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教學的理論內涵豐富,對于教師來說,可以幫助其搭建高質量的美術教學平臺,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對于學生來說,可以通過欣賞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美術鑒賞能力。本文通過分析欣賞教學的理論,結合一定的初中美術教學案例,旨在探討未來欣賞教學的實際應用策略。

一、 欣賞教學的內涵及特征

1.欣賞教學的內涵

欣賞教學源自對教育的思考,教育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學生的大舞臺。因此,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力,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純粹進行知識灌輸和呆板的理論傳授,而是要以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觀察,以欣賞的態度吸收優秀作品的精華,以創新的態度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欣賞教學不僅要停留在欣賞的層次,而且還要通過多樣的教學資源、有趣的教學情境、適宜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深入作品、理解作品、評價作品。

2.欣賞教學的特征

欣賞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它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閃亮的人文色彩。欣賞教學,尤其是在藝術領域的欣賞,主觀色彩明顯。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感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我感情的萌發、充沛的情感表達是欣賞教學的一大特征,欣賞教學的過程彰顯著人文魅力。第二,開放的教學環境。欣賞教學最關鍵的是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建立欣賞的整個過程,教師在開展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教師不對學生的思考和看法進行理性分析,而是以包容的態度讓學生體驗欣賞作品的有趣過程。第三,持續的教學效果。欣賞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習作品,而是讓學生通過情感的共鳴構建自身的情感認知和內涵理解,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能夠助力學生發展。

3.欣賞教學的要求

欣賞教學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一方面教師不要壓制學生的能力展現,使學生可以自由進行表達;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第二,注重引入。欣賞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知識背景的提供上做好相關準備。一方面,教材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教師在選擇藝術作品時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層次和學習水平,避免滯后或超前教學;另一方面,知識背景要服務于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循序漸進。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具體表現,通過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提高欣賞能力和水平。

二、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欣賞教學最關鍵的還在于欣賞兩個字,以往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和感悟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講解,缺乏自己的感悟與分析。而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欣賞多種作品,在未受他人干擾的情況下依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審美理解對藝術作品予以欣賞,如此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一般而言,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一部分來自于天賦,另一部分來自于后天的熏陶。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去欣賞、去審美,通過不斷地看、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評價,形成自己獨有的審美價值觀。

2.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

欣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藝術知識與技巧,在欣賞經典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從中汲取有助于自己成長的內容。這些內容使學生在藝術創造領域駕輕就熟,藝術創造的質量與水平得以提高。有人這樣說過,沒有看到一萬張畫,畫不出來一幅畫。因此,只有讓學生長期處于欣賞教育的環境中,才能幫助他們實現眼力的鍛煉和筆力的提高。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學生自由創作,鼓勵他們打開思維,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

3.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欣賞教學不是局限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而是通過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提高他們對美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社會責任感,進而提升綜合素質。同時欣賞教育能使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進而塑造正確的競爭觀。

三、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開展欣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初中美術的地位在學科發展中較輕,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他們對美術學習的重要性還沒有形成統一認知,教學方法簡單、內容枯燥,學生沒有建立良好的審美觀念,在初中美術課程中融入欣賞的過程比較困難。2.教師采用的是普遍式教學,對學生個體欣賞能力缺乏一定的了解,忽視了美術學科的學習主觀性。3.評價方法實行“一刀切”,忽略了學生欣賞水平的實際。學生參與課堂的專注度不夠,導致他們的美術欣賞能力與水平遲遲得不到提高。

四、欣賞教學的具體策略

1.創新任務視角,讓學生主動欣賞作品

初中美術欣賞教育主要是圍繞具體的美術作品展開,因此教師要根據作品明確欣賞目標,幫助學生找到欣賞的方向和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任務布置并非壓制學生的欣賞多樣性,而是為了防止學生欣賞的形式化。欣賞是主觀的,但教學目的是客觀的。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如果不能提出具體要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種資源,如視頻、圖片等幫助學生提高欣賞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用問題解決、任務完成等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去欣賞作品、了解作品。例如,在“獨樹一幟的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準備不同的中國畫,課下讓學生根據中國畫的創作背景、創作歷程、創作手法收集網絡資料,然后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以及與西方畫之間的區別。同時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體會中國畫的意境和色彩。

2.搭建互動平臺,讓學生交流心得

初中美術欣賞教育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淵源。缺乏互動交流的欣賞活動只能是閉門造車,自我催眠。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口頭交流或合作實踐等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去聆聽其他人對作品的不同看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會不同人對作品的理解,進而欣賞作品、欣賞他人,提高審美素養。例如,在“形式和內容豐富的動漫”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讓學生結合自己日常看的動漫作品和同學進行分享,從色彩和線條等多個方面予以交流。接著,教師從動漫形象的設計出發,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動漫作品創造的過程,理解創作的不易。針對不同動漫作品的形象,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的動漫形象,找出他人動漫形象的優點,了解不同動漫作品的優勢和魅力。

3.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提高欣賞能力

要進一步提高初中美術欣賞教育的質量與效果,我們必須讓欣賞走進生活,走入實踐。浮于表面的欣賞,往往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和長期發展無法產生明顯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作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走到大自然中,走到生活案例中,結合實際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同時在實踐中組織相關活動,提高實踐活動的質量和水平,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例如,在“插花”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節日送花”這一主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創造美和欣賞美。在課前教師告知學生:本次活動將以實踐活動為主,需要準備各種類型的花束,如百合、玫瑰、雛菊等。教師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出自己所想要搭配的花籃類型,接著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挑選需要的花束,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出示不同花束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學生欣賞了不同的插花后,最終也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美。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圍繞作品組織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提高欣賞能力的同時,自身也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計劃。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楊河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