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數學課堂
作者:楊 甜
發布時間:2022-09-20 11:20:50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作為小學數教師,我們有義務努力嘗試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數學課堂。而且數學這門古老的學科中蘊含著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因子,值得我們教師去探索、發掘,并通過多種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課堂更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產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高尚品格的培養,又是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的有效途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挖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并與小學數學課堂有機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挖掘數學學科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學習數學學科中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感受到數學是一門有文化底蘊的學科。比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對稱軸(一)》這一課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學生展示我國傳統的剪紙、繪畫、臉譜、建筑等,讓學生知道有一種美叫“中式對稱美”。其實,在許多國粹中,我們都能看到對稱元素。將對稱之美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祖國宏偉的建筑和燦爛的文化。又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徜徉在歷史的海洋中,與學生一同了解貨幣悠久的歷史:從貨幣的起源到人民幣的演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我國文化的積淀和時代的變遷。再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分蘋果》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孔融讓梨》的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中國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一個道德故事中學習到謙讓、尊老愛幼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這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在數學教材中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設計出更加多彩、更加有韻味的數學課堂,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中國傳統益智游戲中感悟古人的智慧,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我們可以將傳統益智游戲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這也是讓傳統文化走進數學課堂實踐活動的重要體現。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一年級《有趣的七巧板》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本課設計成游戲課。七巧板是我國古老的益智玩具。利用七巧板,學生可以拼出人物、動物、植物等多種圖案,也可以將拼好的圖形串聯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聽。這樣,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就在玩中學,在學中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七巧板的神奇魅力。又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華容道》這一課中所涉及的華容道是古老的中國民間益智游戲。在教學本課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同追溯歷史,了解關于華容道的歷史故事,再體會游戲中變化多端的陣法和走位,讓學生在百玩不厭的游戲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游戲的樂趣。傳統的益智游戲還有很多,如九連環、孔明鎖等。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我國智慧的勞動人民發明了許多益智游戲,這些游戲有的暗藏玄機,有的是由歷史故事演變而來的,直至今天仍然深受大家喜愛。這些有趣的益智游戲應該走進數學課堂,我們教師有義務將這份樂趣傳遞給學生,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學習,打開數學學習新的大門,一起體驗游戲中的玄機和古人的智慧,讓我們的學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更高的角度觀察數學。
三、領會典型趣題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文化自豪感
典型趣題,是小學數學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嘗試與猜測》中就有一道“雞兔同籠”的經典趣題。《孫子算經》中的原題是:“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道經典趣題,課本中是以數學好玩的形式出現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和嘗試找到規律。相信在不斷的嘗試和學習中,學生不僅能對數學這門學科有更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還能對數學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還能產生文化自豪感。當然中國古代經典的數學趣題還有很多,如“兩鼠穿墻”“李白打酒”“今有物不知其數”等,需要我們教師先進行了解和學習,然后才能將這些經典趣題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四、追溯數學家和數學史,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追溯歷史,探究根源。數學這門學科很古老,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將數學知識與數學史和數學家融合起來,學生在學習時就不單單是在學習某個知識點,而是在探究數學的起源,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過程,更深層次地體會數學這門學科的價值,同時還能對數學這門古老的學科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認識小數》時,就可以為學生介紹我國元代數學家朱世杰的故事,他提出了“小數”的名稱。在學到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時,可追溯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劉徽在撰寫的《九章算術注》中說:“微數無名者以為分子,其一退以十為母,其再退以百為母,退之彌下,其分彌細……”在學習方程的時候,可追溯我國古代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擴充關于數學家或者數學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明白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是古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學習中體會到我國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熱愛和執著,以及他們為我國數學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數學家的故事和數學的歷史不是某個知識點或者某節課就能說完的,我們不僅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將數學課與中華傳統文化有效融合,同時還要讓學生平時也能對數學家或者數學史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勵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對數學的執著與熱愛。通過探究歷史根源,我們的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繼承先輩的優秀品質,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五、開展實踐活動,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除了課堂教學這個陣地外,教師還應該將課內外相結合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前布置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周末開展。比如,一年級學生要學數字,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查閱資料去了解《數字的由來》,了解古人的計數法,感受古人的智慧;二年級學習《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古人的計時方法,讓學生知道我國是第一個發明鐘表的國家,這樣的發現會讓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涌上心頭;三年級學習《年月日》這一課前,讓學生了解年月日的由來、我國古代的歷法以及平年、閏年的產生原因。通過查閱資料,學生了解到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都是古人的智慧積淀演繹而來的,進而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還能夠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變整個時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寒暑假親子游戲活動,這些游戲主要以中國傳統的游戲為主,如牛角棋、中國象棋、五子棋、圍棋等。這些親子游戲不僅能讓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發展,同時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古人的聰明才智。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六、提升教師素養,讓教師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身處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教師要通過培訓或者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首先,我們自己要對知識有一定的把控能力,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要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甚至中國人的神圣使命。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都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教出有文化底蘊的學生,教師必須做一名有文化底蘊的教師,必須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量,并將傳統文化和課堂教學有效融合。
總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數學課堂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的話題。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需要教師挖掘和探索。教師不僅要認識到數學課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也要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上實現轉變。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小學數學課堂很好地融合起來,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實踐和探討。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阿房路三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