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善路徑分析
作者:陳清利
發布時間:2022-09-13 10:59:5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寫作是高校學生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通過語言向外界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但由于多個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校寫作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給寫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帶來了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文章在簡要概述高校寫作教學相關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高校寫作教學中出現這些新問題的原因,并結合高校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了相對應的改善路徑,以期能為相關寫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思路指引,對高校寫作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 寫作教學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公安法定周知性公文寫作研究(項目編號:2022SZX233)。
引 言
在高校學生培養體系不斷完善的時代背景之下,許多高校開始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開設了不同類型的寫作課程,以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由于多數高校在這方面的經驗比較欠缺,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寫作教學活動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為了使高校寫作教學教師更好地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進而提升寫作教學質量,文章對高校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路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高校寫作教學概述
1.高校寫作教學的內涵
寫作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文字為載體,以記事和感情融入為方式實現記錄生活、表達自我、傳承文化的創造性實踐行為。高校寫作教學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概念,具體是指以教師為指導,以科學的寫作規律為指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教學,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客觀真實和富有想象力的寫作創作實踐,從而實現個人寫作能力提升的教學活動。寫作教學是高校寫作訓練和相關課程學習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校寫作教師而言,必須強化自己的寫作教學問題分析能力,采取對應的改善措施解決這些出現的新問題,進而推動高校寫作教學向前發展。
2.高校寫作教學的基本要求
高校寫作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之處。新形勢下,高校寫作教學活動開展需要滿足以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要明確教學活動目標,要能夠遵從專業課程設立的要求,以目標為導向推動教學活動的持續進行,將學生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培養作為寫作教學目標的基本組成部分,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能夠將理論知識教育與寫作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改變傳統教學中以修學分為目的的模式。再次是要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堅持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寫作環境變化要求,實現高水平的寫作教學創新。最后是要能夠發揮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的自主性,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性寫作學習,以更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核心素養。
3.高校寫作教學創新的意義
隨著新媒體應用對學生學習生活影響的不斷深入,高校寫作教學活動開展面臨更加多樣化的形式。但是現有的大學寫作教學體系中,教學方法較為陳舊,教學內容依然是固守傳統教材,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對寫作教學中實際問題的分析,明確問題的改善路徑,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創作空間,從而實現對學生寫作創新思維的培養。在高校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之下改革傳統寫作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目標,這也是高校寫作教學創新的基本要求。做好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是提升寫作教學創新的必經之路。
高校寫作教學的新特征
1.互聯網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更為顯著
新時期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及在高校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使其成為僅次于課堂教學的主要知識傳播載體。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互聯網不僅成為學生線上學習的主要渠道,同時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性學習。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自主寫作學習時會產生正向和負向兩種影響,就正向影響而言,能夠使學生接觸更為廣泛的應用文寫作知識,突破課堂教學在時間與空間層面的限制,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負向影響而言,互聯網平臺傳播內容的多樣性會對學生思想層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生所接觸到的知識內容與教材及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內容等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負向影響。
2.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
應用性是應用文寫作所具有的根本屬性,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語法、詞匯和段落的正確應用為重點的,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是很重視,更難以達到文化交流活動開展的要求。在新教育理念下,人們對寫作教學的認識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將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寫作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這一變化使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相對應的改革,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教學目標的要求相一致。與此同時,應用能力培養目標還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認識到學生在寫作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參與空間,以確保教學成效的不斷提升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3.寫作教學模式更加多元化
寫作教學模式是影響寫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關鍵性因素。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多數教師采用的都是指導性教學模式,即為學生指定寫作主題,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很好地使學生掌握寫作基礎知識,但是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培養則存在明顯限制,由此造成學生的寫作素養難以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充分采用多種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寫作教學成為寫作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閱讀—仿寫”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任務教學模式等成為了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寫作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作力培養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寫作教師的教學水平。
4.寫作教學強度要求明顯提高
在傳統應用文教學體系中,寫作教學的重要性通常被師生群體所忽視,由于寫作教學開設的課時極為有限,對學生的寫作訓練強度明顯不足,多數院校只能夠安排一個學期約36個課時的教學時長,其中還包括部分實踐教學課時。在有限的教學時長內,學生需要掌握多種形式的文章寫作技巧,而這對多數學生來說是存在較大難度的。同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多種應用文寫作技能,單純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寫作訓練方向與能力培養方向產生了偏差,學生的寫作水平難以達到就業或繼續學習的要求。如何加大寫作教學強度,推動寫作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以滿足新時期高校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是廣大師生群體共同關注的問題。
高校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變革未能滿足寫作環境變化要求
當今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環境中充斥著多元化的信息內容,尤其是網絡文學的出現和發展,不僅使閱讀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同時還對寫作方式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促使傳統寫作教學模式隨之發生變革,既要做好傳統的寫作教學工作,同時又要能夠突破傳統文學創作中的種種限制,以更加長遠的眼光和兼容的態度對待每一種創作形式。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自身也應努力適應寫作教學環境發生的一些新變化,正確面對由于寫作教學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一些挑戰。在高校寫作教學環境不斷發送變革的過程中,優化寫作教學模式,推動寫作教學質量提升,是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2.寫作教學時長不足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我國當下的教學體系中,寫作教學在中小學階段一直占據較高的比重,但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寫作教學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以相關專業教學為例,基礎寫作課程教學僅能夠占據整體比例的5%左右,而在其他專業中,寫作教學甚至是處于空白狀態。而在大學生社團活動中,以閱讀和寫作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社團也逐漸被以科技、藝術、動漫、體育等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社團類型所替代。這種變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但是他們更加喜歡參與一些形象化的活動類型,而不愿意沉下心來進行相關的寫作創作,這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整體上受到極大的影響。高校寫作教師如何應對這種新變化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教學水平,成為寫作教學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3.寫作教學條件的變化未能適應寫作方式的多元化
在閱讀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及互聯網文學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寫作教學實施的基礎性條件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以紙上寫作方式為主的模式,現在的大學生更愿意利用計算機等進行寫作。因此,教學活動開展應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將傳統課堂轉換至線上線下教學相互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使教師的教學組織更加靈活,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也更加靈活,并能夠適應學生的碎片化學習。學生在進行自主寫作訓練時,多是以微寫作為主,寫作篇幅較短,意蘊更加集中,能夠通過有限的文字展現出深遠的內涵,這使得微寫作成為寫作訓練的一條捷徑。
4.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成效無法顯現
寫作教學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體系,其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樣要適應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在教學方法上要實現深度改革。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中主要采用的是課堂理論講授、學生練習、教師批改的教學方法,只是在部分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會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但也只是應用于素材展示方面,作業方面依然是采用紙質為主的方式。雖然部分寫作教師開始采用翻轉課堂、小組討論、視頻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應用轉換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出來。還有部分學生受個人基礎能力的限制,在寫作學習方法適應能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無法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個人的寫作水平,寫作能力難以滿足個人的成長需求。
5.寫作主題的固化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
在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寫作訓練主要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寫作主題也被限定在教師指定的范圍內,這雖然能夠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寫作能力,但是對學生寫作創新思維卻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部分教師片面追求大綱要求的寫作質量要求,對學生習作評價也不夠全面而客觀。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寫作教學中學生已經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寫作,學生依托微信、微博及專門的創作網站等,積極地進行多元化寫作,雖然這種寫作形式在內容上較為零散,主題也多是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的,但是對個人寫作水平的提升作用是明顯的,對學生寫作習慣的培養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高校寫作教學的改善路徑
1.革新寫作教學理念
在高校寫作教學形勢更加復雜的背景下,要更好地解決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必須以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革新為基礎,積極構建新型教學體系,以實現教學活動的深化改革。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時,首先要明確“為什么寫”的問題,也就是以什么目標為教學導向的問題。傳統寫作教學雖然也提出了以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為目標,尤其是以應用寫作能力和寫作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依然是以考試為基本導向的,這無法真正檢驗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必須要全面革新以考試為導向的理念,真正將寫作創新能力培養,或者是將寫作核心素養培養作為寫作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導向。在寫作教學組織中,從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應用等方面進行改革,確保新型寫作理念能夠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其能掌握多種文體尤其是應用文的寫作方法,為他們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2.堅持以學生寫作核心素養培養為基本指導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概念和體系已經成為新時期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導向,相關方面在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但是就寫作核心素養而言,整體研究還較為滯后。本研究中寫作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不同文體寫作所應當具有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要能夠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同時要能夠通過寫作內容展現自己的價值觀念。二是要具備自主學習的提升能力,要能夠掌握自主寫作訓練所應當具備的學習意識、方法選擇能力和自主評估等。三是具備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寫作參與和創新能力,要能夠在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下,完成寫作任務或者是進行自主性寫作,以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只有將這些能力要求融會貫通,并在寫作實踐中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才能夠真正適應當前寫作變革的相關要求,從而更好地完成寫作教學任務。
3.創設多元化寫作環境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寫作教學必須要適應寫作環境變化的要求,為學生創造更加多元化的寫作環境。以新聞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開始之初,就創建專門的微信公眾號或新媒體平臺,鼓勵學生采用小組創作模式,每周完成一篇以上的新聞稿件寫作。在教學活動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創作的新聞內容為出發點,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和問題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寫作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寫作教學內容要求,指導學生進行多種體裁的創作,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教學組織效益的最大化。在期末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以依據后臺閱讀量和點贊量等數據進行相關的評價,利用平臺收益對寫作水平較高的小組進行獎勵,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元化寫作環境的創設,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訓練意識,學會圍繞特定主題由語句寫作朝文章寫作方面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多場景寫作能力。
4.強化新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高校寫作教學活動開展中,要解決傳統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還必須在革新歷年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導入新教學方法。一方面,要能夠正視信息化教學帶來的影響,正視手機等終端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利用教學平臺管理模塊,向學生發送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而積極地使用電子設備進行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要能夠將慕課教學、翻轉式課堂教學等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提升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的積極性,從而提升自己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新教學方法的應用中,要真正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討論和自我評價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他們終身寫作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5.加強對學生寫作思想的引導
寫作教學通常在高校學生學習中占比不高,但是寫作活動伴隨學生就業生活的各個階段,因而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還應當強化對學生寫作思想的引導,要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寫作活動開展的意義所在,認識到寫作活動中所應當堅持的基本價值導向。以此才能夠利用更加豐富的語言和表達形式創作出豐富的文學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字駕馭能力,并利用扎實的文字功底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在寫作訓練中要學會利用互聯網等廣泛地采集寫作材料,將寫作訓練與交際能力培養相結合,借助寫作訓練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滿足新時期寫作應用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化寫作水平。
結 語
寫作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動態化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因而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優化寫作教學環境,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改革的深化。在不斷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應用水平,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我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書云.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教學策略分析[J].文學教育(上),2020(11):82-83.
[2]劉曉娟,李明欣.關于高校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0(3):114-115.
[3]馮宇.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中項目化教學設計探究[J].國際公關,2020(3):132.
[4]司新麗.“雙性”結合:大學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0(1):85-90.
[5]趙倩,張德歲.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趣味性提升方法探究[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19(12):18-23.
[6]齊曉倩.應用文寫作教學與專業課教學互融的策略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9):58-59.
[7]張羽華.地方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作用、現狀與課程改革路徑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36(4):86-91.
[8]成佳妮.基于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實踐的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29-30.
(陳清利:陜西警官職業學院法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