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教育最好的養分。

20220908092110115-14-cc207.jpg_scale.jpg

2013年11月,王萌帶著“愛是教育最好的養分”這一信念,投身鄉村幼兒教育,將自己百分百的愛分享給廣大旬邑縣原底社區的幼兒們。

剛入職,王萌就擔任了咸陽市旬邑縣原底社區幼兒園大班班主任工作。面對落差很大的塬區生活環境,從小在縣城生活的她沒有絲毫不滿和矯情,“因為這里將是我為之奮斗的地方,我已經做好扎根塬區、踏實教書的長期準備。”于是,那個愛笑的王老師成了幼兒園最暖心的標志,迎接著清晨的陽光,她會早早地站在幼兒園門口等待小朋友入園,一聲聲早上好、一個個溫暖的擁抱是孩子們對她“明目張膽”的偏愛。九年如一日,她始終堅守在教育崗位一線,風雨無阻、風雨兼程。2016年國慶假期,王老師結婚,但是作為孩子們的“老師媽媽”,因為舍不得、放心不下孩子們,她毅然放棄休婚假,國慶假后立即投身工作。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她的愛已經潛移默化到每個孩童的心中,他們被王老師愛著,他們也深深地愛著王老師。

王萌一直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愛。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王萌特別注意孩子們的心理以及行動上的變化,她想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一次課外活動時,李××小朋友跑到王老師身邊,趴在她耳邊悄悄地說:“老師,我爸爸被警察帶走了,我可以叫你媽媽嗎?”聽到這話,王老師的心像針扎一般,本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突然失去了相依為命的爸爸,在那一刻,她決定成為李××的“老師媽媽”。于是放學之后,她會陪孩子玩耍、教孩子知識,當孩子爺爺無法接送時,她就將孩子留在自己的宿舍,給孩子做好吃的、講故事,哄孩子睡覺。在李××的眼中,王老師就是比自己的媽媽還要疼愛自己的人。李××只是王老師幫助過的學生中的一位,王老師的愛心像陽光一樣溫暖了孩童們“冰冷”的童年。寒冷的冬天,龍××小朋友穿著大拇指外漏的破舊鞋子來上學,王老師了解到龍××家是貧困家庭后,她第一時間買來嶄新的棉鞋和厚襪子給小朋友換上,她還動員親朋好友給龍××小朋友捐款捐物,力所能及地去為這個困難家庭減輕負擔。還有璐××,從2014年開始資助直到現在的初一,每年王老師都會去璐××家中探望,給她帶去學習以及生活用品,盡量幫璐××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讓她能安心上學、追求美好的未來。一個個暖心的舉動,幫助了一個個困難的孩子,這些點點滴滴的善行慢慢匯聚成了王萌的愛的海洋。直到現在,她的愛還在繼續……

教師的使命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能更好地教好書、育好人,王萌刻苦鉆研新課標,將新課標精神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她不斷搜索幼兒教育新穎的題材,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制定適合幼兒心理成長的小游戲,還將幼兒學習的書本知識通過兒歌等孩童喜歡的方式展現給幼兒。在課堂中,她充分調動孩童的學習以及游戲的積極性,引導孩子在做游戲的時候學會團結、學會尊重、學會禮貌,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在王萌老師的努力下,她的課受到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喜歡,課堂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小朋友們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昂。王老師的教書育人的能力得到學生、家長、同事以及幼兒園領導的一致認可和肯定,9年辛勤的耕耘付出,收獲了累累碩果,先后榮獲旬邑縣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最美扶貧教師和咸陽市教學能手等稱號。

星光不負趕路人,王萌在自己的崗位上綻放出了絢爛的光芒,幼兒園的教室里、操場上,困難學生的家中、出入村莊的小路上都留下了她奮斗的足跡,在教書育人的這條路上,她不斷跋涉、不斷耕耘、不斷收獲,縱使艱難困苦,她總是懷揣愛、懷揣夢想去攻堅克難,不忘初心地堅守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鄉村人民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