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馬丹,一個笑容溫雅,穿著樸素,個子小巧的女子映入記者眼簾,些許黝黑的皮膚顯露出高原紫外線的印記。她娓娓道來與學生之間的故事,偶爾說到動情處,不禁眼泛淚光。

她是武漢市旅游學校藝體教師,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和東輝中學的援藏干部,學生們眼中專業能力突出的“師傅”,也是孩子們眼中溫柔慈愛的“媽媽”。“每個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馬丹說,她甘愿成為那守護星空的人。

“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1999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馬丹,因手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藝術體操集體項目冠軍,收到了湖北省歌舞團和多所中學拋來的橄欖枝。一邊是自己向往的專業藝體隊,一邊是光榮的人民教師,該怎么選?“只有一顆星星的天空不會美麗,滿天繁星才會讓天空更加絢爛。”馬丹說,她選擇放棄舞臺夢想,成為了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只為了點亮更多的星星。

談到為什么選擇就職一所中職學校,而不是其他更好的中學時,馬丹的回答很樸實:“中職生更需要關愛和引導。”她篤信,只要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每一顆星星都能閃閃發光。在無數汗水與淚水的澆灌下,一批批優秀學子從武漢市旅游學校走出,馬丹也因此先后獲得“武漢市十大魅力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

2016年8月,響應黨中央號召,馬丹成為首批國家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教師中的一員,直奔3000公里之外的雪域邊疆。初到藏區的馬丹,常常頭痛缺氧,但3年后她堅定地選擇二度援藏,“看著孩子們一張張期待的笑臉,聽到孩子們一聲聲格拉、媽媽的呼喚時,我就決心要留在他們身邊”。

“沒有什么比國家的號召更加重要,沒有什么比國家的需要更加急迫。”在黨員教師馬丹看來,成為中職教師,守護邊疆教育,促進漢藏文化大交融,是國之所需,亦是她肩上的擔當與使命所在。

“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

聊起在武漢市旅游學校的日子,有個叫小敏的女孩勾起了馬丹的回憶,“當時的她常燙染‘非主流’發型,喜歡逃課,厭學情緒一度很嚴重”。秉承著“人人都能出彩”的教育理念,通過談話、家訪等方式,馬丹慢慢了解到女孩復雜的家庭背景,也看到了她自卑敏感的內心。于是,馬丹把她選進了學校模特隊,帶她參加大大小小的活動,逐步培養她的自信。慢慢地,女孩越來越陽光上進,還在2011年的昕薇模特大賽中獲得華中地區冠軍。

到了藏區之后,馬丹像家人一般關愛著每一名藏族孩子。她和學生一起學藏語、陪學生放牧、幫學生干活。為了和藏族學生更親近,她有時還去到100多公里外、海拔4000多米的農牧民學生家里家訪。“孩子們真的把我當親人,總是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一說起孩子們真摯的感情,馬丹濕潤了眼眶。

當得知部分藏族學生因家庭困難面臨失學后,她拿出工資,資助了6名學生。“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她細心幫扶、時常慰問的孤兒尼拉在西藏2019年藝考中,以高分通過了藝術專業考試。她持續關注、定期資助的學生多布、羅亞成績也突飛猛進,排名從年級100多爬升到年級前十。

作為一名藝體教師,在數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馬丹始終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了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傳道授業之外,馬丹把每一名學生都視作自己的孩子。

“用專業開辟藝體之路”

“和普高孩子不一樣,中職學校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自信。”馬丹回憶,為了讓武漢市旅游學校的孩子們闖出一條人生之路,她因材施教,一方面傳授他們專業技能,輔導技能高考班的學生參加技能高考;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參加商務禮儀接待、專業技能展演等各種活動,帶他們見世面、提升自信。憑借出色的育人成績,馬丹成為一名全國知名的專業藝體教師。

赴藏后,憑借過硬的專業水平,她受邀參與高教社形體教材編寫,參與多項西藏自治區級規劃課題研究,還多次受邀在山南市進行“名師示范課”展示交流,致力于提升當地的藝體教育水平。

為了讓學生們更全面發展,馬丹在山南一高開設啦啦操、合唱等社團。在她的帶領下,啦啦操隊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受到鼓舞的馬丹建議山南一高為學生開辟聲樂和形體藝考之路,成功帶領第一屆藝考班16名學生通過藝考線,為孩子們贏得了更多人生發展的可能。

從教28年來,因其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職業情操、過硬的教學本領,馬丹先后獲得“最美援藏教師”“荊楚好老師”“援藏先鋒”“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對此,馬丹笑稱:“這些榮譽既是對我的肯定,也激勵著我要再接再厲、努力開創藝體教育事業新局面。”

責任編輯: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