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時事熱點,開展主題活動
——以“垃圾分類”主題活動為例
作者:方利利
發布時間:2022-09-20 11:25:52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在素質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使學生由學習回歸到生活,是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也是素質教育真實發生的過程。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容,而要積極選定活動主題,確保課程的順利進行。下面,筆者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對“垃圾分類”主題活動的開展進行探索。
一、以引導學生關注熱點為主題活動開展的前提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作為社會小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其密切相關,他們同樣有義務、有責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素養,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開展主題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教師圍繞時事熱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前,還要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事、關注熱點新聞開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我國自2019年實施“垃圾分類”政策以來,關于“垃圾分類”的話題瞬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如果教師能將其作為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這樣既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學生理解,又能夠發揮良好的教育作用。例如,開展“垃圾分類”這一主題活動前,筆者為學生布置了“垃圾可以分為幾種?自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小區的垃圾桶設置是否有變化?有哪些變化?”等任務,讓學生將收集的信息用筆記本記錄好。還組織開展了“垃圾分類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班里分享。通過“任務布置—信息收集—分享交流”等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學生對“垃圾分類”這一熱點問題更加關注了,他們結合學校所學和生活實踐經驗,積極參與了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選題原則的把握是主題活動開展的關鍵
2017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將生活情境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因此,筆者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此外,筆者開展主題活動時,充分考慮了以下幾個原則,將合適的熱點問題融入其中,這是主題活動開展的關鍵。
第一,切入點不宜過大,盡量以小的切入點為活動的主題;第二,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確保活動的操作性;第三,要從學校的辦學特色統籌考慮,開展主題活動。例如,將“垃圾分類”這一熱點問題引入主題活動中時,筆者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資源與校本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了主題活動。除此之外,筆者非常善于“留白”,將主題活動進行了適當延展。選定“垃圾分類”這一主題后,筆者根據學生的表現和活動開展情況,對主題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有效深化了活動的內涵。例如,在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時,學生對垃圾分類后,有學生問道:我可以將這個瓶子變成精美的花瓶嗎?此時,筆者適當將活動主題向“垃圾分類——我的小發明”進行了延伸,讓學生在垃圾分類活動中,將自己收集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剪裁、拼接、繪畫等方式將其變成一件新的物品,有效實現了回收垃圾的再利用。這個選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序列設計是主題活動開展的基礎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邏輯思維均不同,他們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知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主題活動,序列化地開展主題活動,避免出現活動內容雜亂、隨意的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針對三年級的學生,筆者設計了《小小環保標兵記錄單》展示活動,讓學生以一周為限,用觀察日記的方式詳細記錄自己每天學習、生活所產生垃圾的情況。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學生在家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針對四年級的學生,筆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紙張的回收和利用”活動,該年齡段的學生獨立思維和發散思維發展非常迅速,筆者在“垃圾分類”這一主題活動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學會分析、探究有價值的活動。“紙張的回收和利用”是一個非常適合學生的活動,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造紙的原理,并提出“垃圾分類對造紙有什么意義”等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選派一個代表進行分享,筆者再進行總結,學生就會明白“垃圾分類是資源回收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對資源的再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為此,針對五年級學生,筆者組織了“垃圾分類情景劇”主題活動,借助兒童劇加深學生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活動設計的大致流程為:首先,讓學生自行組建小組,確定作品匯總的時間;其次,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編排劇情,并表演,在此過程中筆者只是適當給予了指導;最后,讓學生抽簽決定上臺順序,依次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深化“垃圾分類”活動的意義,讓學生在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培養創造能力與自信心。針對六年級的學生,筆者適當增加了活動的難度,組織了“垃圾分類的調查報告”主題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收集資料中獲取知識,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活動中,筆者以學校為調查地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調查學校當前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并找出亮點及存在的問題。學生調查后,筆者布置了第二階段的任務,讓學生結合調查結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并完成反饋報告。在此過程中,筆者適當地介入進行指導,并根據學生的調查報告,組織了垃圾分類交流會,讓學生針對學校在垃圾分類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給出建議。
這種序列化的活動方式,將熱點問題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了起來,極大地提升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質量,充分發揮了時事熱點問題的教育作用。
四、以完善師生評價為活動開展的保障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評價。客觀、積極的評價不僅是活動持續開展的前提,還是充分發揮實踐活動教育意義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尤為重要。在活動開展前,筆者為學生介紹了主題活動的要求和目標,讓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活動中的表現。此外,筆者時刻不忘鼓勵、表揚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例如,在“垃圾分類——我的小發明”活動中,筆者從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發展入手,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評價,盡量多地給予了學生鼓勵性評價,以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垃圾分類情景劇”主題活動中,學生表演后,筆者抓住了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的閃光點,對每組的表現進行了評價。同時,還鼓勵學生加入評價環節中,并參考學生的評價,選出本次活動中的“最佳小組”。此外,筆者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還會對學生突然閃現的“靈感”及時給予贊揚,對于稍有“泄氣”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評與互評,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中健康成長。此外,筆者還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梳理與總結,進一步升華了活動的主題,讓學生在總結中進行反思,以提升學生的自我認同感、集體榮譽感和參與活動的意識。
總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筆者將時事熱點融入其中,一方面借助熱點問題深化了活動開展的意義;另一方面有效發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多樣性、創造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第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