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
作者:劉近昆
發布時間:2022-09-08 10:08:2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277。
職業生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小步,但如果能做好規劃并付諸行動就邁出了成功的一大步。高中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初始階段,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其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具有長遠意義的教學手段。自高中出現文理分科,學生就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科,而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根據自身優勢做出正確的選擇,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到位有關。那么,如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與長處科學地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是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當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更具情境性,學生更容易理解。當然,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特點,其所滲透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學生也有不同的影響。著名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因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對高中生來說,有著明顯的指導作用。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建立良好的班級內部交流渠道,在歷史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然,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是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生硬地塞到歷史教學中,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種認知是自發的、自主的、能夠引起學生深度思考的。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簡要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歷史學科從初中貫穿到高中,是文科中的一個代表學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相當一部分學生,甚至部分教師都認為歷史學科的學習就是記憶歷史知識的過程,這顯然是一種比較偏頗的認知。歷史課程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步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以達成的理論保證,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要求,家國情懷體現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價值追求的目標。既然上述因素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那就意味著這些因素所對應的能力是一種可遷移的關鍵能力。換句話說,學生所形成的唯物史觀不只是用來學習和講述歷史學科知識的,還可以用來觀察和探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與現象。學生所形成的時空觀念,應當是跨越時空觀察世間所有事物的……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存在價值可以這樣理解:面向學生定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際上就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高中學生盡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等,并且要學會職業選擇。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科,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正確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并初步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這樣的認知與歷史教學的本質是一致的,學習歷史知識不外乎鑒古以知今,規劃職業生涯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綜合諸多因素對自己的前途、職業、期待等進行綜合考慮,并初步作出決定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以學生具備科學的理念與足夠的能力為支撐的,而這種能力是可以在歷史學習中習得的。
歷史學科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歷史教學中有著豐富的職業生涯教育資源,尤其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這就決定其必然涵蓋著不同的職業類型。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很大優勢,不僅可以完善學生現有的知識架構,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規劃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的途徑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有許多讓人欽佩的歷史人物。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家國情懷、歷史人物、職業體驗及歷史事件等方面出發,為學生詳細地講解他們的優秀事跡,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4第六單元第5課《20世紀的科學偉人愛因斯坦》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聰明,說話支支吾吾,智力好像也不太正常。在一節工藝課上,教師認為愛因斯坦做的凳子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凳子,當愛因斯坦拿出另外兩個更糟糕的凳子時,教師震驚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小時候雖然不聰明,但他做事情非常努力,從不輕言放棄。后來,這個小時候的“笨蛋”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這種教學方式非常符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因為歷史教學的過程原本就是學生理解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認識認知與家國情懷,可以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認知奠定良好的基礎,形成較好的引導作用。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主要介紹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等知識,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知識的時間跨度很大,從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到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通過學習,學生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家的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教師從中可以找到多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契機。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主要介紹了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祖國統一大業等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啟了新中國嶄新而漫長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歷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祖國統一提出了一個創造性的指導方針。學生通過學習,發現“一國兩制”的偉大設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創新”。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有很多共同之處,那就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對應到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生這樣表達實際上就對應著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職業生涯規劃這樣一個概念,但是這種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思考:無論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因循守舊,要積極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過程,也是一個豐富學生歷史知識,使學生對歷史知識形成完整認知的過程。盡管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沒有成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但只要在學生心里種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種子,它就一定能夠萌芽、生長。
歷史學科博大精深,教師應本著鑒古知今的目的講授歷史知識,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積極反思,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定的認知。還應引導學生嘗試制訂一個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實際上也是學生反思的過程。學生考慮的因素越多,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越完整、越準確、越符合自己的內心期待。
總之,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既能夠順應新高考的改革,又能夠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 甘肅省玉門市第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