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是從黨之大計、國之大計角度做出的重大安排。為落實好“雙減”政策,各中小學及社會機構積極行動,開展了多樣化的嘗試與實踐。那么,在“雙減”背景下,學校作業管理制度如何革新?作業管理方案如何制訂、如何實施?作業評價如何發揮效用?作業設置、作業審核、作業公示、作業量、完成作業的時長如何控制?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思考的問題。

一、制度為作業減負提供支撐

作業是學校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要進行作業減負,學校就要從制度上明確要求。根據國家、省、市、區上級部門有關作業管理規定,遠東一小對已有作業管理制度進行了優化、調整、提升和統整,針對作業管理部門、內容、要求、設置、統籌、公開公示和檢查督導七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具體如下:第一,成立作業管理專項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導主任、年級組長及各學科教研組長任組員。第二,作業管理內容包括各年級各學科的作業門類、作業數量、作業內容、作業評價等具體要求和實施細則。第三,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課后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課后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嚴格落實周三無書面作業日。第四,布置作業前,教研組長將設計的作業內容登記在網絡共享文件《遠東一小作業登記表》中,由年級組長統籌安排,教導處審批備案。第五,作業審批合格后,各班教師將作業公示在班級公示欄中,教導處將各班各學科作業通過校園公示欄進行公示。第六,教師要全批全改學生的作業,還要對個別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面改,作業批改采取“符號+批注+等級”的形式,嚴格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糾必復批。第七,學校對教師布置作業的情況、批改情況、學生完成情況、講評情況會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將檢查情況列入教師量化考核中。

作業管理制度是落實作業減負的前提,是上級部門減負要求的具體體現,是實施作業減負方案的有力支撐,作業管理制度的具體性、針對性、實操性讓減負成為了可能。

二、實施方案為作業減負提供保障

制度為作業減負提供了支撐,實施方案則是落實減負的重要保障,實施方案要體現減負目標、原則、舉措及相關要求。

(一)構建作業管理體系

校情、學情是制訂實施方案的基礎,系統化的作業管理有利于學校整合多方資源。在落實減負政策中,遠東一小從“一個目標、三種原則、九項舉措、多方保障”四個維度完善了“減負提質·悅作業”管理體系。

1.一個目標為減負提質明確方向。減負是指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避免重復、機械、低效、耗時、耗力的書面作業。提質是指全面創新學生作業設置與實施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2.三種原則為減負提質理清思路。三種原則包括作業分層原則、作業多樣化原則和作業統籌原則。作業分層原則是指年級分層、班級分層和個體分層;作業多樣化原則是指教師布置的作業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聽、說、讀、看、做等多種感官,類似于閱讀、背誦、聽書、講解、游戲、調研、實踐等形式;作業統籌原則是指班主任對作業進行的學科統籌、形式統籌和時間統籌。

3.九項舉措為減負提質指明方法。九項舉措對作業設置、完成及評價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策略,具體可概括為“3+3+3”模式。

第一個“3”是指作業設置三層負責,即教研組負責作業內容的開發與設置,年級組負責作業內容的統籌及作業量的把控,教導處負責作業布置的規范要求、過程指導和評價監管。

第二個“3”是指作業完成的三個落實,即落實周三無書面作業日,落實一、二年級無書面課后作業,落實三至六年級課后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的要求。

第三個“3”是指作業評價的三個關注,即關注全體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4.多方保障為減負提質提供支撐。多方保障包括機構保障、制度保障、實施保障等。機構保障是指成立作業管理領導小組;制度保障是指建立健全學校相應的作業管理制度、作業批改制度、作業評價制度等;實施保障是指對作業開發、作業設置、作業評價、作業批閱、作業公示等方面提供的支撐與保障。

(二)落實作業管理實施要求

為落實作業管理實施要求,學校建立了由教導處牽頭、年級組長協調、班主任負責、各科教師協商的工作機制,積極做好各學科作業的統籌平衡工作,確保了作業量和完成時間的協調。落實了作業設計集體備課制度,組織教師研讀課程標準,梳理教材,明確學科知識體系和認知要求。把作業管理作為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將作業評價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并定期對作業管理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按實際情況調整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指導家長合理安排學生的課余生活,避免給學生造成過重的校外學習負擔,保證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

三、評價公示為作業減負提供督導

評價是作業管理的必備環節,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評價要多元化、多樣化和多維度進行,公示要貫穿作業管理的始終,是作業督導的有效途徑。

(一)作業管理評價督導

1.學生作業評價督導。多元評價:自評、互評和師評。學生先自評,自己檢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再與同桌、同學互評,最后是教師評價。教師可以采取“符號+批注+等級”的方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符號”醒目、簡潔、直觀,“批注”指導細節,“等級”體現綜合性。還可以從正確率、書寫是否整齊、格式是否完整等維度,以A、B、C、D四個等級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綜合評價。

2.集中反饋評價結果。學校要從作業設置、作業內容、作業時長、作業公示、作業評價、作業創新等方面,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指導和評價。每學期,學校定期檢查不少于2次,并集中反饋評價結果,將其作為教師年終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作業管理公示制度

1.落實公開公示制度。學校要嚴格落實作業管理“公開公示”制度,作業內容經過教導處審核后,教師要將各科作業公示在班級作業公示欄內,落實班級作業公示制度,教導處每天要將各年級各學科作業公示在學校公示欄。

2.落實作業調研反饋。學校要定期對學生、家長及教師采用問卷、訪談、實地調研、抽查等形式進行作業管理情況調研,教導處要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和反饋,進而指導教師不斷優化作業設置、作業評價,提升作業質量。

3.落實作業管理教科研引領。學校要以課題研究、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等形式加強作業管理研究,以研究優化作業管理、提升作業質量、提高育人品質,積極發揮作業管理的育人功能。

四、創新發展為作業減負提供生機

(一)強化作業統籌,優化作業設置

為了落實作業三級管理制度和學科統籌制度,學校制定了作業登記日審核制度,教導處設計了包括時間、學科、內容、教研組長設置簽名、年級組長統籌簽名、教導處主任審核簽名的《作業登記表》,并將此表分享至“悅作業管理”專項工作群。《作業登記表》中以基礎作業和可選作業體現分層作業,并對語文、數學及其他學科作業進行了有效統籌。

(二)豐富作業類型,創新作業形式

在傳統書面作業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豐富了作業的類型和形式,除了必要的書面作業外,還布置了口頭作業、閱讀作業、實踐作業、調研作業等。其中,語文學科有經典誦讀、閱讀沙龍、課本劇表演等,數學學科有益智游戲、文化講堂、手工實踐等,體育學科有少年彈力帶,英語學科有名曲模仿秀,美術學科有千里江山圖,音樂學科有陶笛。此外,學校還專門開發了項目式活動——《小悅芽成長手冊》系列,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課外閱讀、主題研究和社會實踐等。

(三)落實作業減負,提升育人品質

減負減的是重復的、機械的書面作業和過長的完成作業的時間,提質提的是教學質量和育人品質。學校通過推進課堂改革、深化課程開發、提升作業品質、細化常規管理,不斷優化育人模式,改革教學方式,在減負的基礎上實現了提質的目的,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   西安市蓮湖區遠東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