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 發揮著診斷學情教情、改進加強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等重要功能。在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評價改革和“雙減”工作的過程中,慶安小學積極創新評價體系,開展一二年級期末游藝性綜合評價的探索和實踐。基于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知規律,開展了一年級“水滴娃娃”歡樂游蓮湖游藝性綜合評價,改變紙筆評價的單一性與終結性,關注評價的實踐性、趣味性,突出評價的多元性、綜合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聚焦學生全面發展,構建評價新體系

(一)慶安小學“七彩水滴評價體系”

《陜西省小學生素質教育報告單》是現行小學階段評價學生學習與成長情況的手冊,主要分為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身體心理素質四項考核。基于《陜西省小學生素質教育報告單》,結合我校“七彩水滴”校園文化,在過程性、實踐性、綜合性評價理念的引領下,我校構建了“慶安小學七彩水滴評價體系”。

(二)游藝性綜合評價體系的設計理念

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發展的健康性、全面性和可持續性。以學科融合為質:跨越學科邊界,重組認知結構,促進綜合素養提升。以游藝活動為型:創設游藝情境,激發參與興趣,開展綜合評價。

(三)慶安小學游藝性綜合評價流程

游藝性綜合評價以主題情境為統領、多學科學習能力融合為目標,從梳理確定考核點、設計評價形式及標準、組織開展游藝性綜合評價、評價結果的分析和運用四個環節,確保評價的科學性、有效性。

二、科學設計游藝項目,確保評價效果

游藝性評價從形式上取代了紙筆測試,同時肩負了評價對教與學的診斷作用與指導功能。所以游藝項目的設計過程就是“命題”的過程,需要遵循學科知識的基礎性、全面性,還要具有游藝的趣味性和融合性,從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多維度展開評價。

(一)教研組梳理學科知識點,確保基礎性和全面性

學科考核點由單元主要備課教師梳理,在集體備課時由教研組全體教師討論確定,涵蓋知識技能目標和學生素養目標,既關注知識掌握,又兼顧能力發展,落實育人目標。在日常教學中有效落實,確保教、學、評的一致性。

(二)開展年級組會商,實現多學科融合

在組織游藝性綜合評價的初期,各學科確定考核點后,由年級組協同學校教導處、德育處等多部門,對各學科考核點進行融合重組,確定包括學生知識與技能、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品德與生活等多維度考核點,形成綜合性評價的最初模型。同時設計項目游藝的場景,要求場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簡單而不簡約,兼顧趣味性和適度的挑戰性,學生能玩、愛玩。

三、創設游藝主題情境,形成趣味性評價氛圍

游藝性綜合評價的呈現是游藝形式,趣味性的活動場景和有吸引力的游戲道具。促進兒童的身體發展是游戲的價值所在,所以創設游藝主題情境,是組織開展游藝性綜合評價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水滴娃娃”歡樂游蓮湖,以學生熟悉的蓮湖區域內城墻、鐘樓、城隍廟、大唐西市四個景點為四個評價板塊,分別稱為“漫步城墻、登上鐘樓、游城隍廟、樂逛西市”,涵蓋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科學、思政、心理健康、勞動等9個學科,將知識、技能、素養等評測點融合在游戲活動中,寓“評”于樂,在多元化綜合評價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指導改進教學

游藝性綜合性評價是以快樂成長、“五育”并舉為目標,以自主體驗、綜合育人為特質,關注一二年級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素養、正確價值觀等多維度發展的綜合評價。

游藝性綜合評價與紙筆考試不同的是可以看到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校從評價項目(共性)和學科(個性)兩個角度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并及時反饋給一年級教師,對獲得四星和三星的學生進行跟蹤輔導,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個性化輔導。經過測評教師的整體分析,可以發現一年級學生的整體優勢和共性問題,為后期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提供依據。

期末游藝性綜合評價,不單單是考試形式的變化,更是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的變化。從關注一張考卷轉向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從關注知識掌握轉向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學習品質的形成,從而實現樂學、樂教、樂考。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慶安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