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應聚焦教學目標鞏固,明確原則和目的,以相關理論為指導,有步驟地設計兒童的訓練作業。

“訓練作業”設計要基于課程教學目標有的放矢,遵循兒童興趣和認知規律,注重兒童全面發展,以契合教學課時目標鞏固轉化精準化、知識能力情境化、理解運用梯度化、完成過程思維化、呈現形式童趣化為設計原則。

訓練作業設計的目的

知識能力轉化是根本目的。書面訓練作業要將課堂所學知識,通過訓練轉化成學生必備素養,要契合兒童“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的認知維度,立足思維發展、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語文核心素養,針對課時必學必練的知識、能力目標來開發訓練作業。

引導思維發展是內在靈魂。聚焦教學目標的知識能力轉化,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進思維、審美等內隱性素養提升,育人和能力培養同步推進。依據學習認知維度,作業可劃分為知道記憶理解、理解分析運用和拓展閱讀綜合(創造)三個層級。

反思教學改進是平臺抓手。語文學科作業訓練是知識鞏固、語文能力形成的必要過程,也是檢測教學效果、修正教學方法和目標,提高教學智能的監測平臺和必要抓手。

訓練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提出,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讀懂統編教材、契合編者意圖和課時目標,適切學情又符合“雙減”要求,是設計訓練作業的底線。因此,教師必須透徹理解課程標準理念、性質,讀懂、讀通教材,把握教材體系和語文要素的發展脈絡。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和創新理論。要設計較為科學的訓練作業,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的顯性知識,并領會其隱含知識,遵循兒童學習認知規律,從知識分類和認知過程兩個維度考量訓練點,設計作業。

注重思維發展。設計“有質量”的語文學科書面訓練作業必須立足課程性質理念,以學生思維發展、語言建構與運用等學科素養提升為根本理念,守護課程育人“本真”。

訓練作業設計的策略步驟

“研標”聚方向,選準練點。“研標”即研讀課程標準和統編語文教材。一要研懂課程標準性質理念,掌握各學段教學目標要求,明白課程教學建議和基本語文知識,使課程標準的內涵內化于心。二要讀通教材。系統地梳理學習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對比課標理解教材內容分布。精讀學段教材,評估學生認知。聚焦學段教材和學情,分解本學段語文要素中的知識能力,明確教學目標。

“構想”筑梯架,循序漸進。建好單元教學核心目標任務群。對準“靶心”設計某一課時訓練作業,遵循學生思維發展、認知規律,擬設訓練梯架。這需要教師進一步深度研讀課文,整體梳理知識層級,契合閱讀教學課時劃分,分解作業訓練內容,確保訓練與教學同步,由淺到深,符合“知道、記憶、理解、運用、分析、創造”認知維度,設置“知道記憶理解”“理解分析運用”“拓展綜合創造”層級訓練作業。

“鍛造”促提升,“思能”發展。基于教學目標的訓練作業。顯性目標是知識能力鞏固和轉化,語言運用能力鞏固提升。隱性目標是促進思維發展、人格品質培養和審美素養積淀。因此設計符合兒童認知與思維發展的作業形式、情境以及導語,激活兒童思維“運動”,促進兒童知識能力轉化和提升是至關重要的。

“美化”亮眼心,符合童心童趣。基于教學目標的訓練作業,不僅有文字敘述,還應注重形式、色彩等形象直觀、富有情境的圖文美化,確保視覺上有美感,圖文引導有內涵。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言