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作者:史貝珂 郝 杰
發布時間:2022-10-18 09:51:47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課程思政的提出,要求我們全面且有針對性地將其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本文通過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獨特作用、教學的策略以及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三個方面,尋求課程思政與藝術設計教學的結合點,為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展開一些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 藝術設計 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陜西省教育廳2021年度專項科研計劃項目“新時代工匠精神視域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1JK0025)。
引 言
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部明確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要內容。課程思政是針對所有學科、專業的全面推進,目標和內容是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內容優化課程架構,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的提出,對于課程建設與意識形態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獨特作用
1.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都有著豐富的內涵,既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藝術設計教學,首先應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厚植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傳統的藝術教育課程教學理論性強,內容相對枯燥,學生缺乏興趣,教學效果欠佳。我們必須緊跟新時期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將藝術設計教學與美育、德育深度融合,加強品德修養,從點滴做起,在日常學習中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使其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2.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滋養了民族精神,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是新時代課程思政背景下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已經深深根植于每一位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中華傳統美德如烙印般深入人心,比如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這些傳統美德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每一個中國人理想的做人準則。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了解榮辱廉恥,更為重要的是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的大背景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中國傳統手工藝興盛于民間,代代相傳,歷史悠久,其中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土,代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基因。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剪紙、刺繡、花饃、木板年畫、陶瓷、織錦、竹編、木雕等眾多民間傳統手工藝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光發熱、熠熠生輝。
通過藝術設計課程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民間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傳揚民間藝術。通過藝術設計的現代審美與設計手段,深度挖掘藝術創作的方式方法,踐行文化自信、審美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策略
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應當緊緊依靠藝術學科特點,因地制宜,根據課程特點確定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健全培養方案,有側重點地開展課程教學。
1.藝術設計課程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
藝術設計課程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符合新時期課程建設的方向,對于思政元素在藝術學科扎根有著決定性作用。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承載著為社會培養藝術設計、研究、出版和文博等專業人才的重任。同時,綜合性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開辦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也有著重要影響。
第一,從藝術設計課程的角度剖析。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最早是由德國包豪斯藝術學院提出,從建筑設計領域引領了現代設計運動。1990年代,中國大陸高校陸續開始建設藝術設計專業。目前在設計領域我們學習的國家主要以美國、德國、挪威、瑞典、日本等國家為主,依舊要向設計領域的發達國家看齊。如何將藝術設計教育教學與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之中,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藝術設計課程有著實踐性強、創新性強的特點。根據課程特點與教學經驗的思考,筆者認為藝術設計課程與立德樹人的有機融合應當緊隨時代發展,與國家公益事業緊緊相連。比如,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面對災禍我們能做點什么?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危難時刻,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已成為全國上下心之所向。此時,各大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用藝術作品“以藝抗疫”,心手相牽,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用設計師的智慧抗擊“疫情”,為早日戰勝這場疫情貢獻我們的力量。此外,課程教學以“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為主題,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
第二,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分析。藝術設計課程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軟實力的象征,校園文化包含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其中顯性文化就是校園建筑,隱性文化則是校園氣質,美育宣傳。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從側面看也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建設,一方面,校園文化從根本上影響著師生的氣質,在潛移默化之間將立德樹人融匯于校園血脈之中,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健全學生的道德素養。另一方面,校園文化與藝術設計、美育相融合,從深層次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藝術素養,營造校園藝術氛圍,形成尚美愛美的校園文化。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5G技術已然成熟,新媒體手段的普及,各高校間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互動頻繁,校園文化建設急需藝術設計課程的補充與提升,如此將從多方面、多角度、立體化保障藝術設計課程融入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之中。
2.藝術設計課程與地方特色文化有機融合
我國地域遼闊,素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之稱,各地區均有豐富的民間工藝。而學校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學生對于地域文化的主觀感受不足。因此,通過藝術設計課程主動與地方特色文化有機融合,以實踐教學和翻轉課堂的方式,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狀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田野調查、文獻查閱、參觀走訪等形式,拓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基于開拓課程教學方式的思路,在課程建設與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與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比如,在工藝美術課程中結合陜西地域特色文化,引導學生走進家鄉,走入民間,發現民間優秀的傳統藝術。通過學習了解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西安鼓樂、剪紙等民間藝術,提升學生對民間傳統藝術的認知,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藝術設計課程還可以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品牌強農”活動相結合。通過對陜西特色農產品的調查研究,積極開發老工藝、老字號、老品種的保護與傳承,充分發揮專業技術能力,培育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和特色品牌,提升農特產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結合品牌特點,講述品牌故事,樹立品牌形象,使農特產品的品牌更多元、更高級。
著力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
1.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建立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偉大的家國情懷為召喚,系統且全面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全面整合建立,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大背景下,思政元素貫穿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使命的。它旨在提升師生的思政意識,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踐行課程思政的大政方針,在意識形態高度引領思政課堂的教學。
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建立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過多輪次的教學嘗試,方能在各個專業之中全面融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深度挖掘課程資源,有效整合現有課程資源,把課堂當成“主戰場”,充分發揮課堂教書育人的作用。不斷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將之前枯燥的思政課堂轉變為學生喜愛的思政專業課,幫助學生“動起來”,在觀念上認可課程,點贊課程。思政理念認知的提升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不是單個知識點的融入,而是整個課程的建立。因此,在課程建設和理念認知中應該將課程認知、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課程特色等多個方面綜合起來,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專業課程。
2.著力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理念認知
課程思政的建立是一個全方位的構成,其中有社會、學校、學院、教師等各個層面因素的組合,而最為關鍵的一環便是教師的角色。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處在課程思政改革的一線。教師的課程思政理念認知直接關系到思政課堂的落實效果與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建立,著力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理念認知水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角度著力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理念認知。
首先,教師應該深入做好專業課程思政理念建設,在專業課程中注意提煉提升思政能力,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思維無縫銜接。可以采取案例融入的方式,在課程建設中,帶領學生參與農特產品包裝設計,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幫助農特產品進行品牌升級,產品升級,以走訪調研、策略定位、草圖探索、設計品牌識別、簡報提案、品牌視覺識別手冊這一套完整的教學過程,在課程中融入相對完整有效的思政教學理念。一方面幫助學生提升專業設計能力;另一方面,培育學生對于建設國家、建設鄉村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其次,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競賽,以賽促教,相互學習,通過比賽積累經驗,學習同行之間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能力。
3.加強優質資源共享共用
課程思政教學的發展必然是資源共享共用的。基于此前建立的各類“金課”課程,思政課可以巧妙且相對容易地完成線上線下課程的銜接,有效利用現有在線課程學習平臺,如中國大學慕課網、學銀在線、學堂在線等。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習通、云班課、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發揮互聯網時代的優越特性,加強優質資源的共享共用。
結 語
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是一次專業課程的探索之旅。將課程思政行之有效地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設計教學的專業特性,發揚美育教學的專業優勢,同時也能夠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使命,發揮課程思政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萍.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6):139-142.
[2]呂曉翠.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堂教學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40):42-43.
[3]盛俊,沈利.高校課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J].智庫時代,2019(S1):54-55.
[4]王凌燕,劉愛民.“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的實踐探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3):112-114.
[5]白薇.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教學 多維度打造思政“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20(1):56-59.
(史貝珂: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郝杰:西安郵電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