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
作者:杜三文 劉久亮
發布時間:2022-09-29 09:48:4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有時,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雙減”正是讓教育回歸初心。
一、做好“加法”
減負之前,先需“增”。只有補齊以前的短板,加強此前的欠缺,強化“雙減”后應該承擔的責任,才敢減,才能真減。
增強學校的主體意識和擔當意識。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戰場。學校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承擔責任。造成學生“雙負”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效果沒有得到充分保證。
增強教師的教育情懷和專業能力。教師是一份超越物質、走向精神世界的職業。教師必須具備能夠引領學生成長的專業能力,做到與時俱進,與學生共同成長。
增強學校的課程建設和課堂轉型意識。課程是學生精神成長的營養菜單,豐富的課程、生本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保障。
二、做好“減法”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針對“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這一方面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育人功能”。
(一)有所不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做好“五個無”。
“五項管理”是“雙減”的具體舉措。在教師層面應做好“作業管理”。漢中市寧強縣實驗小學在全面壓減作業總量的實踐中,努力做好“五個無”:無一、二年級書面家庭作業;無手機打卡作業;無家長批改作業;無布置后不批改現象;每周一天“無作業日”。
(二)素養為本:提高作業設計質量,重視三對關系。
處理好“長”與“短”的關系,研發實踐性“長作業”。在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的同時,注重實踐性長作業的研制。我們學校以“五育”融合為方向,依托道法實踐課程“每月一事”,自主研制假期“四單式”長作業。
一是“生活之美實踐單”,主題為“實驗娃當家,展學子風采”。“除舊迎新我在行、走親訪友我樂行、新春習俗我探究”等多種項目等著學生去挑戰。二是“春日精靈研學單”,主題為“牛氣沖天 樂搞事情”。依托研學單,個人或小組合作開展項目式學習。三是“修習進階英才單”,主題為“學習有韌勁,英才自奮蹄,休假不休學”。各學科精心設計“英才單”,讓學生延展學習的外延,不斷精進自我,力求讓學習和生活有機融合。四是“氣質翩翩藝體單”,主題為“校園吉尼斯,強體培藝換新顏”。“花樣跳繩”成了我們的特色家庭實踐作業。
“四單式”假期作業通過微信推送、作品展評、達人評比等方式進行多元評價。該作業設計有效規避了作業總量過多的弊端。改變作業特性,轉變學習方式,以求育人方式的轉型。
處理好“快與慢”的關系,凸顯分層彈性作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能力層級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星級作業單。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精準推送,發揮作業的鞏固和拓展功能。
處理好內與外的關系,探索學科項目化作業。課堂作業堅持“一課一本”,將配套作業用足用好,精簡作業總量。同時基于教材、課程標準、作業本,開展學科課外主題實踐探索作業的設計,變碎片化、短平快的作業為可持續、深度探究的學科項目化作業。
(三)優化評價:發揮作業育人功能,開展三項行動。
“好習慣”行動,強化過程性評價。作業的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作業習慣的養成,好習慣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好毅力”行動,凸顯增值性評價。針對體育、藝術、勞動、綜合實踐等考核類學科的作業,倡導將體藝、勞動帶回家,堅持一項興趣愛好,每日“打卡”。
“好學力”行動,注重發展性評價。運用發展性評價,立足終身學習,培養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發揮作業管理所蘊含的育人價值。
在教師層面上,我們要持續推進“好作業”實踐研究,強化底線意識;辯證地看待三對關系,厘清作業何為;力破教育難點,不斷完善“好作業”的設計、實施與展評的閉環研究,使其變得有滋有味、有趣有效。作業即作品,以作業管理為支點撬動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迭代升級,以生為本,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