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雙減” 助力學生發展
作者:馬學梅
發布時間:2022-09-29 15:29:48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小學落實“雙減”,著重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推進課后服務全覆蓋,通過學校提質增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
一、深入開展集體備課,打造高效課堂
開學以來,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小學教科研中心緊抓“第一課堂”,督促各教研組深入開展集體備課,向課堂要質量,要求全體教師必須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確保減負不減質。學校領導和教研組長常態化推門聽課,幫助青年教師把脈問診,解決上課低效耗時的問題,手把手幫扶。另外,借助“六課工程”之“教學能手引領課”“高級一級教師學科融合課”“二級教師同課異構課”“新入職教師匯報課”等公開課帶動全體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解讀教材的方法、指導學生的技巧、處理課堂生成的妙招……確保在“雙減”背景下用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來打造每一節“減負提質”課堂。
二、加強學生作業管理,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減輕學生負擔的核心是對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實行“三限”,即限份量、限數量、限時間。
“限份量”即對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節假日作業的總量進行限制。
學科配套的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節假日作業嚴格按照要求,只使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的教輔資料,嚴格執行“一科一輔”。
“限數量”即各科教師作業量必須嚴格按照學校規定布置,不準超量布置。每個班級的黑板上都有“作業公示欄”,接受學生、家長、教師的共同監督,也便于班主任教師協調各學科教師的作業布置量,切實控制每日各學科課外作業總量。教務處做好各年級各學科作業統計,并按照統計定期檢查。各年級分管領導進入年級群,要求各科老師在群內公示作業,并明確完成每項作業的時長,以達到控制作業總時長的目的。
“限時間”即除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外,各科布置的作業總量完成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且要盡量在課后服務時間完成。
要求全體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制度,依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科學執行課程和教學進度。學校教務處對教師布置課外作業量和批改課外作業情況的檢查常態化,要求教師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且作業批改要正確規范、評語恰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校建立近視防控宣教中心,引進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校改革體育課,保證每周4節體育課,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提倡為學生布置實踐性、活動性及創新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機械性作業。如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學校德育處開展了“為祖國獻禮”創新作業系列活動,各年級設計了項目式學習類、實踐操作類、閱讀類、運動類、個性化作業,盡可能地讓孩子們的作業“減負增效”,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要求各教研組通過深入教研,提高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精簡學生的作業量,實現“書面作業不出校門”的目標。
探究“作業減負提質”創新方法。學校要求各年級每周設置一天“無作業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留出空間。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應付作業轉為主動完成作業,這是學校的教育理念;鼓勵教師多布置包括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的作業,充分體現作業的趣味性、開放性、梯度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凸顯作業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作業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提升素質。讓作業成為提高學生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要手段,讓師生在作業的量與質中找到平衡點,為“減負提質”走出一條新路。
三、課后服務體現溫度,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做好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是學校層面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所要做的重要工作。
課后服務時間有保障。堅決貫徹執行“5+2”原則,星期一至星期五,學生采用自愿參加的原則,從16:00開始,由各學科教師根據學校安排,組織學生或寫作業,或參加興趣活動。每天不少于2小時。
課后服務內容求豐富。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開設了五大類社團課程:和言課程、和智課程、和美課程、和創課程、和健課程,共100多個社團,包括籃球、足球、合唱、書法、舞蹈、科技、航模、小主持人等,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從而培植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周一、周二、周三課后服務時間將2小時劃分成了3節30分鐘的小課,分別安排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進班進行作業輔導、勞動實踐、閱讀、思維訓練等活動。輔導學生完成作業,有效利用課內時間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減負增效,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同時,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類型的輔導方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充分利用班級讀書角、讀書長廊讓學生自由閱讀,拓寬視野。開展每周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制作樹葉畫、在蛋糕盤上粘貼拼音卡、開展班級衛生大比拼等,動手動腦、共同成長。
周四為一二三年級的社團活動時間,周五為四五六年級的社團活動時間,社團時間即是學生的無作業日。
課后服務要求重細節。開學初,學校通過公眾號、班級群發布《致家長一封信》,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家長深刻認識普及課后服務的意義。同時,學校加強對課后服務工作的監督與指導,切實提高課后服務工作質量。及時總結課后服務工作開展以來的成功經驗,通過家長訪談、學生訪談等方式厘清存在的問題,做好自查自糾。做好課內教學與課后服務內容的有效整合,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切實為學生減負,為家長減負。
四、廣泛開展多方訪談,俯身聽取有效建議
開學以來,為了深入了解學生、家長、教師對于“雙減”落地的滿意度,學校的光明小記者先后隨機開展了學生訪談、家長訪談、教師訪談。每一次訪談的問題都會針對訪談對象精心設計,直指“雙減”之下實際教育教學中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以及特別容易產生的新問題,讓訪談對象放下思想包袱,說真話、抒真情、建真言,從而總結學校成功經驗,提供改進不足的良策。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