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黨委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作為國家首批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首批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近年來,微電子學院始終堅持聽黨話、跟黨走,賡續西電紅色基因,緊扣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形成了黨建鑄魂育人、引領發展的優良傳統,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4月16日,當“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地球,微電子學院本科教育教學師生聯合黨支部的微信群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師生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紛紛刷屏歡迎英雄歸來、點贊航天發展。

本科教育教學師生聯合黨支部設立于2021年7月,由本科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本科生輔導員和低年級本科生黨員構成,是學院創新思政教育體系的有益嘗試,“按照學院要求,支部每周都會就黨的重大會議精神、時事熱點開展交流互動,在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更加堅定了師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支部書記馮曉麗說。

像這樣熱情洋溢的研討,在微電子學院屢見不鮮,也是學院堅持以黨建引領思想政治工作,切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強化師生價值認同、凝聚思想共識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微電子學院依托基層黨支部持續開展“楷模在身邊”主題教育、微黨課比賽、“四史”理論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院師生的參賽率一度達到了91%,為高揚信念之帆、傳承紅色基因培育了豐厚土壤,更繪出了一群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微電子人群像。

“西電有個紅色朝陽班!”2017年,一群微電子學院學生在學院黨委號召下,組成了這個特別的班級。自成立以來,紅色朝陽班以沉浸式教學、翻轉課堂、集體研討等方式大力開展“朝陽之光”主題教育和“朝陽行動”實踐活動,每月組織一場先鋒分享會,每學期舉辦10余次先鋒朋輩輔導課,先后制作完成了50余件微黨課系列作品。

這種跨班級的培養模式解決了原有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更打造出了政治認同度高、專業素養好的紅色學生群體,涌現出投身湖北防疫一線的少數民族黨員許昕、跨省捐獻干細胞救治白血病患者的研究生黨員張同等一批優秀學生代表,前仆后繼以實際行動擦亮新時代新青年鮮明的政治底色。

“祖國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怎樣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博士生黨員?”博士2017級黨支部黨員張燕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出身于一個一家三代十人投身國家集成電路事業的家庭,從填報高考志愿的那一刻起,張燕妮便堅定不移地選擇了投身科研、學術報國,將求真之志融入愛國之行,矢志成為一名科研攻關“排頭兵”。“祖國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再苦再累都不退縮!”

然而,由于研究問題艱深、試驗周期較長,張燕妮的學術道路起初并不平坦。“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在導師張進成的鼓勵下,她及時擺正心態,硬是憑著一股“苦”字開頭的奮斗精神,堅持錨定科研制高點、穩扎穩打做研究,終于在博士第三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AIGaN材料作為超寬禁帶半導體的高壓開關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忙碌的科研之余,張燕妮還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義務承擔了實驗室設備管理員和操作員工作,充分發揮經驗優勢為實驗室提供安全指導,被稱贊為“雷鋒式的好同志”。2020年,張燕妮還獲評了陜西教育系統“我身邊的好典型”的榮譽。

知國家所需、知人民所盼、知產業所向,補足精神之鈣、勇擔創“芯”使命,這不僅是張燕妮,更是微電子學院博士2017級黨支部全體黨員不變的入黨初心。在黨支部引領下,27名成員都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支部成員先后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15項,以第一作者發表世界頂級期刊論文3篇、SCI論文7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2項,支部黨員張赫朋還在海外技術封鎖的背景下于第三代半導體太赫茲器件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一股勇于直面“卡脖子”難題的精氣神以及在科研實戰中淬煉過硬真本領的意志力,也將這個黨支部鍛造為一支敢擔使命、敢為人先的“尖兵連”。

“入黨,是我心之所向,更是報國宣言”

“你是紅區出來的大學生,更應當把這份紅色基因有力地傳承下去!”這是寧靜考上大學那一年,村里的黨支部書記再三囑咐她的話。

早在2011年,寧靜便有了申請入黨的愿望。但那時她深感自己與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條件還有一定的差距,且很快接到了出國進行聯合培養的安排,“我想,只能先扎實學好專業知識,再回到祖國貢獻力量。”海外深造的日子,寧靜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是科研過程中最強大的向心力,感受到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更讓她堅定努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用科技報效國家的信念。為此,她做了一個決定:留在西北、服務祖國、扎根基層。她決心要走一條不那么好走、但充滿意義的道路——深耕微電子專業,強我中國“芯”!

為科研甘坐冷板凳十年,寧靜先后獲得了“陜西省高校科協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多項榮譽,在思想上也更加成熟。2021年,她正式遞交入黨申請書,“這是對自己十年心向黨的一份答卷,也是對終身報國志的一次宣誓。是心之所向,也是行之所往。”

不僅是寧靜。近年間,學院黨委也非常注重對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一批留學歸國人員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通過建立高層次領軍人才、優秀教師常態化聯系機制,學院黨委主動作為、重點培養、正確引導,持續在高級知識分子中開展有深度有溫度的黨員發展工作,不斷凝聚起人才干事創業的力量。”微電子學院黨委書記于磊說。

從“一個紅”到“一片紅”

2020年底,學院“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寬禁帶半導體教師團隊發出倡議:將專利成果轉化所得獎金捐出支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團隊成員、微電路與器件黨支部18名教師黨員立刻積極響應,將個人獎金全額捐出。問及原因,大家都說,離不開團隊帶頭人郝躍院士的言傳身教。

深耕于寬禁帶半導體領域四十年,郝躍院士在為國防安全與微電子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深深影響并引領了微電子學院師生的奮斗理想與價值取向。2019年,郝躍就曾將“陜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的2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了學校。“郝院士看問題、做事情都是站在國家高度,從不以個人或小團隊的利益得失來考慮,大家都很信服他。”團隊教師、微電子學院副院長馬曉華說。2021年,郝躍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在這種氛圍的浸潤下,學院師生懷著真摯的愛國熱忱,主動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與民族的事業,不以個人利益得失為先,帶頭承擔起重大改革發展任務、破解國家“卡脖子”難題,形成了雁陣引領、群雁齊飛的團隊氛圍,推動基層黨建從“一個紅”到“一片紅”,培養出國家級領軍人才鄭雪峰,國家級青年領軍人才常晶晶、楊凌等一大批埋頭奉獻的骨干人才。

立足新時代,微電子學院黨委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通過擦亮“紅芯”底色、實施“強芯”戰略、擔當“創芯”使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各項事業高水平發展,推動黨建與人才培養、與教師隊伍建設、與科研攻關深度融合,培育又紅又專的“創芯人”、擔當使命的“大先生”、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學院以“破解真問題”為導向,通過跨年級、跨師生、依托團隊成立黨支部,著力優化組織設置,推進黨建工作“橫到邊、縱到底”。以筑牢思想根基為導向,開展“三堅持、三統一”教育學習,強化政治建設,鑄牢黨的領導“主心骨”。以突出政治引領為導向,形成了“紅色朝陽班”“滴水愛心站”等教育載體,提升思政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以強化示范引領為導向,實施“芯路向黨”計劃,通過加強與高層次領軍人才、優秀教師的常態化聯系,教育引導高層次人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激勵師生主動投身國家集成電路行業和國家重點區域發展事業,助力“從0到1”基礎研究的冷板凳“暖起來”、國家集成電路自主可控的腰桿“硬起來”、產業發展創新引擎“強起來”,努力打造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黨的建設與業務發展“雙示范”標桿!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