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勉勵廣大青年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人生航向,也為高等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緊密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主題,強化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方針,努力鍛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五育并舉”是我們黨長期實踐探索、不斷總結教育規律所做出的部署安排。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2006年修訂后的《義務教育法》提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時代特征和教育發展規律,進一步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教育方針的不斷完善與深化,并將馬克思主義和我們黨關于教育的論述集中于教育培養目標的高度和向度,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政治性、育人性,使教育沿著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不斷前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品格,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二、“五育并舉”是我們黨立足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戰略選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存在著種種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在統籌全局、駕馭復雜形勢、創新攻關、艱苦創業等不同維度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學生在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修養、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這就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高等教育具體實踐中,“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將推動工科大學生更具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文科大學生更善于發現問題并能構建新的理論,從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只有堅持“五育并舉”的方針,在博采中西文化精華的基礎上,深入大學的本質去尋求高等教育內在的新動力,并在持續奮斗中不斷進取、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才能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三、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高校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既涉及學科、教學、科研等體系,也關系管理、行政、后勤服務等部門。因此,首先要樹立“五育融合”的理念,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五育并舉”育人體系,統籌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線上教育、社會實踐等關鍵的育人環節,協調黨政管理干部隊伍、專職師資隊伍、后勤保障服務隊伍等建設,構筑新的高質量、高水平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其次,要優化學科專業體系,強化思政課、拓寬公共課、夯實專業基礎核心課,以生為本、學為中心,推進信息化教學、研討式教學,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讓課堂育人主渠道立起來。最后,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第二課堂”工作,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實踐育人活起來;加強校舍、校園等辦學條件建設,讓各項辦學條件硬起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實踐,在新時代發揮出巨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貢獻力,空前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政治覺悟、文化水平和科技能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責任擔當、更加昂揚的奮進姿態推動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強化“五育并舉”的頂層設計、資源供給和評價體系,加快形成“五育并舉”的成才導向、培養體系和文化氛圍,鍛造一大批真正能夠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系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