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具有原本性、人本性與創造性的特征,被視為當前最先進的音樂教學方式之一,廣泛應用于各類音樂教學工作之中。文章結合個人的音樂教學經驗,在簡要闡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內涵的基礎上,系統剖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征,提出了其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和策略,由此提高人們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重要性的認識,指導高校音樂教育創新與改革,提高音樂教育質量。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音樂教育  應用策略

引  言

高校音樂教育十分注重采用教師演示、學生重復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專業技能,相對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綜合素養,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創新精神,弱化了職業發展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可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提高音樂教育質量。音樂教師需要系統剖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涵和特征,建構系統化的音樂教學方案。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涵

卡爾·奧爾夫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他整合使用多種藝術形式,將舞蹈、音樂融合起來,重點強調節奏,為動作、語言、音樂的交流搭建起一個橋梁,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十分關注人本主義理念和原本性音樂理念,注重激發學生本能的音樂情感,而不是純粹講授課程內容。在思想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追求音樂的“原始性”本質,提倡教師對學生開展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內容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從學生出發,選擇符合學生性格與心理特征、適應學生理解與接受特點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輕松、愉悅地進行音樂學習活動;在方法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認為學生主動學習音樂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鼓勵教師積極創新音樂教學方式。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初衷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最終憑借先進的教學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以及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世界各地音樂教育的沃土中生根發芽,成為享譽世界的音樂教學方法。這也意味著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擁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值得我們展開深入研究和系統實踐。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征

1.原本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質內涵是“原本性”。他強調:“原本性音樂并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舞蹈、動作、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贝颂幍摹霸拘浴币魳芬脖灰暈椤霸匦浴币魳?,是指初始、開端、純粹的音樂形態,猶如初生嬰兒對于大自然的新鮮感,因此原本性音樂教育活動最契合學生的天性、認知與接受特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原本性特征強調教師要融動作、舞蹈、語言為一體來開展音樂教育活動,讓學生順利融入其中來感受、認知和接受音樂。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語言,通過學生的名字、簡單的音樂、節奏性的口令來啟發學生掌握音樂節奏韻律,繼而再慢慢學習復雜的音符時值與節奏;通過大自然中鳥兒的聲音來啟發學生學習嗓音旋律,從單音過渡到下三度雙音,再進入到調性音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從原本性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性、即興性與實踐性。

2.人本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十分注重貫徹人本思想,要求音樂教育活動要體現人文精神,從學生的本能本性開始,打破單純注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專業培養理念,形成符合學生天性特征、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體系。奧爾夫認為,音樂創作與教育工作必須以人為本,優質音樂教育的前提是優秀的個人教育,并將此種思想貫穿在整個音樂教育系統之中。這意味著音樂教育首先表現為人的教育,只有重視育人,才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聯想、想象與創造,敏銳地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對于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學生由此在形成良好的音樂感知、創造與表達素養的同時,也形成了自愛、自強、自信與自律的人格修養。這恰恰符合當前我國課程思政工作的要求,也就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全員、全程、全方位培養學生優秀品格、理想信念、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法治意識、道德修養與文化素養等,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3.創造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創作音樂,表達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突出表現在“即興發揮”上。奧爾夫認為,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主要方式是即興引導,讓學生捕捉創作與表達的靈感,詮釋學生最真實的內心情感,從而一方面檢驗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技能方法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和能力。比如,教師在動作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掌握四種基本聲勢之后,便可以鼓勵學生根據音樂節奏、音色、意蘊特征來自主創編動作,根據音樂來進行即興聲勢伴奏活動。讓學生逐步形成創造性的認知與表達能力,實現對所學音樂知識的實操性、自我性應用,從知識學習過渡到知識應用和知識創造。

4.綜合性

奧爾夫認為,音樂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藝術形式,而是與其他文化藝術的形式和內涵存在著緊密聯系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綜合了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甚至是文學等諸多學科門類,融會貫通相關的知識內容,所有的音樂、歌謠、舞蹈、動作、游戲、文學敘事都可以出現在課堂之中,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音樂學習體驗和強烈的興趣感,從而在輔助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舞蹈、繪畫、戲劇與文學方面的素養,提高綜合素養,這反過來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于音樂藝術認知、理解、接受與創造性表達的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音樂節奏來朗讀歌詞內容,既培養了學生對節奏的感知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塑造了學生的情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表現出的“綜合性”特征,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單純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局限,它關注綜合性知識內容,采取綜合性教學方法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觀念與修養,使其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品位、有內涵的人,由此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表演與創作者。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價值

1.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音樂藝術具有豐富的技巧與抽象的內涵,常規的教師演示、學生重復訓練的教學方式,很容易給學生帶來枯燥乏味的學習體驗,產生排斥抵觸的學習心理,降低了音樂學習效率,不利于其長期持續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首要價值便是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一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具有原本性特征,強調音樂教師必須從學生性格、心理、情感以及認知特征和接受能力的角度來建構音樂教學內容、設計音樂教學方法、制訂音樂教學方案,以保證音樂教學工作能夠契合學生天性,給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二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人本性特征,要求在音樂教學內容之中加入一些人格修養、道德素養、價值觀念、情感修養方面的內容,促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尤其是認識到音樂學習給個人成長帶來的重要價值,產生強烈的音樂學習獲得感與成就感,這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三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綜合性特征,引入了語言、舞蹈、文學等多方面內容,改變了純粹音樂知識和技能抽象、枯燥、乏味的問題,使學生在美的、豐富的、趣味的體驗中學習、掌握和應用音樂知識,從而產生強烈的音樂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高校音樂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促使學生未來從事音樂創作與表演方面的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高校音樂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這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效果。首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基礎層面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從原本性、人本性、綜合性等角度來創新音樂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輕松愉悅體驗,催生強烈的價值感與獲得感認識,從而減輕對于音樂藝術抽象、辛苦、乏味的學習體驗,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音樂學習活動。這無疑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其次,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表現出綜合性特征,全面引入了語言、舞蹈、繪畫、文學方面的知識,大大拓展了高校音樂教學的內容,看似增加了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實則都是為了輔助學生的音樂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在音樂課堂上表現出更好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還要求音樂教師創設情境教學氛圍,引入互動教學方式,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活動,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3.增強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在具備了豐富的音樂知識、專業的音樂技能、高水平的表演能力之外,還必須擁有良好的創造能力,從音樂表演上升到音樂創造,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藝術家,拓展個人的音樂藝術生涯。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普遍存在著“重輸出而輕創造”的問題,即重視培養學生掌握現有的音樂理論和技能,訓練和表演已有的音樂作品,相對忽視培養學生獨立創作音樂作品的意識和能力,無法借助音樂來表達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思想與審美體驗,從而也就無法寫出自己的作品,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也就很難真正形成個人藝術風格,確立藝術地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每一項教學主題都貫穿著讓學生獨立探索、自主嘗試、即興創作、自由表達的環節,促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學習不僅僅是一個接受既有音樂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一個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作的過程,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表演技能應用于個人的創造性活動之中,轉化為個人傳情達意、展現美感的機會。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視為音樂教育的終極任務,十分符合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所強調的“打造學生的音樂創造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體現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4.提高學生的道德和修養

音樂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工具,而學生要想適應社會環境,獲得社會認可,實現人生價值,還必須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修養方面的素質?!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從高校教師、課程、課堂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來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政治認同、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高校音樂課程也承擔著培養學生道德與修養的任務,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這方面表現出突出價值。具體來說,此種教學法強調音樂教學必須體現“綜合性”特征,一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性的音樂素養,包括深厚的音樂知識、豐富的音樂技能、嫻熟的表演能力、高水平的審美素質以及獨立創作音樂作品的能力等,教師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中,必然會引導學生認知和表達真善美,使其成為一個擁有高尚道德情操、情感修養、價值觀念、審美追求的人。二是要求音樂教學工作努力引入語言、舞蹈、繪畫、文學方面的知識,協同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這既輔助了學生的音樂學習,也拓展了學生的綜合知識和多樣素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符合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要求,增強了其在高校音樂教育工作中的價值。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開展方式

1.立足音樂教學內容,設置模塊化教學主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張引入多領域知識進行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優點在于能夠輔助音樂教學,拓展學生的綜合素養,缺點在于容易造成教學內容混雜、主次不分的問題。高校音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教學理念、方法和工具,課程教學的最終任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創造能力以及道德素養,一定要清楚認識二者的主次關系。音樂教師可以立足于教學內容,設置模塊化的教學主題。例如,教《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可以設置民間歌曲歷史、民間歌曲類別與特征、舞蹈音樂歷史、舞蹈音樂類別與特征、說唱音樂歷史、說唱音樂類別與特征等主題,每一個主題依據內容多少、難易程度、重要性情況來安排相應的課時,繼而再從課程教學目標和任務來詳細設定每一個主題的音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流程情況,由此構成一系列主題明確、內容清晰、方法詳實、流程完整的課程模塊,保證音樂教學內容能夠全面展開,確定其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隨后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避免出現內容混雜、主次不分的問題。

2.圍繞原本性與人本性,整合處理多樣化內容

在確定了音樂教育的模塊化主題之后,音樂教師需要遵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來建構模塊化教學內容,首要工作是圍繞原本性與人本性理念,整合處理語言、舞蹈、繪畫、文學等方面的內容,形成一個主次分明、豐富多樣、生動有趣、效果突出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年齡、性格、心理、情感、認知特征與接受能力展開深入分析,掌握學生的原本性特點,然后再根據每一個模塊化主題的音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流程,選擇與之相契合的語言、舞蹈、繪畫、文學方面的教學內容。比如在進行“舞蹈音樂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主題,選擇一些舞蹈圖片、視頻片段,幫助學生認識古代社會特定舞蹈音樂的藝術表演特征、風格特色、審美訴求與情感思想,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編排一些舞蹈片段,配合講授的音樂知識、技能與風格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動作技巧與舞姿形態的表演活動,進一步深入直觀地體驗古代舞蹈音樂的表演方式與風格特點,從而深化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認知與應用能力。整合處理多樣化內容是教師貫徹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原本性、人本性、綜合性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課程教學規范性與實效性的關鍵所在。

3.從綜合性教學的角度,引入語言與體態的訓練方法

接下來,高校音樂教師需要從綜合性教學的角度,將各項內容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教學方法,能夠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順利、高效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語言和體態的訓練方法擁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視域下的語言教育強調音樂教師通過語言訓練來增強學生感受音樂、接受音樂、表達音樂的能力。比如在歌唱過程中要求學生字正腔圓,這也是朗誦的要求,二者在語氣、語調、節奏方面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率先練習朗誦歌詞,掌握歌詞的情感、意蘊和節奏,為后續歌唱訓練奠定基礎。體態方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身體動作來表達音樂,比如可以將身體視為自然樂器,通過捻指、拍腿、拍掌、跺腳的方式來訓練節奏,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手勢動作、面部表情、舞臺運動軌跡來控制音樂節奏,表達音樂情感,更好地融入到音樂情境氛圍之中,順利完成音樂訓練與表演活動。這些方法既可以支撐單個音樂知識點的教育,也可以統領整個課程模塊的教學,教師要提前謀劃,保證每一個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能夠規范進行,發揮其應有的教學價值。

4.開展即興教學活動,建構創造性的學習環節

高校音樂教師要在模塊化教學系統中開展即興教學活動,建構創造性的學習環節。教師首先要設置即興教學目標,保證每一個知識點之中都表現出即興教學的特點,并由此安排創造性學習環節,隨后要結合知識內容特征來設置即興教學方式和創造性的學習環節。比如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跺腳或拍手的方式來體驗節奏,或自己設置肢體動作來表達特定的音樂節奏,從而形成即興創作、體驗與創造的環節。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掌握的音樂理論知識與表演技巧來創作簡單的節奏、旋律或歌詞內容來表達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思想,展現自己的音樂素養,收獲學習成就感與獲得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效率和應用能力。

總體來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作為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具有原本性、人本性、創造性、綜合性特征,在高校的音樂教育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和修養,由此表現出多樣化的教學價值。高校音樂教師需要率先立足音樂教學內容,設置模塊化的教學主題,圍繞原本性與人本性,整合處理多樣化內容,再從綜合性教學的角度,引入語言與體態的訓練方法,最后開展即興教學活動,建構創造性的學習環節,從而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育之中,發揮其應有的多樣化音樂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方少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實用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

[2]陳蓉.音樂教學法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8.

[3]閆梅.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在高校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1(26):93-94.

[4]陳江鴻.分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文藝家,2021(6):105-106.

[5]劉米娜.高校奧爾夫音樂游戲教學中的聲勢訓練[J].作家天地,2021(14):72-73.

(金鑫宇: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