車手參賽,與來自全球的頂尖車隊同場競技、揮灑熱血。
據介紹,蔚來今年正式成為德國大學生方程式的合作伙伴,通過對賽事的支持,助力全球汽車工業新生力量成長。2022年德國大學生方程式于8月15日至21日在著名的霍根海姆賽道舉行,共有來自全球34個國家的近100支車隊參賽。
“中國電動車行業走在世界前列,幾乎已是業內公認的事實,有志于此的同學要利用好這一優勢。”曾擔任北京理工大學純電動方程式車隊隊長的劉迪提醒說,大學生應首先學好本專業知識,打好基礎,然后再通過大學生方程式等平臺,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
作為QEV Tech系統工程師,他結合自身經驗分析說,無論是在賽車場上,還是在企業內,都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有分析師提醒說,如果今后想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學生在校期間要堅持主動學習,并與行業前輩加強交流,盡早、盡多地去企業實習,“尤其是那些研發實力較強的車企”。
“用一年多的時間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一輛實際的賽車,這本身就是最大的獎勵。大家會在未來職業生涯中感受到這一年多的付出對人生的意義。”在頒獎典禮上,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對參賽學生拋出橄欖枝,“蔚來歡迎從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走出的優秀大學生加入,愿為大家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沈峰表示,隨著自動駕駛、智能駕駛逐漸開始大規模應用,中國汽車業對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會更加旺盛。據透露,為了給不同學歷、不同專業的青年學生提供平等的職業發展道路,蔚來推出三大校招項目——Sparks計劃、Shine計劃、NIO You計劃,分別針對應屆畢業生、大專職業院校學生和實習生開展人才培養,以滿足蔚來的人才多樣化需求。
有人說,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企業只有加大投入,才能搶占技術創新的制高點。其中,人才培養將會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市場競爭的勝負手。但不得不承認,由于傳統汽車專業教育的部分內容已經落后于產業的實際需求,汽車人才供需存在錯位現象,無論是新造車企業,還是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智能化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上均頻頻“喊渴”。
在張進華看來,中國汽車產業規模巨大,技術轉型和產業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長期化、多元化發展。這意味著,青年人才培養不能只依靠高校或企業,而需要多方協作跑好“接力賽”。
正如他所總結的那樣,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既是靠真才實學一分高下的賽場,也是一個特殊的課堂。而今年的線下比拼,也打響了新一輪人才培養接力賽的發令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