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要求,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質量評估主要圍繞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是否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科學觀念、思維方法、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方面。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學生對自然現象充滿好奇,樂于親近自然、親近科學。科學課程的有效實施,幫助學生認識自然世界,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系,發展基本的科學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

20220907161546767-70-f9256.jpg

一、義務教育科學學科教學質量評估內容

學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主要評估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的能力,考查學生是否能利用科學知識解釋有關的自然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是否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備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主要評估學生掌握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聯想與想象、重組思維、發散思維、突破定勢等基本的思維方法及其在科學領域的具體應用。考查學生是否能基于經驗事實抽象概括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構能力。

學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主要評估學生是否掌握觀察、實驗、測量、推理、解釋等科學方法,是否形成科學探究意識,理解科學探究是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解決科學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否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和反思評價等,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否理解技術與工程的一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計劃、檢驗作品、改進完善、發布成果等要素,具有初步的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二、義務教育科學學科教學質量評估的目的

為學校和教師的科學教育教學改進提供參考。科學學科教育質量評估全面考慮學生對科學學科的核心概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及態度責任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以及對學生、教師、校長的多元問卷調查,二者相結合能全面揭示學校的科學教育教學狀況以及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從而為學校和科學學科教師提供教育教學改進的數據參考。省級教師發展中心可以根據評估結果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師培養方案,建立專項教師隊伍提升工程,幫助各區域師資力量均衡發展,提升教師對科學學科的掌握能力。學校可以通過評估結果,了解學生對科學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及時反饋教師教育教學質量,加強科學學科教研幫扶力度,增強教師的課程駕馭能力。教師根據評估報告與背景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關聯性分析,揭示影響學生學業表現的關鍵性因素以及客觀的教學規律,從而反思教育教學過程,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與提升。

提升社會對科學學科的重視程度。教育教學評估除了幫助教育系統厘清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進方向以外,還可以向社會公眾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和行為,糾正僅以升學率和學業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學生唯一標準的做法,促進并引導大眾對于科學學科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在國家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總體育人目標的指引下,幫助全社會了解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科學學科的重要性,大力提升社會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健康的學習與教育觀念,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科技領域人才提供重要路徑。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高新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