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潤心 鑄美育魂
作者:陳玉玉
發布時間:2022-10-10 10:41:1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在學生的世界里,也有很多教師未知的東西,把根扎下去,那一個個鮮活的、獨具特色的生命,是我們永不枯竭的營養源。從教十一載,我經常捫心自問:如果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優美的語言,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經驗?終于我發現,這些都是一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品質,但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愛心,要有一種穿越心靈的無私真愛。父母之愛、師長之愛是成就一個孩子未來的自信之愛,溫暖的師愛更是學生和老師雙向奔赴教育之路的有力保證。
不是老師培育了學生,
而是學生賦能老師
1987年出生的我,在2011年第一次走上講臺,清楚記得,當時那節課上得并不理想,上課沒多久,幾個孩子就自顧自地玩起來,借水彩筆、扔東西等各種小動作屢見不鮮,課堂上嘈雜聲此起彼伏。在幾分喪氣和不知所措中,我終于等到了下課鈴聲,人生中的第一堂課潦草結束,對我而言是那么難熬。晚上反思時,我問自己:為什么學生在這節課上秩序這么差?究竟是為什么呢?想著想著,我意識到,一定是因為我的課堂設計太過無趣,沒有靈魂,無法吸引到他們。
也正是從那次反思開始,我對自己提出要求:每一節美術課都要精心準備,要把有趣的教育、有溫度的教育、有情懷的教育給予學生。漸漸地,我的課堂沒有了嘈雜的吵鬧聲,取而代之的是我和學生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我們一起享受著美的一切。我們在“出殼了”這一課里扮演了有趣的動物家族;在“下雨了”這一課中體驗油水分離的有趣游戲;在“春天的色彩”中走出教室,在校園里賞遍美景;在“留給母校的回憶里”這課中一起為母校繪制繪本故事,我們的故事感動了所有老師。學生們在充實和快樂中畢業了一屆又一屆,而我也從一個青年教師成長為一名省級優秀教學能手,并在陜西省教科院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組建了自己的工作站,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分享教學故事,研討教學方法。這些經歷都在時刻提醒我:不是我們培育了學生,而是學生日復一日地為我們賦能。
做好合格引領者,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17年,學校任命我兼任小學部大隊輔導員和德育主任,每天上課期間轉樓、晨暮陪伴學生上學放學是我們的一項常態工作。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發現了一些現象,如每天學校發放的加餐,總有些學生不吃或只咬一口就扔到垃圾桶里,雖然這些只是個例,但這些舉動著實讓人心疼。每天放學,接孩子的老人不在少數,無論是六年級的學生還是一年級的“小豆豆”,諸多老人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書包接過來背在自己的肩上,甚至有些老人已到耄耋之年,這一個個佝僂的背影令人心酸。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委員通道”上表示,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首先,要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培植博愛之心,尊重和善待周邊人和事。其次,要教育學生保持終身運動的習慣,引領孩子們堅持天天運動,健康向上。再次,要提醒學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生漫長,猶如一場馬拉松,不在于一時跑得有多快,關鍵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節奏,一生如此,就一定能達到理想中的前方。最后,一定要培養學生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未來抱有美好的預期。唐校長說,所有孩子都應該接受讓他們優雅起來的教育。要善于發現美,欣賞卓越,能夠欣賞他人之美,有包容之心。這樣才能把我們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創造得更加美好,能夠給生活和他人帶來美的感受。
在“雙減”及“五育”并舉的今天,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擔當,對于如何把良好的習慣融入家庭的長線培養中,美育在日常行為習慣中的體現是值得研究的課題。課堂是神圣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高地,更是激發孩子人格完整的最佳場所,誰站在講臺上,誰就決定著教育的品質。
有一次,我在課堂“童話城堡”做了個小小的嘗試,感悟頗深。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時,課堂氣氛非常融洽,學生們都在給同桌展示自己畫的城堡,于是我問學生:“這么美麗的城堡,你們希望誰住在里面呀?”孩子們思考后激動地說,要讓爸爸媽媽住、要讓老師同學住。不僅如此,還紛紛有孩子說道:“我愿意讓天下沒有媽媽的孩子住,讓災區的孩子住,讓經歷戰爭的孩子住……”最后課堂升華為:世界上最美的城堡,應該是有愛、包容的城堡。在這一課之后,我又利用“花點心”“神氣的小廚師”等課激勵了一批熱愛家務勞動的孩子,我們教學團隊以“師愛為名 激趣童年”為主題,開展了部分課程的單元備課,利用拓展或個別教學環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契機,把學科知識點延伸到核心素養的養成,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智慧潛能,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靜待花開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培植。
愿做孩子心靈的點燈人,
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難免會遇見需要特殊關注并呵護的學生,小A就是其中一個。上學第一天,小A就對著在國旗臺上講話的校長說:“讓他下來,我要上去講話!”在老師制止后開始上演滿校園“捉迷藏”的精彩橋段,在入學后一個月,我們得知,這個孩子上幼兒園時就精力旺盛,特別愛跟別人交朋友,但卻往往弄巧成拙,一直找不到和別人和睦相處的方式。我相信每一個情緒問題形成的背后大都是一個舊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很重要的培育期,此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黃金成長期。于是在一個明媚的下午,我邀請小A到我的畫室,請他畫一幅“房、樹、人”的畫,結果我驚奇地發現,他的畫面中樹木上有好幾個鳥窩,我好奇地問:“這是大樹的好朋友嗎?”他說是的,但是房間里的小朋友一出去,小鳥就跑了。我又問:“寶貝,房間里這個小朋友是你嗎?為什么在哭呢?”“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人啊!”我瞬間明白了,因為童年缺少與人交往的能力,所以不知道怎樣和小朋友們玩,他非常孤獨痛苦。從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和小A開始進行一個游戲,每天和壞情緒作斗爭,只要贏了,我們就全班表揚并發獎狀和零食,老師每天要當大朋友帶他一起加入一個新朋友陣營。一個學期過去了,小A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國旗班的一員。
教師的職責現在已越來越少地表現在傳遞現成的結論,而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激勵學生思考上;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由此可見,教育是神奇的,更是神圣的,它可以點燃一個靈魂,更可以塑造一個靈魂。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珍惜用心交流的機會,將教育“危機”轉化成教育“契機”,用愛心、耐心和信心,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育是心與心的相伴,美的教育不僅能改變人的思維,更能超越生命的長度,拓展心靈的寬度,邁入靈魂的深度。
于漪老師說:“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而我也是一個正在成長的老師,我深知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永無止境,我要始終保持以一個空杯心態去學習和反思,更要客觀平視地認識自己,教育的歲月是生命的點滴積累,只有腳踏實地地修煉學習,才會獲得更多的教育智慧。每一個童年都是寶貴的,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新時代,我會以教育初心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有愛和溫度的老師!
我們何其有幸,可以陪伴一群又一群孩子走過他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見證他們的成長,而我們也在不斷成長、成熟的同時,永遠年輕!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經開第一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