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擷英
作者:楊愛魁等
發布時間:2022-09-09 11:40:1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秋峪 張健 作
對打造升級版的
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思考
楊愛魁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各地中小學普遍開展課后服務,妥善解決了家長“四點半”難題,有效拓寬了學校教育邊界,為素質教育打開了新通道。
把準定位:讓課后服務回歸育人本真。課后服務是因材施教的“學習場”、豐富多彩的“活動場”、健康成長的“練兵場”、自由奔跑的“運動場”和放飛夢想的“孵化場”。
優化管理:讓課后服務實現精準匹配。經過積極探索和實踐,大部分學校課后服務管理框架已經形成,但也存在量增質減等情況,學校應加快完善管理機制,實現精準滴灌,提質增效。
明確目標:一要優質與豐富。二要全員。動員一切優質資源進入學校,為學生提供“點餐”服務。嚴把審查關,恪守課后服務非營利和公益性質。三要精準。著眼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需求,逐步打破行政班、課程表、定制化等集體教學定式,嘗試以小班、小組、小群為單位開展課后服務。組織學生根據興趣特長跨級、跨班、跨齡選課走班。定期對課后服務質量和成效進行調查,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組織方式和內容。采取信息化手段,為學生精準選課、精準學習、精準反饋、精準評價提供便利,有效化解“趕羊群”現象。四要有特色。充分評估開展課后服務的基礎條件和發展優勢,堅持“一校一品”,避免“千校一面”。在具體實踐中,切實關注城鄉差異、校情差異、學段差異、資源差異、環境差異和文化差異,堅持固本強基、揚長避短,形成課后服務特色。
完善機制: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逐步使課后服務走向常態化、規范化,避免走偏、走弱、走軟。
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實施水平,需把握好以下重點:一要大力發展體育。倡導“健康第一”,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大力開展“陽光體育一小時”。讓學生跑起來、動起來、賽起來,進一步增強體質、鍛煉意志、健全人格。二要適度開展活動。組織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開展科創、文學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現“做最好的自己”的目標。三要引導和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力爭“作業不出校門”,切忌讓課后服務成為新的負擔。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多參與素質拓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安排教師進行輔導,也可組織學優生進行結對幫扶,力爭做到“問有所答,困有所幫,學有所成”。四要倡導綜合實踐。五要確保師生安全。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教育局
踐行生態育人理念
盧 楓
西安市第七十中學分校以打造“花園、學園、樂園、家園”為目標,為了使工作系統化、常規化,學校專門成立了“生態教育領導小組”,制訂學校綠色發展總體規劃,成立相關學生社團。
學校重新規劃原有的生物園,對其育人功能進行了拓展挖掘。一方面,在生物園建設了“讀書長廊”,在讀書長廊里布置了名人詩詞和二十四節氣相關知識,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專門開辟了八小塊勞動實踐種植基地,供“常青藤生物社團”的學生進行農作物和蔬菜的栽種研究。在果園區栽種了蘋果、梨、桃以及石榴等十幾種果樹,學生可以進行果樹嫁接等勞動實踐。
學校前院的小花園是師生最愛駐足的地方。花園里最先報春的是紅梅,然后是通體金黃的連翹,還有“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四月份月季登場,枝頭爬滿了各色花朵……穿梭在校園里,游走在美景間,師生在工作學習之余,感受這份大自然的美,滋養了學生的心靈。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學分校
切換教學方式
應對時代挑戰
雷 娜
基于當前社會環境,線上教學是一種必要的教學形式,如何使線上教學更加有效,使教學效益最大化是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的一大現實課題。
加強科學研究,開發優質資源。制作經得起推敲的微課等課程資源是保證線上教學高質量開展的基礎。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第一,全面研究,定好腳本。充分研究和精心設計才能保證微課的科學性、互動性、直觀性。第二,運用多樣靈活的教學素材。要充分利用微課直觀形象生動這一特點,提高學生的觀看興趣和參與熱情。第三,制作互動性強的過程設計。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學中要增強互動環節的設計,如操作活動后可以播放不同學生的操作過程,展示學生多樣化的思考等。
關注教研質量,提升專業能力。教師備課能力的提升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教材的研究。認真讀懂教材,讀通教材。第二,加強教學設計的研究,使教學過程邏輯清晰。第三,加強學情的研究,通過對學生的研究,采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提高教學的效率。第四,加強練習設計的研究,通過有效、有層次、針對性強的練習,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重點、突破難點。
在開展線上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根據學生的學情,發揮教師個人優勢制作、開發有效線上教學課程資源。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制訂教學計劃,分層開展教學,同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開展參與式、項目式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反饋是對線上教學情況的及時監測,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視頻系統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線上的輔導。
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學習習慣和善于反思總結的復習能力,同時加強家校配合,形成教學的合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交大陽光小學
西藏阿里地區中學德育工作方式探索
任康元 次 旺
阿里地區地處西藏自治區的最西部,是祖國的西部門戶。在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阿里的德育也有了新內涵。
愛國主義教育。學校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學生教育的全過程,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走進烈士陵園等。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能力,切實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生態文明教育。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生態非常脆弱。學校要加大強化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培養他們的生態文明習慣和理念。為做好阿里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學校在“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在地理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在學校推行垃圾分類,開展節糧、節水、節電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養成低碳環保、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引導教育學生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愛護環境。通過生態文明教育,教育學生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心理健康教育。阿里地區一直按照“本地集中力量辦小學,整合現有資源辦中學,異地借助優勢辦高中”的原則,推動阿里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但為了“上好學”,學生們從小學開始就要離開家人住進寄宿制學校,半年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使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失家庭教育。學生的心理沖突和苦惱難以排解,容易誘發心理問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阿里地區學校配備專業心理教師,用專業理論和知識引導學生。建立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疾病,完善心理品質,同時研究本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地域心理特征,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創建適應阿里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創設心理健康問題相關案例,讓學生表達、討論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形成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詳細記錄學生的心理軌跡,并根據學生情況研究典型,建立樣本庫。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